宋朝的皇帝有3條祖訓,是宋太祖趙匡胤在生前立下的,就是著名的“勒石三誡”(趙匡胤雖然是暴死,但他完全可能在之前就立下了)。

趙匡胤

“勒石三誡”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宋論》裏面記載的:

太祖(趙匡胤)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其戒有三:

一、保全柴氏子孫;

二、不殺士大夫;

三、不加農田之賦。

但我們普遍認同的是宋人葉夢得的版本,因爲他離趙匡胤的時代更近,他在《避暑漫抄》裏面記錄的“勒石三誡”是這樣的:

1、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這一條和王夫之的大致相同,主要是針對前朝皇帝柴家的。

趙匡胤是後周世宗柴榮一手提拔起來的,沒有柴榮,就沒有趙匡胤的今天。趙匡胤卻奪了柴榮的兒子的皇位,怎麼說趙匡胤心裏也過不去。所以趙匡胤想通過後期對柴家的善待,來彌補內心的愧疚。

柴榮

和很多梟雄比起來,趙匡胤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就算柴氏子孫有罪,也不得用刑,相當於是穿了黃馬褂啊;除非是謀逆,才能叛死刑,但也不能公開處理,要祕密處決;當然有人會說這是趙匡胤的政治手段,但不得連坐也是政治手段麼?

所以,看得出,趙匡胤是在真心爲柴榮悔過。

《水滸傳》就很好地利用了這一條,“小旋風”柴進只要不謀逆,他就擁有不死之身。

柴進劇照

2、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這一條可以說對大宋影響深遠,甚至可以看成它的基本國策。整個北宋朝,基本就沒看到哪個文人被宰過。爲什麼說基本?因爲北宋快滅亡的時候還是殺了幾個人(北宋六賊)。

正因爲有了這一條,宋朝皇帝對於文人的忍讓可謂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大臣可以指着皇帝的鼻子罵,動不動就把皇帝的聖旨扣住不發,連小小書生都可以直接上書皇帝,皇帝要殺一個文人那更是要引起大家的公憤。

所以宋朝的皇帝,當得那是一個憋屈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時代進步的標誌,皇權,始終是要被拿來打破的。

到了南宋初,趙構就不講原則了,直接將上書言事的主戰派書生陳東歐陽澈斬了,還有那個可憐的“僞楚”皇帝張邦昌。我不是替張邦昌說話,張邦昌如果都該斬,那趙構身邊就留不下幾個人了。

趙構劇照

趙構就這樣明目張膽地違背了太祖的遺訓,有什麼懲罰呢?請看第3條。

3、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看來趙匡胤的法律意識還是挺強啊,連違約條款都想好了。這一條,就是對以上2條的約束。

宋欽宗因爲違背了第2條(誅六賊),被懲罰去了金朝做俘虜(靖康之恥),那趙構呢?

趙構似乎沒有什麼大的懲罰,要說有,估計就是他絕後吧。這個問題困擾了趙構的後半生,以至於他最後不得不把皇位交還給了趙匡胤的子孫(宋孝宗)。

趙構劇照

趙匡胤的這3條遺訓就像一道緊箍咒,緊緊地夾在宋朝皇帝的頭上,特別是一想到第3條,整個背心都會發涼。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