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蹺二郎腿一時爽”

成爲了全民熱搜

5萬人都在討論這個話題

還有3.7億人次閱讀

人是一種喜歡折騰的生物

坐着的時候需要不斷變換姿勢

來維持自己的舒適感


在生活中,所有的“一時爽”

早就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擼串喝酒一時爽

 內臟周邊堆脂肪


“葛優癱“一時爽

腰間盤突出下不了牀


蹺二郎腿一時爽

一直蹺一直爽?


二郎腿究竟有多爽?


難以言表的是

每次蹺二郎腿的那種爽

不止是一種“癢了撓撓“的習慣

這個神奇的姿勢

甚至是不分中外,超越古今的

“老佛爺”的二郎腿;(來自慈禧太后照片)

奧巴馬之“你蹺我也蹺”


很多人一坐下

就會不自覺地蹺起二郎腿

這和葛優癱一樣

是身體本能追求舒服姿勢的表現

蹺二郎腿時,能放鬆一條腿的肌肉羣

並讓腿部和足底肌肉更輕鬆一點

然鵝,這種放飛自我的“一時爽”

是有一定代價的


二郎腿有多“坑”


脊椎側彎


蹺二郎腿時,腰椎承受的壓力不均勻,脊柱會發生一定程度左右側彎,用來保證身體平衡,同時由於身體前傾,脊柱會向後凸。此時人體容易彎腰駝背,脊椎便形成“C”字形,造成腰椎與胸椎壓力分佈不均。


兩側髖關節一高一低,連帶骨盆位置偏離,腰椎和脊椎的角度改變。引致骨盆、腰椎和脊椎偏位,脊椎側彎、椎間盤破損突出等,還會變成“長短腳”。腰椎退行性病變更是家常便飯了。

導致靜脈曲張或血栓塞


蹺起二郎腿時,由於左右腿用的力量不一樣,身體會將重心偏向一側,用勁多的一條腿就會變粗,長時間扭曲還會變形。不僅如此還會導致腿部血液循環變慢,讓大腿脂肪更容易囤積,出現O型腿、X型腿、小腿肌肉外翻、長短腿等。


而且被壓在下頭的膝蓋受到壓迫,容易影響下肢血液循環。兩腿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容易麻木,如果血液循環再受阻,很可能造成腿部靜脈曲張或血栓塞。特別是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的老人,長時間蹺二郎腿會使病情加重。


如果感到兩腿肌肉麻木或痠痛時,立即把雙腿放平,用雙手反覆揉搓或拍打,以緩解疲勞,儘快恢復血液通暢。

會影響男性生殖健康


蹺二郎腿時,兩腿會夾得很緊,睾丸被緊緊夾在裏面,局部不透氣,周圍的溫度較高,高溫環境會“熱”壞精子。


蹺二郎腿時間過長,會陰部的壓力增加,前列腺的血液循環不通暢,分泌功能會下降;陰囊部位出汗、潮溼,有利於細菌繁殖,最終也可能影響前列腺健康。


建議,兩腿交叉不要靠的太緊,同時,蹺二郎腿的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如果感覺大腿內側有汗漬滲出,站起來走一會兒儘快散熱。


怎麼控制自己的雙腿呢?


調整正確坐姿


一般蹺二郎腿就是因爲沒有保持良好的坐姿,姿勢不當纔會引起腰骶部軟組織緊張。所以端正姿勢,可以從根本上抑制住蹺二郎腿的慾望。


背部挺直肩膀自然下垂,肘部放鬆置於身體兩側,坐的時候兩腳分開一點,或者刻意伸直,臀部坐在椅子的二分之一處。鍵盤要在你的正前方,鼠標在鍵盤一側,電話不要離人太遠,最好一伸手就能夠到在使用鍵盤鼠標時,儘可能保持手腕平直,肩部放鬆。


正確的坐姿應該是:上半身靠椅背,髖部成角略大於90°,膝部成角90°,足踝與地面成角90°,保持全身重心穩定。


但不需要過於繃直身體,可以在腰部和頸部放靠枕,增加舒適感。

緩解肌肉張力


喜歡蹺腿的人多半是因爲腿部肌肉過於緊張、勞累,他們以爲換腿就能暫時緩解壓力,其實只是把壓力轉移到另一邊,腿部的緊張狀態還是存在。


適當蹺腿可以,但最好別超過10分鐘,兩腿切忌交叉過緊。


常起來活動


蹺二郎要注意兩腿交替,儘量不要長時間偏向某一側。而且,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


提示:如果不能完成翹二郎腿的動作,還有不能並膝下蹲,可能患了“臀肌攣縮症”,一定要及時就醫。

對於那些愛翹二郎腿

又擔心健康問題的人

中六君想說的是

建議大家儘量減少蹺二郎腿的次數、時間,如果習慣了蹺二郎腿,那就兩個腿勤換着點吧。如果有相關疾病,比如腰椎間盤突出、下肢靜脈曲張、骨關節炎的朋友,千萬請管住自己,別蹺了。




本文指導專家

康復醫學科 王於領 主任


學術任職: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康復醫學科 科主任、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康復醫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保健康復專業本科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科學系博士

澳大利亞Curtin大學訪問學者

中國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康復醫學會物理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康復治療國際化教育物理治療學專家委員會主席

中國物理治療師資質認證考覈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骨科康復治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社區康復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常委

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副祕書長、物理治療師分會會長、康復醫學教育分會副會長。


學術專長:從事康復醫學與物理治療臨牀工作23年,專長於骨關節疾病、頸肩腰腿痛、運動損傷的康復和物理治療。擅長中西式手法治療和運動干預療法,運用姿勢控制理論和運動認知行爲干預體系,整合現代主動康復理念,促進疾病的預防與康復。先後被評爲“嶺南名醫” 、“全國十佳康復治療師”、“羊城好醫生” 。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MB項目1項、教育部教學項目2項,主持“985”二期建設“博學工程”教學改革項目等基金15項發表科研論文及教學等論文30餘篇。


參與編寫衛生部《常用康復治療技術操作規範》編寫,物理治療篇副組長;《物理治療與作業治療教學指南》副主編;主編《運動治療》,《運動療法》、《手法治療學》,主譯Kinetic Control, Orthopedics Rehabilitation, Manual Therapy等多部專著,是全國本科規劃教材《康復醫學》、《康復功能評定學》、《神經康復學評定方法》的編委,全國高職高專規劃教材《運動治療技術》主編等。


任《康復學報》、《中國康復醫學雜誌》和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 Disabilities編委,是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Health和BMJ Open等14本SCI雜誌的審稿專家。


門診時間:週二全天、週五上午。

雅和門診:週四上午 。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李饒堯

審覈:簡文楊

審定發佈:李冠宏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 康知了、知乎

圖/銳景創意,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