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癌症,作爲醫學史上的一座高峯,多少年來攀登者絡繹不絕。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早篩技術成爲戰勝癌症的新曙光。但目前這個萬億級的市場,仍處在初步階段,在諸多困難的束縛中等待救贖。


文/吳慧玲 億歐專欄作者


癌症,是人們生活質量提升、人均壽命延長後一個“躲不掉、邁不過”的坎兒。儘管腫瘤治療技術在提升、科研創新在突破,但仍不能消除人們對癌症的恐慌。


戰勝癌症,作爲醫學史上的一座高峯,多少年來攀登者絡繹不絕。距1992年我國癌症早期檢測課題落地至今,已三十年有餘。在歷經一次次變革、創新後,我國科學家似乎在癌症領域變得更有話語權。


近年來,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早篩技術成爲戰勝癌症的新曙光。2ml的抽血,對於千萬受癌症困擾的家庭而言是新的希望,對於萬萬中國百姓而言是技術進步的自豪。


儘管我國目前的癌症早篩技術於國外起步較早的研究而言,仍存在知識積累不足和技術共享不暢等短板,但試想未來,這抑或是中國癌症早篩技術更有發展潛力的空間。



過去:萬億級早篩市場待破局


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照這樣計算,我國平均每天超有過1萬人被確診爲癌症,合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國家癌症中心2019年《全國癌症統計報告》


以我國2015年惡性腫瘤患者約392.9萬人來看,癌症早期篩查行業前景廣闊。浙江諾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CEO朱葉青舉例表示,目前美國僅從事某種癌症早篩的一家科技公司估值就已達600億美元,以此類推這將是一個萬億級規模的市場。


我國癌症篩查結果顯示,只有約20%的患者可以在早期檢出,剩餘80%的患者查出已是中晚期。衆所周知,癌症發現越早治癒率越高,但患者往往缺乏相應的篩查手段。因爲一般的體檢報告,靈敏度和準確度均相對較低。


據瞭解,目前我國腫瘤檢測方法主要分爲傳統檢測和基因檢測兩種,涵蓋血清腫瘤標記物、醫學影像學檢查、組織活檢、液體活檢等方式。其中對腫瘤早期診斷最有效的方法是通過體外診斷尋找體液中的腫瘤標誌物——液體活檢。



液體活檢較上述另外三種方法而言,具有可重複性、副作用小、操作簡便、成本較低、檢測速度快、適應症廣的特點,更有利於提前發現尚處於早期的腫瘤,以便患者及時治療、改善預後。


隨着研究發現的不斷積累,液體活檢正以其獨有的特點成爲頗具潛力的領域。目前,較爲樂觀的觀點認爲液體活檢將逐步替代侵入性的固體組織活檢手段;相對保守的觀點則認爲液體活檢會是對傳統活檢手段的有力補充。但無論如何,液體活檢領域在未來的醫學診斷方面都具有巨大的潛力。


於其潛力,億歐大健康認爲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一是政策。2018年底,國家衛生健康委首次發佈腫瘤早篩相應的規範性標準《18種癌症診療規範》,將18種癌症的體外診斷進行規範,打開了中國癌症早篩規範化發展的大門。同時,從2019年伊始的兩會報道來看,癌症早篩的春風依舊。


二是需求。儘管我國癌症患者總體五年生存率提高至40.5%,但仍遠遠低於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海外就醫市場也由此催生。根據我國跨境醫療服務機構盛諾一家統計,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重大疾病患者赴美就醫的數量達到6000人左右。


另外,據美年大健康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共爲3000萬人提供了專業體檢服務,其中重大陽性的篩出率超過5%,這意味着至少每年約有150萬人處於重大疾病風險預警。由此,癌症早篩市場規模之大也可見一斑。


三是市場。一方面液體活檢的細胞腫瘤(CTC)、腫瘤細胞DNA(cDNA)等診斷技術的突破從根本上推動行業快速發展。此前彭博社報道稱,一種可在腫瘤萌芽階段便能揪出腫瘤信號的IvyGene無創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技術,已突破衡量ctDNA用於腫瘤的檢測瓶頸,實現對肝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肺癌等多種高發癌症早期信號的精確檢測。


另一方面,目前檢測技術相對成熟的公司已憑藉先發優勢與國內大型二三級醫院和腫瘤醫院建立合作,呈現強者恆強態勢,如美年大健康、華大基因等。同時,受資本市場的追捧,相關創業企業亦在逐步崛起,如思路迪生物、貝瑞和康、燃石生物、安諾優達、泛生子等。



現在:癌症早篩迎來產業化發展


我國受癌症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動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着力緩解民生的痛點。—— 2019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


惡性腫瘤作爲嚴重威脅中國人羣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時刻牽動着我國政府的關注。今年3月癌症早診早治吹來一縷春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進癌症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着力緩解民生痛點。從中可以預見,癌症防治或將成爲國家行動計劃。


政策利好下,我國癌症早篩領域也如期迎來產業化。基因測序、芯片等技術突破及成本下降,政策扶持和對產業供給端開放,以及資本加速臨牀轉化,使得癌症早篩的整體市場快速擴容。2015年被視爲測序行業的元年,當時JP摩根和高盛預測液體活檢未來5年內,全球市場潛力將達230億美元,從現在市場發展來看,顯然超出預期。


國內企業加速佈局,拓展早篩服務


巨大的需求促使市場加速發展、企業加速佈局。據瞭解,目前國內已有多家企業佈局癌症早篩領域。如迪安診斷開展數十種腫瘤標誌物檢驗,基本覆蓋大部分腫瘤疾病,這些技術主要用於高危人羣的篩查和腫瘤患者的療效觀察和預後分析;艾德生物主營業務系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並提供相關的檢測服務;還有華大基因、貝瑞基因等在進行各種惡性腫瘤的早期檢測佈局。



總體來說,目前國內涉足液體活檢的公司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基因檢測公司數量約爲101家。此類公司在開展基因檢測的基礎上紛紛佈局液體活檢業務,既包括成立較早、相對“老牌”的公司,如華大基因、迪安診斷等,也包括成立相對較晚、將液體活檢作爲部分業務的公司,如貝瑞基因、泛生子、諾禾致源等。


二是當前將液體活檢作爲核心業務的公司,數量約爲38家。如基準醫療海普洛斯、世和基因、爲真集團等;三是其他類公司,數量約爲18家。這類公司的主營業務並非是基因檢測或液體活檢,而通過各種形式開展液體活檢業務,如藥明康德、麗珠集團等。



中游產業吸金明顯,擴大多元化佈局


癌症液體活檢作爲基因測序產業下的一個細分領域,與基因測序有着非常相似的產業鏈模式。液體活檢全產業鏈包括上游的儀器、試劑盒和耗材供應商,中游的液體活檢檢測服務商以及下游的大數據與分析公司。


從我國發展來看,上游環節儀器製備技術壁壘高,我國佈局企業較少,目前多爲外資壟斷;中游環節與之相反,備受我國企業追捧,近年來諸多企業已通過併購等方式,漸成規模;下游環節提供大數據分析的公司,因爲受產業自身發展局限,尚未獲得充分延展。因此,綜合來看,中游或是整個產業的重要爆發點。



但同時,由於單純提供測序服務技術的門檻並不高,同質化的競爭導至中游測序服務企業利潤微薄。故國內大多數有能力的測序服務公司都自行提供結果分析服務,此點也是限制下游公司發展的關鍵所在。


爲進一步“搶奪”早篩市場這塊蛋糕,不少“老牌”企業已開始做出戰略調整。如華大基因與康美藥業設立合資公司,促使公司基因診斷治療新技術、基因組學等研究成果在中醫藥領域拓展;迪安診斷與多家大型三甲醫院達成戰略合作, 通過投資設立區域檢驗中心的方式,承擔醫院檢驗科及病理科職能,創建院企緊密聯動技術交流及研發合作新模式……


過度集中的中游產業佈局,實際上並不合理。未來,隨着醫療檢測技術、信息數據化等方面發展的與液體活檢相關企業向產業鏈上游、下游延伸的趨勢或將更加明顯。



未來:早篩市場迎創業大潮

技術瓶頸仍待突破


相較國外,我國癌症早篩行業正處於起步階段。但是,我國癌症早篩行業裏的先發企業已在抓緊構築技術壁壘、搶佔市場份額,加速助推癌症早篩行業由萌芽向成長階段過渡。


科技與資本的雙驅動,促使我國早篩市場的“新兵”不斷涌現。2015年被視爲測序行業的元年,多數創業公司的“萌芽”也起於此。從當前發展來看,創業公司的發展呈現“漏斗狀”分佈,即小型和大型的創業公司居多。



如今,很多科研單位、企業和投資機構已開始紛紛投身液體活檢領域。儘管其優勢明顯、應用場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但由於精準醫療行業技術的侷限性導致新的治療方法暫時難以大規模使用,且基因庫和大數據等基礎設施也尚待建設,癌症早篩的成長之路仍道阻且長。


因合生物CEO劉朝煜博士曾直言,腫瘤早期篩查要達到成熟和完善的水平,還需在技術上實現三個層面的突破。“一是從血液中準確檢測出變異基因,早期診斷標誌物尋找困難主要源於早期腫瘤的遊離腫瘤DNA在血液中含量非常低,即使NGS測序的精確度也只達千分之一;二是建立起ctDNA突變和腫瘤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明確基因突變起源於哪種腫瘤;三是要實現從ctDNA檢測到癌變器官的溯源,判定變異基因是來自何種器官。”


檢測技術猶如“骨骼”,支撐起癌症早篩的一片天空。可以預見,未來在新政策和新技術的加持下,產業鏈中擁有較強核心技術的“玩家”或將率先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吹響向癌症抗爭的“號角”。


至於癌症早篩未來將有何發展,不妨引用因合生物首席醫學官、美國Grail公司前臨牀項目負責人許傳波博士的一句話來概括:道路是曲折的、任務是艱鉅的、前景是光明的。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RECOMMEND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