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Re姐,5年老代表

希望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會讓新代表們有所收穫

代表在接觸客戶的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會對我們的客戶進行一個分級,哪些是當前階段重要的客戶?哪些是比較不重要的客戶?哪些是可以結識的未來客戶?

尤其是外企,賽諾菲就對此進行過專業的培訓。

01客戶分級

賽諾菲的客戶分級體系是考核系統中的一部分,讓代表詳細區分和提交客戶分級表格,並且根據分級表格,在系統中上報自己的時間分配,作為代表硬性考核規定的一部分。

這項舉措本質上是幫助代表區分:

哪些是高潛力高認可度的A級客戶,是只需要定期拜訪維護的;

哪些是高潛力低認可度的B級客戶,需要花大精力增加拜訪頻次公關的;哪些是相對不太重要的CD級的客戶,只需要花費相對低成本去結識的。

代表需要再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客戶分型,客戶是客情型的還是學術型的?是需要增加產品的認可度還是需要增加對個人的認可度?

讓代表們苦不堪言,紛紛表示沒法活了。

一個三甲市場的代表,手裡起碼有一百多個客戶,一個個填過去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填了又不能直接拉高銷量,還得按照表格排拜訪時間,時間分配的靈活程度大大降低。

不好好填還要扣工資,真是沒天理。

那麼到底,公司為什麼要設置這個環節呢?

我們就從它的實施方法上,一一細講。

02客戶分級的實施

首先,我們進行客戶分級,是從兩個維度去講,潛力和認可度。

從處方客戶增量的角度上來說,

高潛力意味著高處方量,我們可以有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

單個客戶的門診潛力值=客戶月均病人數*整個科室的目標患者比例*平均單次處方量

比如做心內科某高血壓產品,我想知道張醫生的潛力值。

一般來說,我們通過醫生的排班表可以知道:張醫生每周門診排班2次,每月周末門診1次,心內科整個科室的高血壓患者大約佔50%,一般一個門診病人帶葯4盒。

張醫生的門診總潛力值=9次門診*40個病人*0.5*4盒=720盒

我們計算出所有出門診客戶的潛力值進行降序排列,就可以清楚的進行劃分篩選高潛力值的客戶。

認可度則簡單粗暴,直接通過客戶處方我們產品的比例來界定。

處方率高於市場佔比比例,則為高認可度;反之則為低認可度。

但是我們也知道,醫生的處方是多種因素決定的。

可能是對產品的認可度不高,還有可能是由於帶組醫生或科室領導的授意、是隔壁競品的公司政策強勢……

所以若設定為低認可度選項,我們還需要填低認可度原因,不可謂不複雜。

然而這套體系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代表解決重點客戶「低認可度」這個問題?

為了確定處方量低的原因,我們再需要去細分客戶類型,通過搜集客戶的周邊信息去確定處方最大影響因子,揣摩和撼動醫生的處方觀念和處方習慣。

所以這個客戶分級的環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幫助代表梳理處方客戶,找到重要客戶,從而合理分配代表的時間和精力的參考性工具。

僅僅是參考性工具。

我為什麼這麼說?

03客戶分級的漏洞

因為看似完美的客戶等級劃分,卻是針對處方客戶增量目的產物。

所有的指標都是從處方量的角度上設定。

然而我們的客戶僅僅是處方客戶嗎?

顯然不是這樣。

有些醫學專家並沒有很多的病人量,卻在當地甚至全國範圍內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有些醫生沒有很多的病人,也沒有當地學術界的影響力,但卻有你需要的臨床情況的重要信息。還有的醫生桃李滿天下,可以充當引薦人,起到橋樑作用……

這些就不是重點客戶了嗎?

有的新代表可能會疑惑,這些客戶有什麼用嗎?

Re姐曾經碰到過一個客戶。

A產品對他已經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別的產品對他說什麼學術研究,他覺得你們廠家贊助的研究都不可靠,覺得現在所有產品基本都有幾個優勢研究,他覺得A用起來就是好。

諸多代表無功而返。

偏偏他又是常門診,處方量極大,放棄他就相當於放棄了25%的市場,太過可惜。

我就對他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

調查過程重,我發現他在業界非常敬佩另一位專家。

通過各種渠道接觸,輾轉得知這位專家與我們分公司的同事合作非常密切,也在處方我們的產品。

我們就把該專家與我部合作的照片,以及他對我們產品的相關看法證據給了該醫生看。

該醫生大為改觀並嘗試了我們的處方。

最終我們的產品,在該科室的銷量因此上漲了10%。

在分享這個案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對這位專家有強烈好感的醫生不在少數。

負責維護該專家的代表也說,他確實影響了非常多醫生的處方。

這樣的專家,即使一周1次半天的門診,、

就不是我們的重點客戶了嗎?

非高處方量級的KOL在我們的客戶中佔據的比例不少,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維護和建立品牌和個人形象。如果完全按照這套分級體制,去分配和填充在拜訪系統中的拜訪時間,那KOL的維護就捉襟見肘了。

這類KOL維護和單個高處方量客戶攻關,哪個更重要?

都很重要。

因此,希望各位大佬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充分考慮實施對象和實施細節。

也希望各位代表們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對增加工作量的工作不要完全否決,對有助於個人提升的環節,保持充分的敏感性和思考力度。

我是Re姐,感謝關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