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但和平只是暫時的,1919年5月,希臘出兵佔領土耳其城市士麥那,揭開了第二次希土戰爭的序幕。雖然已經過去了一百年,但當年這些衝突的深遠影響遠未終止,所遺留之“財富”,依舊值得今天回味,而那些充滿哲思的學者更是由此抒發對人類命運的關懷,留下一部部傳世之作。

  1921年,一位32歲的年輕人,以戰地記者和歷史學家的雙重身份親臨戰場,寫出了一部《文明的接觸:希臘與土耳其的西方問題》(以下簡稱《文明的接觸》),而等待這位青年學者的,將是學術生涯和人生際遇的一次重大改變——他,就是阿諾德·湯因比

   自古以來,土耳其就是東西方文明融合衝突的樞紐,希臘與土耳其的恩怨情仇一直都是歐洲歷史乃至當今局勢的重要課題

  青年時期的湯因比

  《文明的接觸》原版扉頁

  不是好的記者

  當不了優秀的歷史學家

  這部《文明的接觸》有不少特別之處:原著於1922年出版,這次是原著第一次被譯爲簡體中文;與中晚年寫就的其他著作不同,寫這本書時湯因比才30歲出頭,而且源自一次特殊的跨界經歷。

  1921年1月至9月期間,32歲的湯因比正擔任倫敦大學的科拉伊斯講座教授,負責希臘、拜占庭歷史的教學,在《曼徹斯特衛報》編輯查爾斯·斯科特的支持下,以該報記者的身份前往戰爭前線。湯因比之所以敢於勇闖戰場,很大程度上源自他對西方歷史學家先賢的追慕以及對歐洲局勢的長期關注。湯因比接受的是英國精英式的教育,他曾就讀的牛津巴里奧學院以培養英國政治精英而著稱,他崇拜希羅多德,追求通過親見親聞的方式寫作歷史。在一戰期間,湯因比本來受到了軍隊的徵召,但因爲身體原因未能入伍,戰地記者的身份想必能夠極大地彌補這一缺憾。

  《曼徹斯特衛報》編輯查爾斯·斯科特

  湯因比近乎完美地演繹了一名記者的角色。他輾轉希臘和土耳其多地,從戰爭一線到後方據點,從大城市到小村莊,親密接觸從希臘士兵到土耳其平民等各方人士,廣泛地獲取信息。結合歷史學家所特有的視野和洞察力,湯因比創見性地把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衝突視爲西方長期影響的結果,對西方大國的幕後操縱進行了批判,對戰爭造成的流血事件進行了揭露,並積極呼籲不偏不倚地看待戰爭而非保持親近希臘、厭惡土耳其的偏見。這樣的言論與當時西方輿論是相悖的,然而他依舊勇敢地將戰事報道發表在《衛報》上。

  希臘軍隊進入士麥那的場景

  戰爭的結局人所熟知,土耳其在凱末爾領導下扭轉了戰局,建立了新的國家。而對湯因比帶來的影響是:由於在書中公然爲土耳其人發聲,他遭受了國內的非議,最終辭去了倫敦大學的科拉伊斯講座教授職位,轉而接受英國皇家國際事務所的新工作。他在這裏工作到退休,除了每年編寫厚厚的國際事務報告,其他時間就是投身自己宏偉的學術研究計劃。

  湯因比的“西方問題”批判

  湯因比對歐洲局勢的關注是長期性的,在一戰期間寫了好幾部小冊子分析歐洲局勢,一度參與了政府的情報工作,在巴黎和會期間,他還擔任了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的幕僚。長期的實踐使得他能夠洞察西方大國的政治遊戲。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西方問題”,藉此來表達他的批判。湯因比站在了近東和中東的角度,把戰爭的責任歸咎於希臘和土耳其兩國的西方化,認爲追求西方化帶來了希土兩國對自身傳統政治和社會秩序的拋棄。自1770年代縈繞在西方外交政策上的“東方問題”,在湯因比看來,其實都是“西方問題”,這一提法具有明顯的反西方中心的色彩,一直被湯因比所使用,在《歷史研究》中也多次出現。

  勞合·喬治

  對英法西方大國在背後的操縱,湯因比進行了犀利的批判,毫不客氣地諷刺和抨擊了勞合·喬治等歐洲政壇大人物。一戰結束後,以英法爲代表的西方大國爲了更好地控制近東和中東局勢、對抗新生的蘇維埃俄國以維護自身利益,採取了扶植代理人的策略,在東方展開博弈,導演了一些新的中東歐民族國家的誕生。西方列強利用東方的民族主義幻覺,慫恿希臘和土耳其作爲馬前卒,執行着他們自己內部之間的戰爭。當戰爭發生後,他們又從中抽身,讓參戰的希臘和土耳其付出毀滅性的代價。

  湯因比對盛行的西方民族主義觀念進行了反思。在他看來,源自西方的民族主義觀念是戰爭爆發的罪魁禍首之一。這種反思的來源首先是湯因比的親身經歷,他目睹了希臘軍隊在土耳其製造的殺戮平民事件,掌握了暴行的大量證據;其次是對歷史和政治局勢的熟知,希臘和奧斯曼帝國都先後開始了他們的西方化過程,逐漸接納了民族主義,這種情緒逐漸高漲,希臘膨脹的民族抱負使得他們願意發起並持續地進行對土耳其的戰爭,釀成悲劇。

   戰爭和種族仇恨導致了對平民的傷害,造成了大量難民的產生。圖爲希臘和土耳其的難民。(照片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

  湯因比還對那種情感上偏向希臘的西方輿論表示了抗議。他認爲,“非西方民族的西方支持者總是比他們喜愛的人更加狂熱”,揭露出西方人不公正的認識:將希臘和土耳其視爲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歐洲與亞洲、文明與野蠻的三種對立。湯因比認爲西方人的這種思想根深蒂固,而且反過來導致了希臘和土耳其相互仇視。面對希臘人制造的諸多暴力事件,他堅決地爲土耳其發聲。在這一點上,他像極了薩義德筆下所描繪的那類“知識分子”角色。

  湯因比的學術生涯轉向:

  《歷史研究》的前奏

  湯因比在1969年出版的回憶錄中寫道:“當我對第二次希土戰爭的考察結束之後,在從伊斯坦布爾到倫敦的火車上,我發現自己在半頁筆記本紙上,草草地記錄下了一些提綱,它們變成了我未來著作《歷史研究》的主要分卷的主題。”也就是說,東方快車裏的靈感催生出了《歷史研究》。這引出了1921年戰地之旅的另一層重要意義:湯因比的學術生涯轉向。

  在1920年之前,湯因比的寫作計劃是寫一部簡短的希臘史以及一部宏偉的羅馬史。然而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以及美國歷史學家弗雷德裏克·特加特的研究給湯因比帶來了啓發,以文明爲單位的歷史研究模式在他腦中逐漸形成。他所需要的,是釐清這個模式的結構,以及準備好能夠填充其間的材料。正如威廉·麥克尼爾指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1921年的安納托利亞之行。親歷戰爭所帶來的衝擊是巨大和富有創造性的,這使得湯因比在直擊血與火的同時,強烈地意識到了文明研究之路的可行性。

  斯賓格勒

  《文明的接觸》堪稱《歷史研究》的前奏,湯因比在其中展現了文明史觀的一些雛形。湯因比已經將文明視爲單一的可研究單位,認爲“只要一個文明羽翼豐滿,並按照自己的天賦進行發展,它自身就是一個宇宙”,他將希臘、土耳其、西歐之間的三角關係,放置於更宏大的視野,即近東文明、中東文明、西方文明的此消彼長。他觀察到希臘和土耳其在西方化之前,自身內部已經在發生衰落,與西方的接觸加速了這一過程,從而試圖說明,當某一個文明處於崩潰和解體階段時,會受到外部力量的衝擊並進行迴應,這就是文明的接觸。實際上,拿《歷史研究》來對比一下,可以發現,基本上《歷史研究》第九部“文明在空間上的接觸”的內容,就是《文明的接觸》結論的再現和拓展。

  有意思的是,湯因比在本書中特別關注文明的“接觸”(contact),這可能是其文明研究的體系尚未成熟時的過渡現象,但這一強調反而與後來其他學者的一些觀點有所呼應。湯因比將“接觸”視爲文明存續與否的關鍵,他提出:“文明之間的接觸,將一直存在,並持續發揮作用,這是人類進步與失敗的一個支配性因素。”這可以令人聯想到麥克尼爾強調的文明“互動”(interac tion),即全球體系下不同文明單位之間的橫向聯繫;人類學家巴菲爾德在分析中國歷史上邊疆問題時,強調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相互接觸的互動影響。當然,湯因比所認爲的“接觸”已經具有了悲劇色彩,是文明走向解體的必然過程的後果,所以他才關切地提出,要從接觸中存續下來,唯一有效的出路就是創造出不同文明成員之間的寬容以待的精神氛圍。這些思想在《歷史研究》中得到充分展現,當然這是後話了。

  《歷史研究》英文原版與中文精裝版

  《文明的接觸》出版後,湯因比的人生進入了新的階段。除了越來越熟練地使用歐洲的歷史案例去論證他的宏大框架之外,湯因比也意識到自身展開文明研究的缺陷:對非西方世界知識的匱乏。因此,他投入了長期的準備工作中,繼續完善他的寫作計劃。十餘年磨一劍,他終於在1934年出版了《歷史研究》前三卷,而1921年的這次戰地之旅,無疑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湯因比的“遺產”

  《文明的接觸》是一件被“埋藏”多年的“遺產”。可能是由於出版時間較早、涉及的又是一場特定戰爭的緣故,一直沒有被翻譯介紹到國內。實際上,這部著作的意義早先已經被國內外學者提及,威廉·麥克尼爾在撰寫的湯因比傳記裏記述了著作產生的經過,池田大作盛讚了湯因比在這段經歷裏的客觀態度,郭小凌介紹湯因比在書中採用了同代人記寫同代事和夾敘夾議的傳統西方史學寫法,黃洋在《湯因比與希臘》一文更是提道:“在衆多學者眼中,湯因比最好的著作是他33歲時出版的《希臘與土耳其的西方問題》一書,而不是爲他帶來世界性聲譽的《歷史研究》。”

   麥克尼爾所著《阿諾德·湯因比傳》(中文版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距離一戰結束一百年的今天,人類如何避免戰爭尤其顯得意義深遠。一戰遺留下了許多外交、領土、民族方面的問題,比如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歷史追認、塞浦路斯的歸屬、庫爾德地區衝突,土耳其仍舊是東西方關注的焦點,以美國爲首的北約依舊將土耳其視爲對抗俄羅斯的前哨而極力拉攏,歐盟試圖讓土耳其加入其陣營以解決難民等問題。從湯因比對當時一些問題的諸多批評中,依然可以發現不少對今天有所裨益的洞見。

  重思湯因比的文明史觀,離不開回顧他的學術路徑。也許湯因比的觀點在研究範式上已經顯得過時,但這並不阻礙我們將他的著作視爲經典來繼續閱讀。更何況,這位被“宣判”爲過時的史學家,其著作還沒有被全部譯介到國內。在文明互動、衝突依舊上演的今天,看一看血氣方剛的青年湯因比,如何展現出他成長過程中的關懷和學術野心,也許可以加深對這位20世紀歷史學大師的“同情式”理解。

  * 本文原載於《中華讀書報》2019年1月23日第10版

  《文明的接觸:希臘與土耳其的西方問題》

  [英]阿諾德·湯因比 著 張文濤 譯

  定價:8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9.1

  湯因比著作集

  [英]阿諾德·湯因比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6.8

  《歷史研究》(上下卷)

  郭小凌 王晥強 杜庭廣 呂厚量 樑潔 譯

  定價:148元

  《人類與大地母親:一部敘事體世界歷史》

  徐波 等譯 馬小軍 校

  定價:108元

  《一個歷史學家的宗教觀》

  晏可佳 張龍華 譯 劉建榮 校

  定價:68元

  《文明經受考驗》

  王毅 譯

  定價:49元

  《變革與習俗:我們時代面臨的挑戰》

  呂厚量 譯

  定價:49元

  《從東方到西方:湯因比環球遊記》

  賴小嬋 譯

  定價:5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上海遠東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上海《理財週刊》社

  以專業學術打造品牌

  以社會責任引領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