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特斯拉的三月,是新品齊發的三月。

  目前特斯拉中控系統的網頁瀏覽器採用的是谷歌定製版 Chrome,但實際上,特斯拉並沒有將 Chrome 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一項兩年前的調查顯示,全球只有不到 30% 的特斯拉車主使用過特斯拉的車載瀏覽器——注意是“使用過”,也就是說有 70% 的車主壓根就沒用過。

  不僅無人問津,使用過特斯拉瀏覽器的車主,對它的怨氣差點能趕上對特斯拉裝配工藝的不滿——作爲世界上用戶最多的瀏覽器之一(儘管是定製版),特斯拉的這個 Chrome 連特斯拉自家官網都渲染不好。

  馬斯克終於忍不住了,在 22 號的推特里面,他表示特斯拉的內置瀏覽器將在近期升級到谷歌 Chromium——Chrome 的體驗版。Chromium 相比 Chrome,內核更新和功能升級的頻率都明顯更快,明顯更符合特斯拉車主的口味。

  谷歌 Chromium Logo

  更新瀏覽器這件事看起來不大不小,但有一個細節,也許你沒有想到過——特斯拉車載娛樂系統的功能升級,或者說功能疊加,能且只能通過特斯拉自己的 OTA 實現。

  本週的催眠大會,也將從這個細節開始。

  名副其實的車圈蘋果

  這個細節代表着什麼呢?代表着特斯拉對自家的車載系統權限的把控,嚴格到了一個令人髮指的地步。

  例子是第一生產力,我們來看看可能是 Model 3 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Polestar 2。

  Polestar 2 是全球首款搭載深度定製版谷歌 Android Auto 車載系統的電動汽車,內置了大量的谷歌服務,其中一個就包括 GooglePlay——谷歌自家的應用市場。

  應用市場是個什麼概念?先別噴我,應用市場當然是每個人手機裏都有的東西,但應用市場的存在,實際上是一個信號——允許第三方軟件通過一定的渠道,對系統本身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操控,這個渠道我們叫做API。

  API 的全稱是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接口。不同的 API 就像是系統開發者在系統內部給第三方開發人員留下的一個個插座,第三方只需要在自己開發出來的軟件裏面內置相對應的插頭,就可以讓軟件獲取系統相對應的權限,實現相對應的功能——比如使用拍照軟件就是利用了系統中針對攝像頭的API。

  回到正題,內置了谷歌應用市場的 Polestar 2,就意味着向第三方軟件開放一定的系統權限。這一點對於普通車主完全不成問題,甚至於, Polestar 2 還能因爲高自由度的車載系統,收穫一批擁躉。

  可老祖宗說得好,防君子不防小人,開放第三方 API 權限,也就意味着給了黑客們更容易破解車載系統的機會。谷歌很希望擁抱這個世界,車主估計不願意與一個陌生人共享車內空間。

  馬斯克的解決方案相當“第一性”——既然開放 API 有風險,那我乾脆全關了,你想用中控大屏幹什麼,只能聽我的。這個思路比起喬布斯定下 iOS 基調時的想法更絕——喬布斯的想法是“手機肯定要裝軟件,但只能經過我同意之後才能裝”;而馬斯克的想法是“汽車是不需要第三方應用的,有特斯拉就夠了”。

  互相平行卻又同源的車載系統

  車載系統的市場裏,當然不會只有特斯拉跟谷歌兩家。

  如果有人問你,市面上有哪些主流的手機操作系統/電腦操作系統,估計你可以馬上想到幾個膾炙人口的名詞——可如果這個問題變成“市面上有哪些主流的車載系統”呢?

  我可以提供一個極具逼格卻又相當討打的答案——UNIX

  這四個字母誕生的時間比蟹老闆還要早得多,最早在 1965 年,通用電氣和麻省理工就已經研發出了 UNIX 的雛形——一個可以滿足多個使用者+多任務處理+多層次的操作系統,當時的命名叫 MULTICS(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多路複用信息及計算機服務)。

  1970年,在 MULTICS 項目被擱置之後,一個叫做 Ken Thompson 的年輕人將基於 MULTICS 設計思想的遊戲“星際旅行”成功移植到了一臺計算機上,而由於那臺計算機的算力極其有限——甚至不比我樓下攤煎餅大媽用的計算器高——只能讓兩個用戶同時遊戲,所以 Ken 將這套系統稱作UNICS(Uniplexed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單路複用信息及計算機服務),簡稱 UNIX。

  UNIX 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開創了“多任務處理”和“多用戶”這兩個在今天大家已經習以爲常的概念,也在於 Ken 和他的好友 Dennis 在改進 UNIX 的時候,發明了碼農手裏的鋤頭—— C 語言。

  UNIX 是一個開源的操作系統——在 AT&T 把它攥在手裏之前都是,這意味着全世界的程序猿都可以基於 UNIX DIY 自己的操作系統。而基於 UNIX 發展而來的分支裏面,最著名的當屬 Linux。

  Linux 誕生於 1991 年,繼承了 UNIX 初期的開源特性,全世界的程序猿都可以來修改 Linux 的源代碼並且發佈屬於自己的 Linux 版本,自由度如此高的操作系統,自然會吸引同樣熱愛自由的大佬——Android,就是 Andy Rubin 基於 Linux 內核打造的操作系統,在 2005 年 8 月被谷歌正式收購。

  至於 Android 與汽車的關係,相信已經不需要我去過多描述——畢竟現在的汽車都已經支持車內吃雞了。

  另外,特斯拉的車載娛樂系統同樣基於 Linux——其最新版本的 Linux 內核號是 4.14。

  另一個基於 UNIX 的車載操作系統,叫做 QNX,相信聽過 QNX 的朋友也不算多,但實際上,QNX 目前存在於超過 75% 的現代汽車上,當然,不是韓國那個現代。

  QNX 第一次登場是在 1980 年,與 Linux 一樣, QNX 同屬於類 UNIX 操作系統的一員。截止至 2017 年,QNX 已經搭載在超過 1.2 億輛汽車上——從歐洲的 BBAV,到日本的兩田一日,都是 QNX 的忠實客戶。

  QNX 的特點,在於它小——QNX 的初始版本系統只有四個基本功能:進程調度、進程間通信、底層網絡通信和中斷處理。最初期的 QNX 系統內核只有十幾 KB,哪怕在那個硬盤按 MB 算的年代,也是小得可怕的。

  如此精簡的系統結構,優勢很明顯在於其高效性。汽車內部存在大量的傳感器,傳感器之間的通訊需要極高的響應時間,一個龐雜的操作系統會明顯影響 ECU、MCU 之間的通訊效率——而 QNX 正好不會這樣。

  說了這麼久還沒說 QNX 的東家是誰,QNX 的發明者是 Gordon Bell 和 Dan Dodge,相信沒幾個人認識,但 QNX 目前的擁有者是黑莓(2010年黑莓以 2 億美元收購 QNX 所有權),沒錯,就是你心裏想的那個黑莓。

  黑莓在汽車安全領域的地位跟手機領域完全是兩個極端——或者說得更廣點,工業安全領域。QNX 在廣泛搭載於汽車上面之前,就已經是北美很多軍工企業的御用操作系統——從加拿大坎度核反應堆到美國陸軍無人駕駛 Crusher 坦克,都是 QNX 的典型合作伙伴。

  除了國外,國內也有嘗試自研車載操作系統的廠商,其中自主程度最高的,應該要算斑馬智行——斑馬智行的底層操作系統,實際上是基於阿里雲 OS 深度定製而來的。

  不過,阿里雲 OS,早些年也曾聲名狼藉——雖然阿里雲 OS 在手機市場推出的時候聲稱只是基於 Linux 打造,但後來開發者對阿里雲 OS 解包之後,發現阿里雲甚至能直接安裝安卓系統的 APK 文件。

  雖然阿里雲 OS 隨後逐漸淡出手機市場,並通過斑馬智行登陸車載操作系統市場,而且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效——除了斑馬的老東家上汽集團之外,一些外資車企,比如大衆和斯柯達,也開始推出搭載斑馬智行的車型——但是阿里雲 OS “真國產操作系統”的名頭,目前還是有一些爭論。

  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以後有人問你最喜歡哪個車載操作系統,你回答“UNIX”,不僅範兒十足,而且絕對不會有人反駁你“這個哪裏好了”。

  寫在最後

  智能汽車其實遠未到隨便一個路人都能說個一二三四的時候。更多的,是少數業內人士,和我們這樣的見證者,在默默地給時代下注腳。

  就拿今天的車載操作系統爲例,佔大頭的 QNX 實際上被各個車企換了無數套皮膚——比如福特的 Sync ,比如寶馬的 iDrive。

  圖片來源:BMW Blog

  最受科技愛好者關注的特斯拉,實際上把車載系統全封死了—— Autopilot 雖好,OTA 雖自由,但全都是馬斯克一念之間的事情。

  谷歌 Android Auto 雖然有巨頭護持,但核心服務都是 404。

  斑馬智行有着不錯的使用體驗,卻經常無辜的頂着個“安卓換皮”的頭銜。

  總結一下就是,未來汽車的智能之路還有很遠,哪怕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幾家公司,也只是剛剛離開起點。

  (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