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財務管理論文,本文使用基於層次分析法的灰色模糊評價模型對綠城的財務風險進行定量評估,綠城財務風險評估結果不甚理想,表明綠城在財務風險控制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儘管綠城集團設有財務風險控制制度,但更像是為了國家監管而設立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目的與意義

1.1.1 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房地產行業迅猛發展並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但在 2011 年國家實行了史上最嚴厲的宏觀調控政策後,對房地產行業「泡沫式」發展起到了一定限制作用。再加之貸款利率上行,房地產行業籌資變得愈發困難,資金不充足、流動性差加大了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房地產行業內部各企業間疏於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讓房地產市場「繁榮」背後的風險逐漸暴露出來。

2011 年,國家出台了史上最嚴厲調控措施,即抑制高檔住宅市場,鼓勵中低檔住宅銷售。強有力的調控措施使高檔住宅需求得到明顯抑制,成交量隨之下滑。也使得本來從事高檔住宅銷售領域的房地產企業收入減少,利潤下滑,綠城正是其中個例。而近日,銀監會下發通知,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開展銀信類業務,不得將信託資金違規投向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股票市場、產能過剩等限制或禁止領域。這一通知意味著 2018 年房地產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將被大幅限制,房企資金獲取難度再度加大。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選取「夾縫中求生存」的綠城集團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綠城集團財務控制現狀的研究,對綠城集團財務風險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識別與分析,並針對其實際狀況設計一套完整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以期能夠幫助綠城提高財務風險控制水平,來更好的應對因宏觀政策及企業自身原因可能帶來的財務風險。

1.1.2 研究目的

以下為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兩方面:

(1)優化綠城集團財務風險控制水平。本文選取綠城集團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財務風險控制現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並分析其在財務風險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最終針對其實際狀況建立一套完整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以期望能夠幫助綠城在運營模式轉型過程中更好的預防企業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

(2)探究房地產行業財務風險研究成果與實際應用脫節的問題。從筆者研究的文獻來看,國內外對於企業財務風險控制有許多研究成果,他們往往運用大量的數理模型和實證研究。但是這些複雜的模型僅是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評估,而對企業如何提高財務風險控制水平並沒有提供太多意見。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本文選取綠城集團作為研究對象,識別並評估其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並為其建立一整套財務風險控制體系,以期有效幫助綠城提高財務風險控制水平,就顯得十分必要。

...........................

1.2 國內外文獻綜述

1.2.1 國外研究文獻綜述

(1)財務風險機理

國外學者關於財務風險的研究遠早於我國,

Rose(1964)首次對財務風險的概念進行界定,認為財務風險是企業因舉債經營而不能使股東得到既得利益的風險。Van Horne(2005)[1]則在 Rose 的基礎上對財務風險的定義作了進一步擴展,他認為財務風險還應包括企業因槓桿籌資而不能使股東得到既得利益的風險。而信息傳染和相關者傳染為財務風險產生的主因(Jean Helwege ,2010)[2]。(2)財務風險控制財務風險控制就是對與企業經營活動相關的風險 進行識別評估 與有效控制( J. E.Bannister,P. A. Bawcutt ,1981)[3]。企業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可以有效控制財務風險:1)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定財務風險控制目標;2)通過財務數據分析,識別財務風險;3)標本兼治,分析財務風險形成的深層原因,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從根源上遏制財務風險。抓住以上三點可以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及預防(Gregory M,2007)[4]。企業制定財務預算計劃,完善財務預算體系也可以有效降低財務風險。明確的財務預算目標與計劃,可以幫助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有的放矢,順利完成經營目標(Alexander Tindade,2006)。

1.2.2 國內研究文獻綜述

(1)財務風險機理

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無法控制或出乎意料的情況,這些情況會給企業帶來各種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可能會給企業帶來損失,這種可能性就是財務風險(蔡國慶,2017)[14]。從房地產企業角度來看,財務風險主要指企業由於各種原因,而使其投資報酬無法全部收回的可能性(肖芳林,仇俊林,2011)[15]。房地產面臨的財務風險主要分為兩類:外部風險與內部風險。縱觀房地產行業的發展狀況,外部風險主要體現為受國家政策影響或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內部風險則體現為房地產商品受社會、經濟、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將會在開發、經營、銷售環節持續影響著房地產企業(戰昱達,2013)[19]。眾所周知,房地產行業具有投資量大,回收周期長的特點,這些特點註定了房地產行業相較於其他行業會有較大的財務風險(於月超,2010)[16]。此外,資本結構不合理、不符合企業情況的融資也會使房地產企業產生無法按時償還負債的風險,導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甚至面臨破產的風險(石芯月,王宏波,2017)[17]。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往往與企業經營活動緊密相連,其中與籌集資金,投資活動,資金回收活動,收益分配活動關係最為密切。

............................

2 綠城集團概況及相關理論

2.1 綠城集團概況

2.1.1 綠城集團發展歷程

綠城的全稱為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在 1995 年由宋衛平等人於杭州成立。2005 年「綠城中國」在香港上市。綠城主要從事高品質住宅銷售,同時涵蓋酒店營運業務、投資性房地產業務、代建業務、設計及裝修以及銷售建築材料。到 2017 年年末,綠城年合同銷售額逾人民幣 1000 億元,總資產規模逾人民幣 2100 億元,凈資產逾人民幣 400 億元,品牌價值為人民幣 290.76 億元。2017 年,綠城優化組織結構,形成「一體五翼」格局,以綠城中國為主體,構建五大業務板塊,以期打通全行業產業鏈,取得高檔住宅行業領先地位。

2.1.2 綠城集團治理結構

(1)以職能部門為單位進行財務風險控制

目前,綠城設立了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和薪酬委員會,並按職能的不同將集團劃分為二十個管理部門。綠城有個很大的優點在於,在進行財務風險控制時,是通過各個職能部門進行風險控制的。這種方式可以使綠城在風險發生初期,就能快速找到風險發生的部門,以便對症下藥。

(2)子公司自行管理財務風險

綠城目前共擁有七家子公司。綠城對於子公司的控制活動,仍停留在戰略管理與經營活動上;而在子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活動上,綠城並無具體的指導細則,完全由子公司自行管理。事實上,母子公司風控制度應是一致同步的。但由於綠城各個子公司由不同的責任人分管,其財務風險控制活動完全是各個負責人意志的體現,各子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活動就顯得比較分散,沒有章法。可以說綠城目前尚沒有將子公司統一納入財務風險控制體系。

.............................

2.2 相關理論

2.2.1 ERM 理論

ERM 理論( Enterprise-wide Risk Management,ERM )又叫全面風險管理理論,興起於 20世紀 90 年代的歐美國家。ERM 具有四個方面的顯著特徵:(1)全面的風險管理範圍;(2)全球的風險管理體系;(3)全程的風險管理過程;(4)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

《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反映了當今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其核心內容旨在準確識別、評估和控制財務風險。以期有效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水平。儘管該協議主要影響方面是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行業。但是對於綠城這種資產規模較大、資金流動頻繁的房地產企業仍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美國 COSO 委員會在 2004 年頒布了《企業風險管理框架》,該框架在原有內控框架的基礎上,融入了各界的最新研究成果。COSO 管理委員會認為,全面風險管理應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以企業風險管理文化為依託,以信息系統為核心,建立健全企業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人員、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使企業風險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的保證。同時 COSO--ERM 框架以四類目標、八大要素和企業內部的四個層次構建了三維視角的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模型。

在 COSO--ERM 框架中,企業風險管理過程中的目標設定至關重要。企業風險管理應包括以下四種目標:戰略目標--是企業風險管理工作圍繞的核心,是一切風險管理工作的指引;經營目標--是企業風險管理的次要核心,拋開長遠的目標不談,只關心眼下可以給直接帶來利潤的活動;報告目標--企業的報告、財務信息應建立在真實可靠的基礎上;合規目標--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以及風險管理活動應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進行。企業的這四種目標,暗含了企業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的不同需求,可以防止企業過分追求某一目標,而忽略了其他行為的後果。

COSO--ERM 框架還考慮到企業風險管理過程應包含的內容並將其分成八大要素。分別是: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內部環境是企業風險管理的基石,是風險管理工作得以順利實施的保障;目標設定是企業風險管理的方向,決定了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走向。事項識別到控制活動的過程是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真正開始實施的開端,對風險進行系統的識別與評估,並根據企業風險偏好,制定風險應對策略並展開風險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是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核心,利用現代信息系統可以保障風險管理信息的透明公開,可以及時準確的識別風險發生的位置,進而採取適當的措施;監控是風險管理工作高效有序進行的保障,在監控過程中,企業可以及時發現風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並及時補救。以上八個要素相輔相成,各自獨立又相互依託,共同組成了企業風險管理內容。

..........................

3 綠城集團財務風險控制現狀......................... 12

3.1 綠城集團財務風險控制內容........................ 12

3.1.1 綠城集團財務風險控制機制...................12

3.1.2 綠城集團財務風險控制制度.................................12

4 綠城集團財務風險識別與評估............................. 18

4.1 綠城集團財務風險識別................................ 18

4.1.1 籌資風險識別......................................19

4.1.2 盈利風險識別...............................22

5 綠城集團財務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38

5.1 綠城集團財務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38

5.1.1 治理結構不合理...............................38

5.1.2 缺少財務風險控制監督與考核機制........................38

6 加強綠城集團財務風險控制的對策

6.1 完善財務風險內容

6.1.1 綠城集團財務風險控制體系構建

(1)總體思路

本文旨在建立一個以企業戰略目標為核心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以財務風險控制文化為帶動,以管理經營各個環節為橋樑,最終建立健全綠城財務風險控制制度,完善財務風險控制內容,規範財務風險控制流程,成為企業有效控制財務風險的基礎保障。在構建綠城財務風險控制體系時,本文始終把圍繞企業戰略目標視為總體思路。為此,本文把綠城財務風險控制體系構建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優化公司組織結構,確保企業的財務風險控制體系可以一以貫之,董事會全面負責財務風險控制體系的有效實施。企業可以設置投資委員會,預算委員會,風險控制部門等。

第二層次,以信息系統為依託,建立一個從風險識別到風險監督,從會計憑證到財務報表各個流程均可被監督管理的財務風險控制信息系統。利用這個系統,企業各項財務信息及風險控制流程將變得公開化透明化,方便企業及時發現財務風險並積極採取控制措施;企業各部門也可在系統上進行交流討論,集思廣益,這有助於財務風險控制工作的高效開展。同時還可以利用收集反饋的系統信息,對各職能部門財務風險控制工作進行客觀公正的考核評價,激勵員工在財務風險控制工作中不斷探索思考。

第三層次,圍繞企業的「風向標」--企業文化,考慮如何有效的將財務風險控制文化融入到企業文化中,以期二者產生協同效應,對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發揮正面的效用。

將這三個層次有機聯繫起來,就構成了綠城財務風險控制體系。

..........................

7 結論與展望

7.1 本文結論

本文選取綠城為研究目標,對綠城財務風險控制現狀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並識別與評估其存在的財務風險,就其在財務風險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性的提出了建議,並結合綠城實際情況設計了一套財務風險控制體系。本文為論文寫作作出了以下研究工作:

(1)筆者大量閱讀國內外財務風險控制相關的文獻,了解國內外的最新理論研究,並梳理國內房地產政策,了解綠城所處的大環境,為以後的研究作出鋪墊。

(2)利用綠城近五年財務數據,通過財務指標分析法,AHP-灰色模糊評價法全面有效的識別並分析綠城財務風險。

(3)根據綠城財務風險識別與評估結果,發現綠城在財務風險控制工作上仍有不足,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並分析背後的原因。最後,針對問題提出建議並設計一整套財務風險控制體系作為參考。

本文結論如下:

(1)隨著國家抑制房價上漲,央行上調基準利率等各項政策的實施,綠城所處的房地產行業已經不如前些年樂觀。在此情形下,綠城應早做打算,提防因宏觀政策調控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優化財務風險控制水平。

(2)通過對綠城財務風險控制現狀的分析,我們發現綠城財務風險控制內容仍有不完善之處,如何完善這些弱項應是綠城在接下來的財務風險控制工作中的重點;通過對綠城財務風險的識別與評估,我們發現綠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財務風險,儘管綠城對其中部分財務風險進行了控制,但對於現金流風險的控制仍有不足,如何加大現金流在企業中的流轉速度應是綠城著重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略)


還有問題也可下方評論or私信我——編輯部的王姑娘

收集大家的問題,發文章來給你們解答!

文章——2019-2-22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