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样的描述句式描写京剧


京剧是集中国戏曲之大成


京剧是戏曲界的小xio生呀~


京剧是昆曲之孙,昆曲之徒,是中国戏曲之一。

开个玩笑。

大概说是百戏之首也是没问题的吧。


抄袭之王,虽然我喜欢京剧,但是它确实是东挪点,西借点最后融合一起的。当然后续自己也发展了不少


谢邀。

百戏之师可以理解,其他的客观来讲,有些言过其实,当然,这是很多粉丝吹捧。

京剧可以说是集当时大部分剧种优点的这么一个剧种,当然从昆曲中吸取的养分是非常多的,所以,京剧是中国戏曲集大成者。


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你得自己去听自己去感受啊,百戏之祖也好百戏之师也好,都是别人给的称号,你如果感受不到他的魅力,那他对你来说狗屁不如,京剧也是一样,集大成者也好国粹也好,不能感受到魅力,也是狗屁不如


一直觉得个别人把昆曲「百戏之师」的尊称用烂了。至于「中国戏曲之母」的提法,真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贴过头了……

明代南戏四大声腔里,昆山腔是最晚成熟的。明人徐渭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书的《南词叙录》中点评四大声腔说:「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所以某些人把昆曲称作「中国戏曲之母」,是准备把其他三大声腔置于何地?

当然了,余姚腔、海盐腔今天已很少有痕迹可考了,可弋阳腔的后代——各地高腔可强大著呢!高腔和昆曲同为南北曲大树上开的两朵花,二者从明至清,又由民国至共和国,上至明清宫廷,下至乡村草台,一路相伴始终。即便是在昆曲最全盛的时代,北京高腔同样取得了宫廷雅部的合法地位,各地高腔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受欢迎程度也丝毫不亚于昆曲。所以按照「中国戏曲之母」的逻辑,历史比昆曲更早的各地高腔岂不是要叫做「中国戏曲之姨妈」?

更别提傀儡戏(过去人戏艺人尊称傀儡戏艺人为「大师兄」)、元杂剧(昆曲自身从元杂剧中吸收了不少养分,包括南曲的宫调系统、《单刀会》等折子戏)了。要按照「中国戏曲之母」的逻辑,傀儡戏岂不是要叫做「中国戏曲之大舅」,元杂剧叫做「中国戏曲之外婆」?

就连板腔体,历史都未必比昆曲晚,秦腔首见文字记载是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孕育发展的时间段。要不,秦腔也可以封一个「中国戏曲之表舅」?

把昆曲尊称为「百戏之师」是历史事实,包括京剧在内的很多剧种都向昆曲中吸收了很多营养,这是老艺人都承认的。说昆曲是「百戏之祖」,至少各地高腔老艺人不会承认的。说昆曲是「中国戏曲之母」,关汉卿的棺材板都盖不住,你以为老关写的元杂剧是什么?外国戏曲吗?


就仿写句子都得问知乎了?


北京地方戏,手动狗个头。


昆曲最多是百戏之师,百戏之祖就是扯淡。高腔还在,柳子戏还在,福建莆仙梨园还有留存,谁是谁的祖宗还不一定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