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3月20日到2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學家沈鈞賢、徐智敏夫婦來到宜興作科學考察,接連在張渚鎮茗嶺村黃塔頂度假山莊、太華鎮太華村等一帶發現珍稀野生動物凹耳蛙。這是在江蘇境內首次發現該物種,證明凹耳蛙在宜興南部山區的分佈較爲廣泛。

凹耳蛙的長相類似普通青蛙,以耳部凹陷、形成外耳道爲特徵,是我國特有物種。凹耳蛙的生存條件較爲苛刻,對海拔、溫度、水質等要求都較高。它們的冬眠時間短,3月份就開始活動,氣溫高時不容易見到。此前,已在浙江、安徽兩地發現了凹耳蛙。

記者瞭解到,近20年來,沈鈞賢、徐智敏夫婦致力於凹耳蛙的研究。由於凹耳蛙主要在夜間活動,夫妻倆經常於夜間在山區原野的水溝等地做實地考察,並在實驗室進行了一系列科學研究。2012年,他們關於凹耳蛙的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江蘇省境內有沒有凹耳蛙呢?“2018年6月,來到屬於天目山餘脈的溧陽山區尋找凹耳蛙,但沒有找到,可能是氣溫已經太高的緣故。”年已78歲高齡的沈鈞賢說,後來,又來到宜興市博物館參觀。在與文博志願者呂順芳交流的過程中,提到尋找凹耳蛙一事。呂順芳便建議我們次年早點到宜興市張渚鎮的黃塔頂一帶尋找。

黃塔頂素有“蘇南第一峯”之稱,山上主要是毛竹,生態環境優美,山下長壽老人很多。今年3月20日,沈鈞賢、徐智敏來到宜興,在志願者朱洪明、任潤芝等人陪同下,他們一起尋找凹耳蛙,果然在張渚鎮、太華鎮的山區找到了衆多凹耳蛙。

值得一提的是,3月22日晚上,在黃塔頂度假山莊後面的澗溝裏,沈鈞賢不時發出短暫的“嗤”“嗤”高頻聲,引得凹耳蛙紛紛迴應,發出“嘰”“吱”小鳥般的叫聲。

“這是一種罕見的生物現象。我們還發現了抱合在一起的雌雄凹耳蛙,共見到兩對。我們把特殊的錄音筆綁在棍棒上,伸到蛙的身邊,近距離錄製凹耳蛙的叫聲。這種錄音頭是進口的,可以同時記錄人耳聽到的聲音和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沈鈞賢說。

沈鈞賢介紹,會發出超聲波的蛙,全世界目前僅發現了兩種,一種是北加裏曼丹的澗蛙,另一種就是我國的凹耳蛙。實驗證明,凹耳蛙能發出20千赫以上的超聲信號。這種技能可與蝙蝠、海豚相媲美。

沈鈞賢、徐智敏夫婦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作爲兩棲類動物,凹耳蛙竟有與人類類似的耳道結構,這爲改革現有的助聽設備、給聾人進行“超聲助聽”提供了有益的啓發。此前,沈鈞賢已與多學科的專家進行過這方面的合作探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