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不要用棉籤(也就是Q-Tips)掏耳朵啦。你問爲什麼?好,我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一份新發布的病例報告中,醫生接收了一名患者——31歲男子突然癱倒後被救護車帶到了急診室。

  他經歷了癲癇發作,經過醫生問詢,我們知道他感到眩暈,昏昏欲睡,並且意識狀態改變。

  後來,患者透露他已經連續好幾天感到頭疼和噁心。醫患交流期間,他努力去記憶人名。更糟糕的是,他承認過去五年裏有“間歇性左耳疼痛和聽力喪失”。

  當爲他進行頭部CT掃描時,醫生在腦部周圍的組織中發現了充滿膿液的囊腫,在他的一隻耳朵內發現了引發感染的罪魁禍首:銅綠假單胞菌,一種危險的致病病原體。

  在這種情況下,醫療團隊認爲患者的全部病情都來自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是被稱爲壞死性外耳炎(NOE,又稱惡性外耳炎)的疾病,其影響外耳道(EAC)中的組織。

  但細菌怎麼進到患者的頭骨內?

  對男人的耳道進行的檢查結果或許指向了最可能的答案:棉花的碎屑,一直卡在男人的腦袋裏,不知道有多久——但很可能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根據他早期的疼痛和聽力損失症狀來說。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解釋說,EAC內部異物發生感染的風險是主要是造成外耳炎(耳道炎症,又稱“游泳者的耳朵”),但從未被記錄過能夠引起NOE。

  幸運的是,對於患者來說,取出棉花和在8周時間裏大量的抗生素治療,治癒了感染,解決了他正在經歷的嚴重神經系統問題。

  報告寫道:“在抗生素療程完成後,患者恢復到全身健康的狀態,沒有神經功能缺損,也沒有殘留的耳部症狀。”

  “最重要的是,他以後不會再使用棉籤來清潔耳朵啦!”

  雖然這個男人的慘痛教訓可能只會淪爲一時的網絡新鮮事,但研究人員希望,人們從中吸取經驗。

  報告指出:“在耳內使用棉籤是常見的做法,它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爲會導致多種併發症,包括創傷、鼓膜穿孔、影響耳垢、感染和棉花的異物滯留。”

  “該病例進一步凸顯了棉籤的危險性,以及在EAC治療中異物移除的重要性。”

  該例被收錄在BMJ病例報告中。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