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美酒眼下都匯聚在了成都第100屆全國糖酒交易會的展館。

  來自中國的葡萄酒,也在這個酒類展示的最高舞臺,跟來自全球的優秀酒款同臺競技。

  不過,與進口葡萄酒突出產區,風土不同;國產葡萄酒似乎更喜歡標榜所在的城市地位。

  於是,在五湖四海的國產葡萄酒展臺前,你能看到不下五六個中國“葡萄酒城”的稱號。

  中國真有那麼多“葡萄酒城”嗎?這些稱號都是怎麼來的?他們又代表了什麼呢?

  山東·煙臺

  OIV國際葡萄酒城

  雖說現在說起煙臺,總免不了腹誹這裏的罐裝散酒和假冒僞劣。但作爲中國最大的葡萄酒產地,煙臺可是中國最早的國際葡萄酒城。

  煙臺張裕旗下葡萄園

  1987年6月15日,時任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局(OIV)局長羅伯特?丁洛特先生在煙臺市市長爲國內外葡萄酒專家舉行的晚宴上,宣佈煙臺市爲“國際葡萄酒城”,並向煙臺市頒發了紀念章。成爲中國第一個由國際權威機構認證的葡萄酒城。

  煙臺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地處北緯37度,屬於受海洋影響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風土優越,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水果之鄉。

  1892年,著名愛國華僑張弼士在煙臺創辦了中國首家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廠家——張裕葡萄釀酒公司,開啓中國近代葡萄釀酒工業的發展源流。

  如今,煙臺是張裕、長城、威龍等國內知名企業的大本營,也是拉菲等國外葡萄酒巨頭的新基地。

  國產葡萄酒中平均每3瓶葡萄酒中,就有1瓶產自煙臺。目前,煙臺有葡萄酒生產企業162家,葡萄酒產量、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分別佔全國總量的32.57%、53.35%和64.03%,是中國葡萄酒當之無愧的“火車頭”。

  吉林·通化

  酒鄉+酒城

  也許是煙臺獲評葡萄酒城,啓發了主管部門。1996年,臨近朝鮮的吉林通化,被農業部授予“中國葡萄酒之鄉”的稱號;10年後的2006年11月,通化又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爲“中國通化葡萄酒城”。成爲中國唯一的"城鄉結合"葡萄酒產區。

  通化鴨綠江谷北冰紅葡萄園

  通化的核心產區集安鴨綠江河谷,位於北緯41度,與法國羅納河谷產區同一緯度,是不是沒想到!

  由於老嶺山脈形成天然屏障,嶺南背風向陽比較溫暖,受海洋性暖溼氣流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有明顯的半大陸半海洋性氣候。通化得以形成中國獨有的山葡萄品種聚集地。

  由中國農科院特產所培育的山葡萄品種“北冰紅”,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釀造出頂級紅色冰酒的山葡萄品種。

  目前,通化葡萄種植基地面積已超5萬畝,葡萄酒生產企業近70家,特別是擁有通葡、通天兩個上市企業,成爲中國少有的擁有兩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的葡萄酒產區。

  甘肅·武威

  西北第一酒城

  位於河西走廊腹地的甘肅武威,是中國葡萄酒最早的產區。

  歷史上能追溯到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引種葡萄。著名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涼州美酒說葡萄,過客傾囊質寶刀”都是說的武威產葡萄酒。

  武威出土的馬踏飛燕

  武威地處北緯36°至38°之間,光照充足,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非常有利於進行有機葡萄酒種植和釀造。

  目前,武威已建成釀酒葡萄基地26萬畝,佔到甘肅、全國種植面積的84%和15%;擁有葡萄酒企業9家,產能達到10萬多噸,涌現出莫高、皇臺、祁連等酒莊。

  2012年,經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組織評定,武威被命名爲“中國葡萄酒城”,成爲這座西北城市轉型“液體經濟”的最高榮譽。

  河北·秦皇島

  老樹開新花

  說起秦皇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這裏不是療養勝地嗎?怎麼成了葡萄酒名城。

  要知道,新中國的第一瓶幹型紅葡萄酒——北戴河牌赤霞珠乾紅,就是1983年從秦皇島裝瓶問世的。而且,中國最早的地理保護產品產區,也由秦皇島拔得頭籌。

  秦皇島產區風光

  這裏東臨渤海,北依燕山,西南攜灤河,屬於溫暖帶半溼潤季風氣候,氣溫溫和偏冷涼,降雨適中,日照充足,輕沙多礫質淋溶褐土,適合表現清新優雅的果香。

  如今,歷經30多年的發展歷程,秦皇島已經建立起了集生產、研發、旅遊、休閒爲一體的葡萄酒全產業體系,擁有6萬畝釀酒葡萄種植基地,中糧華夏長城、茅臺葡萄酒、施華洛世奇旗下朗格斯酒莊等知名酒莊,都在秦皇島落地生根。

  2017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正式授予秦皇島市“中國葡萄酒城”榮譽稱號。

  寧夏·銀川

  無冕之王

  其實,說到中國葡萄酒城,雖然沒有官方評定,但相信很多葡萄酒愛好者,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寧夏銀川賀蘭山東麓。

  賀蘭山東麓產區

  在2018年的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獎賽上,183款國產葡萄酒獲得獎牌,而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再次以88款獲獎的絕對優勢,佔據中國獎牌榜首位。

  而在此之前,寧夏葡萄酒產區曾四度被法國葡萄酒評論雜誌評爲中國葡萄酒明星產區,也曾被美國紐約時報評論爲可以產出最好的中國葡萄酒的旅遊聖地。寧夏還是中國唯一在波爾多葡萄酒城亮相展示的產區,“賀蘭紅”葡萄酒被評爲聯合國指定用酒,“賀蘭神”等20款葡萄酒作爲聯合國的採購用酒。

  連著名的葡萄酒大師Jaccis Robinson在她的著作《世界葡萄酒地圖》裏都加入了寧夏產區,併爲其大施筆墨。

  截止目前,賀蘭山東麓葡萄種植面積57萬畝,佔全國釀酒葡萄面積的1/4。有酒莊86個,年產葡萄酒1.5億瓶,綜合產值達到230億。即使沒有來自官方機構的“葡萄酒城”認定,銀川以及賀蘭山東麓,已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中國“葡萄酒城”。

  結語

  其實,橫向借鑑世界葡萄酒發達國家的產業發展歷程,我們會看到行業主管部門更多關注的是對產區風土,種植收穫和釀造品質的“辨識度”與質量打造。消費者購買哪個產區的葡萄酒,看重的更多是產品品質和酒莊的個性特色,而不是衝着“中國葡萄酒城”的名頭。

  像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近年來也在不斷推動產區細化認定,區域酒莊列級評定。

  當葡萄酒在中國日益成爲消費熱點和朝陽產業,諸多想要發展葡萄酒產業的地方政府,也許應當把更多精力,用在強化產區風土,提升產品品質辨識度上。至於是不是葡萄酒城,消費者心中自有評定。

  在你們心目中,哪裏纔是中國的葡萄酒城呢?

  文 | 崔濱

  酒斛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