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2019年註定將成爲IoT行業大爆發的一年,而其中IoT最頻繁的應用場景還在家庭,這意味着,以往“孤軍奮戰”的智能電視迎來了更多“親戚”。在本文你將看到,智能家居的開放與封閉之爭,入口之爭,以及小米AIoT戰略委員會主席範典、塗鴉智能創始人王學集、雅觀科技創始人顧志誠等頭部和獨角獸公司高管、一線從業人士與作者對談的精彩觀點。


作者丨吳雲飛  (虎嗅特約作者,在行CEO助理、公關總監,公衆號:朝外大街061)

編輯丨李拓


想象一下你在家的愉快日常——


與門禁對視兩秒,屋門就會自動打開。走進屋中按下玄關處控制板的“回家”模式,燈光亮起、窗簾拉開、喜歡的音樂也隨之響起。如果晚餐時發現雞蛋即將用完,就可掃描包裝盒上的條形碼,桌上電腦屏幕馬上提示雞蛋已被加進購物車.....


事實上,這種頗具“未來感”的生活場景,在1999年就被微軟拍成廣告,以“Microsoft Smart Home”之名發佈[1]。這段6分鐘的影像展示了各個家庭成員如何通過語音、視覺識別、中控板等交互方式,完成燈光控制、安防、影音娛樂、購物等功能。


若不是粗糙的畫質、簡陋的Windows 98操作界面以及女主角掏出的微軟口袋電腦,你大概很難意識到這則廣告的時代。然而世界並未如你想象那樣一日千里——儘管電子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目前實現的智能家居工作場景,卻與二十年前的想象並無二致。


20年前微軟的智能家居廣告片“Microsoft Smart Home”,女主人在門前用面部識別功能開門鎖


爆紅的智能家居


儘管微軟廣告片描繪的生活相當美妙,但此後的十多年中,沒有哪個科技巨頭把“智能家居”提升至戰略級別,這個行業在冷宮度過了15年漫漫長夜。


智能家居產業真正意義上的元年是2014年。那一年初,谷歌收購了NEST Labs,這家只推出過智能溫控器與智能煙感器兩款產品的公司賣身價是32億美元,僅次於此前谷歌對摩托羅拉收購價。同年6月3日,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也推出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授權通過MFi認證的產品接入其系統。


國內的公司也沒有閒着,剛與董明珠立下十億“賭局”的雷軍與美的完成了交叉持股,並迅速對20餘家生態鏈企業進行投資,正式踏足智能家居領域;緊接着,京東與海爾也推出超級App與U+計劃,希望實現用一個App成爲所有智能家居的入口。


五年後的今天,智能家居幾乎成了所有互聯網巨頭和家電大廠無法迴避的潮流概念。在剛剛過去的2019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大會上,包括華爲、海爾、TCL、松下、美的在內的各路巨頭,都宣示了其在智能家居領域的雄心。


智能家居產業終於走出“概念”,成爲諸多公司眼中的新大陸。


智能家居熱潮,爲何遲到了15年?


此前尚不具備規模化基礎的智能家居,到2014年開始真正起步,至今終於成爲2019年的新老公司競逐的熱點。那麼,這個產業爲何遲到了15年?


智能家居的普及,多少要看看技術的臉色。以當下智能家居爲例,引爆行業的兩個必備要素是:設備聯網、與人互動。二者都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功能,是全行業誕生的基礎——技術進步令聯網更快捷,也令家居設備更易理解人的需求、並據此自主反應,便捷、甚至主動爲人服務。


聯網很容易理解:5G、Wi-Fi、藍牙和ZigBee等技術進步,都能帶來聯網暢快度的明顯提升,而“交互”卻並不那麼容易:它集合了最近幾年最熱鬧的網絡、人工智能和雲計算技術——


在最前端,消費者感知的是一個個聯網的家居設備;在表層下的感知層,視覺識別技術令攝像頭可以識別/理解人的動作,語音識別技術使麥克風可以聽懂人話;在感知技術深處,則是雲計算提供的聯網與數據存儲處理功能。


三個層面功能須同時完善,缺一不可。


物聯網、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的發展狀況,直接決定智能家居產品的體驗和產業發展水平


但這三個層面競爭格局各具乾坤:公有云是巨頭的戰場,國內能有資格參賽的選手只有阿里、騰訊、華爲等少數幾家企業;而感知層需要以大量數據作養料,也是強者愈強的領域,主攻聲音識別的科大訊飛、主攻視覺識別的商湯科技等公司早已成爲業內獨角獸,地位難以撼動。


在用戶可觸摸的家居設備層,也因爲各種原因而並未實現統一:


從設備廠商角度看,做空調的未必懂燈,懂燈的未必懂鎖具,幾乎不可能有一家廠商吃遍天;從場景需求上看,智能家居包含許多分裂的場景,安防、睡眠、娛樂、照明等場景彼此交集並不多;從交易鏈條看,產品觸達消費者的路徑特別複雜,這也導致無論是美的和海爾等設備廠商、紅星美凱龍和京東等渠道商,還是大量第三方服務商,誰都希望憑藉在某一環節優勢入場分一杯羹。


以此觀之,技術雖是智能家居的產業基礎,但並非左右市場格局的決定性因素。因爲產業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家居設備的智能化部署成本也變得相對不重要,如今“設備間的互聯互通”,成了智能家居體驗提升的最大阻礙。試想,如果智能音箱無法調起其它設備、多買一個電器就需要多安裝一個 App,那智能生活從何談起?


家居設備平臺們的戰爭正圍繞“誰兼容誰”搶奪話語權。


“安卓派”與“蘋果派”之爭


今年AWE 大會上,華爲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


“華爲永遠不做家電產品去競爭,有些廠家做的東西,不可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因爲他自己同時也做家電產品。如果華爲同時做家電,那這個標準也沒人支持,所以我們自己堅決不去做。”


這段話很清晰地點出了當今市場競爭中的兩大市場策略派系,一派遵循去中心化理念,提倡“安卓模式”——不做產品只爲其他設備廠商做服務;另外一派走上了中心化的“蘋果模式”——自己做產品佔領市場,獲取更多的鏈接。


雅觀科技創始人顧志誠部分認可餘承東的觀點:


“小米是很優秀的公司,但是它既然自己做了硬件、做了芯片,那麼跟同行就很難相處。”


顧志誠是位連續創業者,18歲就成爲暴風影音的聯合創始人、20歲出任迅雷平臺事業部總經理,隨後創辦的酷盤被阿里收購後出任阿里雲IoT事業部總經理。2017年離開阿里雲,創辦雅觀科技,通過“前裝渠道”進入智能家居領域。



雅觀科技對智能家居應用場景的理解


但他同時也對餘承東的部分看法持保留態度,他告訴筆者:


“中心化與去中心沒有絕對的對錯,就好像蘋果與谷歌都能成功,這是市場策略的選擇。小米C端能力很強,一般企業拼不過,我們還是應該發揮自己做軟件的優勢,選擇保持中立,完全根據開發商的需求做佈置。”


塗鴉智能創始人王學集同樣也是安卓派的支持者,他是阿里雲的首任CEO,後負責阿里集團投資與手淘業務,離職前是阿里組織部M5級成員。2018年7月,塗鴉智能宣佈完成C輪2億美金融資,已成爲獨角獸。


塗鴉智能主要業務是爲第三方廠商提供智能化技術與服務,使得它們可以在一個月,甚至更短時間內實現智能化改造。


塗鴉科技對智能家居場景的理解


在王學集的眼中,一家公司不可能完成對所有消費者的影響,必須是數千萬IoT的應用推動了全球人口對智能設備的接受和習慣,因此他選擇放棄入口思維,轉型做純第三方平臺。


相較於餘承東對蘋果模式前景的否定,他認爲蘋果模式與安卓模式的比拼最終會回到產品能力:


“誰贏誰輸,關鍵還是在於否能創造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這是一個非常綜合的一種能力,產品能力、技術能力、安全端能力,非常多元化。”


2019年3月17日,小米組織部宣佈成立AIoT戰略委員會,負責促進AIoT戰略執行,範典爲委員會主席。對於餘承東那番被廣泛解讀爲“指向小米”的發言,範典向筆者表示,不便評價,但他同時指出:“華爲開放平臺這時間發展得很快,但是小米早已經過了尋找設備廠商的階段。”


“小米早期計劃自己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是有其獨特的發展背景的。因爲早期的小米並沒有實力說服大廠一起經營這件事,所以只能自己先幹出來。早期大廠不理我們,因爲那個時候他們並不相信設備連上網到底有什麼意義,甚至包括現在,很多大廠依舊不相信智能家居的意義。”


2018年4月23日,小米董事會通過“每年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稅後淨利率不超過5%”的決議,2019年3月小米宣佈2018年全年硬件業務淨利潤率低於1%。根據小米生態鏈合作模式,加入生態鏈的公司會將產品以接近成本價賣給小米,同時產品銷售的部分毛利轉移給小米,小米提供商標品牌、商城渠道作爲交換。


範典表示,小米的投資是戰略投資,小米品牌的產品需要符合小米價值觀。生態鏈企業利潤部分可以通過市場容量擴充、用戶增值服務、非小米系產品銷售進行彌補。


面對這種看似苛刻的條件,被投公司之所以還能答應小米,還是因爲手機。事實上,在早期智能家居創業者依然以移動互聯網時期的“入口思維”在尋求機會。手機、路由器、插座、電視、音箱……一系列的產品都曾經被業界寄予厚望。


站在5年後的今天再審視這個議題,我們會發現情況在發生變化,據艾瑞諮詢《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研究報告》[2] 中的調研結果,智能家居從業者眼中最看好的用戶入口排名如下:



調研顯示的結果極爲分散,經過對“入口”概念的漫長爭奪,智能家居從業者對入口仍無共識。


王學集表示,自己在創業初期也在尋找入口級設備的機會,直到半年後才逐漸意識到智能家居行業可能並沒有一個確定的入口。他認爲:


“智能家居是以AI的技術驅動了多設備聯動,形成圍繞式人機合一體驗,目前看來很難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設備能做到這樣的水平。”


顧志誠也認爲:


“智能家是一種生活場景,並不是功能性的,就好像購買一臺汽車,外觀、內飾、動力、操控,很難說那一點是決定性的,並不會出現手機中微信這類制高點地位的App。”


小米的思路也在漸變。2017年底,小米認爲自己有很多產品、佔了優勢,於是開始吸納第三方加入智能陣營。在2019年的年會當中,雷軍正式宣佈小米實施“1+4+X”的產品戰略,“1”是指手機、“4”指的是小愛音箱、路由器、電視、筆記本,而“X”指的是小米生態鏈的其它產品。



小米“小愛同學”在AIoT領域的拓展情況


按範典的解釋,“1”是生存之本、4是戰略核心、X可以放手交給其他人,爲此小米也推出了三種層次的合作方式:


米家品牌:米家App所支持的品牌,以小米生態鏈中的產品爲主,使用小米品牌;有品電商:有品電商中入駐了大量非小米生態鏈企業產品;賦能合作:不入駐米家與有品,僅在生產鏈上進行合作。


如果把“蘋果”與“安卓”模式看成一個連續光譜的左右兩極,小米從最左邊出發,並正在逐漸向右。


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各家企業都有不同的路徑考慮,但是無論是小米選擇自建3000多個SKU,又或者是塗鴉、雅觀等企業選擇做第三方的服務,不變的核心都是支持儘可能多的設備。


消費者的需求偏好何其複雜,沒有一家公司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所有的有志於成爲平臺級的公司,都將不遺餘力地吸納其他參與者成兼容其協議標準,走向開放。


智能家居設備越豐富,能解決的問題場景也就越多,智能家居的競爭關鍵是獲取足夠多的設備支持。所有IoT平臺的大門都願意敞開,就看設備商進不進來。


不可阻擋的趨勢,但未來仍未來


在智能家居開發平臺從業者眼中,智能家居可能是繼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後的第三次“平臺級機會”。如果說儘可能多的設備種類意味着更多智能生活場景的可能性,那麼生活場景的搭建者,將掌握家居的平臺。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這二十年,一個廣泛的共識是:我們已經從 PC 互聯網時代走進移動互聯網時代,但平臺之間並不完全是替代關係: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並沒有消滅PC,更多的是場景的分化切割。身處移動互聯網時代,PC依然是工作的場景中更加適合瀏覽以及文件處理的工具,而智能家居則被寄望於在家庭場景中承擔更多的服務功能。


理想狀態下,智能生活在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家居平臺無縫切換,對應工作場景、移動場景、家庭場景,構成完整的“生活流”,互聯網對生活場景實現無縫覆蓋。


智能家居時代被賦予了平臺增值的想象,這也是小米敢於大聲宣佈硬件稅後淨利率不超過1%的考量。顧志誠表示,智能家居平臺是地址固定、支付安全的環境,同時智能家居如果結合社區電商,可以整合社區周邊的服務。比如在家中通過智能家居設備叫外賣或者家政清潔,服務人員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直接入戶配送。


海外的一些研究認爲智能家居場景商業價值可能是成立的,據2018年亞馬遜一份覆蓋7萬人購物數據的調研顯示[3],用戶購買Echo音箱後的12個月後消費額增加了29%,而沒有購買Echo用戶的消費額只增加了19%。


從國內的環境看,這種價值還沒有充分被驗證,小米財報顯示目前除了廣告業務暫時還沒有看見更多的增值點。但範典對筆者表示,目前的重點還是增長:


“雖然AIoT的概念現在越來越火,不過依然是非常早期的階段,如果單品沒有競爭力只打互聯互通的牌是不行的。目前真正讓用戶離不開的場景還是不夠多,目前小米還在繼續挖掘用戶場景、讓更多用戶使用我們的產品,現在還是增長戰略,而不是賺錢。”


王學集也認爲時代的拐點仍未顯現:


“最早安卓操作系統只能支持Wi-Fi、電話、短信,連藍牙和相機也沒有集成,通訊協議、芯片選型也是非常少的。2010年時候他們都已經做了六年了,體驗可能還不如諾基亞,但當App生態建成、擁有20萬個開發者、能支持4G、5G 的時候,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插座、路由器、溫控、電視、音箱、門鎖……這五年下來,全行業圍繞智能家居的垂直品類已經進行了許多次慘烈戰鬥。相比五年前動輒“顛覆時代”的口號,現在頭部創業者也多了幾分謹慎,他們普遍認爲現在的發展仍在處於早期,但對未來抱有耐心。產品的競爭會慢慢回到“爲用戶提供更多便利”的本質,類似手機控制冰箱這種僞需求會被遺棄,而晚上起牀自動開夜燈、行動不便人士聲控開關等、按門鈴後帶屏音箱顯示來訪者等實用功能將更多地被挖掘。


現在,智能家居仍不能證明自己將帶領人們走向革命性的未來,但其擴張趨勢還將持續: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一旦體便利性的好處被接受,就再也無法回去適應舊方式;從設備生產企業的角度看,藍牙、Wi-Fi、ZigBee等通訊模塊成本、設備智能化部署成本都越來越低,未來絕大部分新設備都將智能化;從宏觀角度看,智能化家居也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基本面。


設備企業也將無可避免由“通過銷售交易獲得利潤”,逐漸向“獲取用戶、聚合數據、賺取用戶長期價值”的方向過渡,這也是比拼平臺價值的時候。


在顧志誠的眼中,目前各家都在矇眼狂奔做好內功,智能家居設備平臺未來怎麼互通、誰兼併誰或者兼容誰還不好說,由於To C 的SaaS平臺很可能會趨近於免費,所以市場上應該容不下太多玩家,但是例如睡眠等垂直場景就可能會百花齊放。範典同樣認平臺長期看趨向集中的觀點,但對於這個時間節點什麼時候到來,他則認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會非常分散:“IoT平臺是所有有追求的巨頭都不會輕易放棄的一塊。”


智能家居“錢途”光明,但它的時代前路漫漫。


參考資料:

[1]《Microsoft Smart Home》

[2]《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3]《Research Shows Amazon Echo Owners Buy 29% More From Amazon》 


頭圖©Photo by Tyler Hendy on Unsplash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End


虎Cares X 飛躍Feiyue.


信了這個鞋,你步行的時候,也很行

#一起出門👇,當個「行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