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3月25日),乘用車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佈消息,預測2019年4月整體乘用車市場批發量將爲173萬輛,這個數字意味着增長嗎?NO,恰恰相反,這是一個同比跌幅約7.6%的結果。

  國家不是出臺了增值稅稅率下調的新規嗎?最近一週來,已經有衆多豪車品牌相繼降價,近兩天,大衆和斯柯達也官宣了下調官方指導價的消息,筆者相信,4月1日前一定還會有更多品牌加入到這輪降價的隊伍——按理說,如此大範圍的車價下調,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汽車消費,可爲什麼連乘聯會都不看好車市能恢復到去年同期水準?

  乘聯會:預計4月乘用車批發量同比跌7.6%

  同比跌7.6%,這個數據乘聯會是如何得出來的?我們瞭解到,乘聯會的銷量預測是基於包括出口在內的狹義乘用車批發量數據口徑,在每個月乘聯會發布的銷量月報裏面,包括兩個口徑——綜合銷量和批發量,其中,綜合銷量很多時候會低於批發量(廠家加大壓庫力度的時候,批發量往往就會超過綜合銷量)。如此說來,4月乘用車市場終端實售量,很有可能不會超過173萬輛這個數字,要知道,去年同期綜合銷量可是達到了191.44萬輛,這是不是意味着,4月乘用車市場實際跌幅會接近10%?!

  2018-2019乘用車批發量同比曲線圖,資料來源:乘聯會

  我們再來看看具體的,在7.6%的整體跌幅之下,各個細分領域是個什麼狀況。根據乘聯會預測:在這173萬輛批發量裏面,轎車市場87.2萬輛,同比萎縮5.7%;MPV市場12.2萬輛,同比萎縮7.6%;SUV市場73.6萬輛,同比萎縮9.7%。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知道各廠家是不是瞬間“透心涼”,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大盤基本面如此,無論轎車、SUV還是MPV,誰又能好到哪裏去?

  3月表現如何?

  前三週日均零售量同比跌19%

  爲什麼乘聯會對4月車市依舊不樂觀?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就是3月當下的車市形勢,根據乘聯會自己的官方統計,3月前三週,國內乘用車日均銷量僅39401輛,這跟去年同期48870的數據相比,整整少了近萬輛,要知道,這可是日均數據!算下來,跌幅已經達到19%。

  3月乘用車周度零售量數據,資料來源:乘聯會

  從上面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3月第一週,乘用車市場日均銷量爲34244輛,進入第二週,上升爲40029輛,第三週達到了44666輛,這三個數字,跟2018年和2017年同期比,差距都不小。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一個趨勢,那就是差距在縮小。

  說完了實際銷量,我們的話題又回到批發量上面來。

  3月乘用車周度批發量數據,資料來源:乘聯會

  根據乘聯會統計,在批發量數據這個維度上面,3月前三週的日均數據爲45594輛,跟39401輛的實際零售數據相比,是不是感覺差距有點大?是不是印證了批發量大於實際銷量的說法?批發量22%的同比跌幅,比零售量19%的跌幅還高出3個百分點,這就是現實。

  零售批發雙跌,幅度都在20%左右,難怪乘聯會都不那麼樂觀了。

  增值稅下調帶動車價下行刺激消費?

  乘聯會:預期不要太高

  本來,隨着4月1日國家下調增值稅稅率日子的臨近,消費者最近十多天都沉浸在各大汽車廠家動輒數萬元官宣降價的“喜悅”之中。哪怕基本都是些豪華品牌在躍躍欲試,但畢竟大家還是喜聞樂見的,再加上,3月26日開始,大衆和斯柯達也先後宣佈官方下調產品售價,幾千上萬的降價力度也成功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期盼已久的新一輪汽車消費熱潮似乎就要到來——儘管廠家的降價力度最終能否落實到銷售終端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3月26日,大衆的降價官宣海報

  對此,乘聯會也出來發話了,“由於增值稅的徵稅特徵和前期競爭惡化的壓力,未來車市實際的終端價格變化不會達到3%的幅度,甚至部分終端車型價格在國六後還要漲價。消費者對購車的價格下降不應有太高的預期。”

  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大退坡

  乘用車市場唯一亮點或許消失

  無巧不成書,同樣是在3月26日,國家對新能源車的最新補貼政策正式出臺,傳言已久的補貼大幅退坡終成現實。

  2019年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方案,來源:發改委

  如果說4月1日製造業增值稅稅率下調3個百分點的政策對車市還算是個利好的話,那麼,3月26日正式公佈的新能源車補貼新政就是個利空。

  今年1-2月,新能源車市場保持了近乎瘋長的態勢(兩月銷量累計14.3萬輛,同比增長133%)。此番新政的落地,取消了地方補貼不說,還取消了續航250公里以下車型的國家補貼,並大幅壓縮了續航里程400公里以下車型的國家補貼力度,這對新能源車市不齏於一記驚雷——雖然業內早有傳聞,雖然大家都清楚一個健康的市場是不可能長期靠補貼來生存的,但對市場短期而言,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哪怕是國家在這輪政策出臺時候給了3個月的過渡期。

  尤其是那些新能源車的潛在買家,補貼大幅退坡就意味着數萬元的購車成本上升,加上新能源車在保值率方面的弱勢,雙重影響之下,必然會動搖甚至是打消不少人原有的計劃。受此影響,作爲去年至今乘用車市場唯一看點的新能源,或許將就此失色。

  此消彼長,4月車市的前景也就更加充滿不確定性。

  寫在最後

  作爲車市上半年裏的重要節點,每年的3、4月份,作爲傳統春節之後的起手時段,堪稱這一年的風向標。對於剛剛經歷了近28年來首個寒冬的中國車市,2019年能否一掃頹勢,從第一季度的實際情況基本能看出個大概了。

  儘管最近一段時間各大車企都已鉚足了勁接連推出各式新車,但對市場的刺激作用,至少在目前還沒有顯現出來。4月,上海車展召開在即,相信屆時衆汽車廠家會一如既往的用新車、概念車去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刺激消費慾望,但效果應該不是在4月當下就能體現出來的。正如乘聯會近期的聲調:相比2月,市場在逐漸回暖,但相比往年同期,差距依然存在。

  最後,我們還是要給行業和自己一點信心,就像幾天前乘聯會一位專家所說:相信,隨着總理報告中關於汽車行業各項工作的逐步落實,今年的汽車市場定將隨着天氣的回暖而升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