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近代海軍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用「火輪船」「輪船」「兵輪」這些名詞來稱呼西式的機器動力船隻、軍艦,這一現象並不是太平天國時代才產生,而是出現於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代,也就是19世紀40年代。

(日俄戰爭後日本贈送給慈禧太后的「永和」號明輪船,薩蘇拍攝。輪船最初之所以得名,就是因為側面的那對寶貝輪子。又因為鍋爐爐膛裏的火星會順著煙囪冒出來,還被稱作「火輪船」)

在當時,出現到中國近海的西洋蒸汽動力商船、軍艦,普遍屬於「明輪船」,即在艦船的兩側有兩座類似水車車輪一般的巨大車葉(也有安裝於船隻尾部的尾明輪),依靠蒸汽機驅動車葉轉動划水前行。

中國人第一次看到這種怪模怪樣的蒸汽動力船時,首先注意到的就是這種船有巨大的「輪子」,依靠輪子轉動而前進。

除了輪子之外,當時的中國人還注意到這種船有煙囪,不僅冒煙,也經常會看到煙囪中噴出火星。

(頤和園裡的清晏舫本來是中國舫船造型,19世紀90年代重修頤和園時來了個與時俱進,在石舫的兩側加上了明輪,把這條石頭船升級為了石頭輪船)

在廣東的欽差大臣林則徐曾使用了一個中國古代的船型——宋代的車輪舟來稱這種船為「車輪船」。而直隸總督琦善則注意到這種船煙囪裏會噴出火來的細節,稱為「火焰船」。二者結合,於是又稱這種西式的蒸汽動力明輪船為「火輪船」,後又簡稱為「輪船」。當蒸汽動力艦船進化到以水下的螺旋槳代替大型的明輪之後,仍然稱為輪船。

比較有趣的是,當時的中國官員,僅從外部還無法理解這種西式「火輪船」的輪子究竟是靠什麼力量驅動的,於是憑著其煙囪會噴出火來,認為可能是用一種特殊的藉助火焰力量的機器來驅動。

兩江總督牛鑒曾試圖仿造這種船隻,由於解決不了驅動輪子的神祕機器,於是乾脆用人踩水車的原理,由人力驅動輪葉前進。因為沒有用到火力,最後稱這種山寨的輪船為「水輪船」。

至於「兵輪」這個詞,用得其實並不特別廣泛,特指裝有軍隊的輪船,即軍艦,以區別於明用輪船。


太平天國雖然失敗,清朝走向滅亡。他們倆有共同的目標 ?這就是思想的愚昧,封閉和迷信!銘記歷史前車之鑒?西方的科技不是一國天下,今天的我們努力學習解放思想…不要驕傲?科技先行強我中華!


靠蒸汽驅動的,看著冒黑煙噴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