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福州船政局的興衰?

19世紀中後期,迫於西方世界對世界各地的影響力劇增,傳統帝國們紛紛開始了自己緩慢的革新之路。位居東亞大陸的清帝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著名的洋務運動也因此拉了轟轟烈烈的歷史進程,各新式工廠接連拔地而起。這其中又以福州船政局和下屬的馬尾造船廠的資歷最老且成就最高。可以說,它的興衰本身就是一部洋務運動簡史。

形勢逼人

剿滅太平天國的主力 湘軍

據說在1860年,湖北巡撫胡林翼追擊太平軍到長江邊上,自謂太平天國氣數將盡,不足為患。但卻突然見一掛米字旗的小火輪鼓輪如飛,逆水上行,快似奔馬流星。胡林翼當即因震動而不能言,回營後咳血不止,不久就鬱鬱而終。

如果這個故事確有其事,那麼胡林翼看到的火輪船,應該是搭載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遠征軍的統帥額爾金爵士。他是奉英國內閣的命令,前來考察長江商路被戰火波及的情況的。額爾金船隊前後一共只有小火輪3艘,卻在密布太平軍和清軍戰船的大江上,猶入無人之境。這事情大大刺激了以兵馬雄壯自誇的湘淮各軍統帥。這批掌握清朝國防命脈的地方督撫們不約而同的認識到:大清的海防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了。

湘軍的悍將 胡林翼

自強如何辦理,各督撫自有盤算。如曾國藩1861年就舉辦了一個小型軍械所,試製了一艘小火輪。李鴻章率淮軍進駐上海後,也著手舉辦金陵機器局,試造輪船。左宗棠在1864年請個60多歲的工匠,主持用手工打造了一艘小蒸汽船。這艘小船可以搭載2人,輪機皆手造而成,並在西湖上完成了試航。

在太平天國敗亡後,清朝有餘力騰出手來大力推進軍事製造業。其中推動設局造船最有力的是閩浙總督左宗棠。左宗棠擔心的是:西洋各國持其船炮,橫行海上,以彼之有傲我所無。

坐轎子進入北京的 額爾金爵士

西方國家在和慈禧太后主持的朝廷完成和好通商協議後,也針對在中國可能獲得的大額製造合同,展開了激烈爭奪。主導洋務運動實權的清朝督撫們是他們著力拉攏的對象。其中英國、美國和德國主要將重點放在湘淮軍系中繼曾國藩而起的最大實力派重臣李鴻章身上,獲得了不菲的利潤。法國的海外投資腳步稍慢,只有選擇和次一等的重臣左宗棠合作。

左宗棠和法國之間也有舊淵源可利用。法國人德克碑和日意格,都是左宗棠麾下打擊太平軍最得力的中法常勝軍統帥,和左宗棠都有良好的私人關係。在戰火剛平息不久的1865年,左宗棠就讓明德克碑前往歐洲,訂購建設船廠所需的機器和材料。此行的另一個任務是延聘洋人技師工匠,為開設船廠做先期籌備。

從曾國藩開始 大清就嘗試建立自己的近代化工業體系

因左宗棠任職閩浙總督的關係,新船廠的地址經多方考證,終於選定在福建馬尾山後的空地。開廠所需經費來源,除扣押閩海關關稅部分自用外,還允許抽取福建省內厘金以補充。閩海關關稅雖然不如粵海關充裕,但每年英法美都從福州採購大量茶葉,從中抽取關稅也盈盈可觀。

所以,福州船政局從一開始就辦的氣象不凡。第一批從法國採購的機器材料約1000餘噸,包括開設船廠鐵廠所需一切資源。其中有所需的生鐵、150馬力蒸汽機和80馬力輪機等,合價白銀13萬餘兩。由於此時中國生產力較為落後,出產的生鐵和木材都不符合造船之用,不得不高價從海外進口法國產生鐵和英國產緬甸柚木等船材。這也為後來船政局造船成本高企埋下了伏筆。

一張1829年的蒸汽輪船草圖

高調的草創階段

建立之初的福州船政局

除去福建水師的兵營和駐地不算,也不把福建水師船政學堂包含在內,新建的船政局下屬的製造工廠依舊多達13處。鑄鐵、木模、鐵脅、拉鐵、打鐵、輪機、合龍、水缸、儀錶、帆裝、磚灰等各種工作,都分別設廠,由專人專營。雖涉及部門繁多,卻無紛亂雜錯,各廠分工明細,運轉井井有條。

福州船政局的一大特色是大量引進洋員。相比其他洋務企業引進洋工程技術人員少則幾人,多則十幾人的情況不一樣, 福州船政局前後引進洋員多達88人。不但延請總監督,還聘請教習、僱傭工頭和工人。僅在福州船政局開辦之初,就有教習8人、工頭13人,工人30人來華參加船廠的創辦。大量歐洲熟練技術工人的到來,為福州船政局的造船事業提供了堅實可靠的技術支撐。

福州船政局的洋員與清朝官員

除去洋匠外,福州船政局還常年僱傭各級管理人員50至60人,造船工人並雜工2000至3000人左右。其佔地規模之廣,設備之齊全,工人人數之多,造船能力之發達,在當時的東亞堪稱一絕。雖然只是草創階段,福州船政局還是在規模上超過了同時代日本明治政府籌建的吳、佐世保和橫須賀三個造船所之和。

吸引高質量人才依靠的是優厚的待遇。作為船政局總負責人的兩名監督,日意格和德克碑兩人月薪均超過了白銀1000兩。相比起清朝各級官僚在名義上微博的俸祿,可謂天價。又各級監工月薪200-250兩,工頭和工人月薪也達到60-120兩。根據時人在歐洲的調查可知,同樣的熟練工人在歐洲能拿到的月薪大約在30-60兩。由於前來中國報酬豐厚,所以不愁在歐洲尋覓技術熟練的造船工匠前來效力。

福州船政局的實際奠基人 法國軍官日意格

僱員除工資外還有獎金和頂戴獎勵。如該洋匠在合同期內嚴格遵早條款服務,不額外滋生事端,則合同結束之後可以增加相當1年或2年工資的額外獎勵。左宗棠甚至在建廠之初就立賞格108000兩,以備犒賞洋員。

工廠內的華人管理層和工匠待遇也相當豐厚。船廠在官階上為道員一級的提調,年薪可得480兩銀,是別處道員的4倍多。各級船廠管理官員的薪資,亦為同級別清朝官員平均俸祿的5倍左右。如官員有養廉銀一樣,船廠的管理層也有豐儉不同的津貼。據說這是因為辦洋務願為中國前所未有的事情,操辦各項事務格外艱苦,所以必須在正薪之外再加賞賜以激勵人心。屬於熟練技工的散匠。每月薪水在6-10兩間。即使小工每月也有白銀4兩多,相比起江南同化的3兩銀水平,待遇也是更高的。

建立不久的福州船政局廠房與船塢

聘用外國技師的待遇雖然非常優厚,但清朝官員對於這些不遠萬里前來效力的洋夷其實提防頗多。在和洋員簽訂合同時,在很多細節方面都做了嚴格規定。比如規定外籍監督權責在中國總監督之下,如果外籍員工有不尊號令、肆意滋事行為,一切為二監督是問。第二在合同里明確規定各項紀律約束。如正職之外不準外接私活,不得違反中國監工命令、不得偷懶耍滑、不得打罵工人、不得觸犯法律等。一旦查實,立即解僱,並停給遣散費和路費。

合同之外,左宗棠又命法國領事出具書面擔保書,擔保日、德二人採購機器、僱傭匠人能盡心儘力。機器有質量問題,或者洋匠在五年內未能教會中國工匠技術等,均由二人負責。後來的事實證明,若有洋員觸犯合同條款,清朝政府的懲處措施也是明快果斷的。

經過多年營建 已經具備成熟產能的福州船政局

對洋員僱傭影響最大的是各級官員的異議。如湘軍悍將彭玉麟後來對馬尾的洋工匠們微詞頗多,認為其多為本國不用之人,而中國用之。清政府內號稱洋務幹才的胡橘棻也認為,洋匠們僅曉粗工,不知精詣。

如果僅僅只是一些對技術水平的議論,當然不是大問題。但晚清官方和民間高漲的排外情緒,不能不對引進洋員造成影響。如彭玉麟認為法國監督日意格督造船隻,使火藥艙和機器艙相連,實為居心叵測。李鴻章也認為洋人性情乖張,威令不行。曾再三要求注意洋匠出現尾大不掉之勢。

福州船政學堂的學員與洋教官

初見成效

對福州船政局抱有厚望的左宗棠

實則除去船政學堂對本土人才的培養之外,船政局本身更是成為第一批造船工人的培訓基地。

延聘來的各級洋匠按工種不同分配到各個車間,對中國工人進行實地培訓。教學採用洋人演示,本土工人目攝手畫的辦法。等培訓稍有成果,就命洋匠設計圖紙,本土工人脫手自造,然後查看是否精堅合同。如有紕漏瑕疵之處,再由洋匠反覆講解,直到將全部技藝傾囊相授為止。

在這樣嚴格的教學和監督下,福州船政局的造船技術飛速進步:

1868年,福州船政局試製第一艘150馬力火輪船,命名為萬年清號。此船可載重450噸,有鍋爐2具,航速10節。雖然屬於較落後的風帆輪機並用式火輪,技術上有誇耀之處,卻是本土造船工匠和管理層大規模參與建造的第一艘大型蒸汽兵綸。在大清造船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萬年青號

1870年到1874年,福州船政局又陸續建造了類似的火輪船8艘。動力在80-150馬力之間,建造的工期越來越短,顯示工匠技術的日益熟練。1871年建造的楊武號木殼兵輪是這一時期大清製造的最大型兵輪,排水量1500噸,250馬力。船上裝有前裝鋼炮9門。後來作為福建水師的旗艦使用。

1874年,船廠洋員的5年合同期到。清朝政府不顧船廠技術傳承的實際情況,將所僱傭洋員全部遣散回國。這一措施造成福建船政局的造船項目全面陷入僵局。在船政局存亡的關鍵時刻,船政學堂的畢業生們挺身而出,接下了近代化造船工業傳承的重任。在船政學堂學生的主持下,很快造出了第一艘自主知識產權的火輪藝新號。這艘50馬力的木殼輪船,雖然並不具有什麼實際使用價值,卻是本土工匠自主造船的開端。

沒有足夠水平的人才 船政局的廠區本身也只能是擺設

清政府也了解到驟然解聘洋匠對技術發展的危害,於是在1875年後又陸續延聘原來的外籍工匠返回工廠繼續工作和指導。船廠也開始引進當時流行的鐵脅木殼造船工藝。1876到1880年之間,福州船政局有陸續建造了鐵脅船4艘。但是在保守派對船政局靡費巨額白銀卻遲遲沒有回報的指責下,又不得不將其中三艘改作商船使用。事實證明,作為軍艦設計的鐵脅船用於商業運輸成本太高,甚至不如漕運的木船經濟。

船政局的長項仍是建造兵船。1881年,在首批留洋歸來的海藝學生監督下,福州船政局開始製造大清第一艘自主設計的巡海快船,命名為開濟號。該船排水量2200噸,仍舊鐵脅木殼結構,裝備600馬力往複式蒸汽機一具。主炮是克虜伯220毫米後膛炮2門,副炮是150毫米炮6門。其中主機、火炮和龍骨等重要部件均自外購,合全船部件外購者十之六七,制自本廠者十之三四。

開濟號巡海快船

由於洋員離職導致技術能力出現的斷層和製造大型船艦的經驗不足,船政局在製造開濟號時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在遭遇大風浪時排水不暢,造價超出預算,船式較為陳舊等。但開濟號仍不失為清朝海軍主力艦中第一艘國造快船。

1884年爆發的中法戰爭,給予蓬勃發展中的福州船政局予當頭重創。在馬尾海戰中,法將孤拔率領戰艦8艘攻擊福建水師,導致其11艘戰船全軍覆沒。法國海軍在隨後的炮擊和破壞船政局船廠的行動里,陸續摧毀了磚廠、拉鐵廠的建築。其餘各廠也損失不一。已經接近下水的第五號鐵脅船被擊穿90餘處。

但法國海軍目的在於以騷擾牽制越南方面戰事,又深信中國已經從德國進口新式水雷戰具的流言,不敢完全破壞船廠就草草撤退。這讓船政局在戰爭後不久得以恢復生產,且造船技術經過磨練達到了更高的水準。

馬尾海戰對福州船政局而言是一次重大打擊

成果豐厚

為廣東水師建造的廣丙號快船

戰後,清朝軍政當局總結馬尾海戰的失利。慈禧太后更是罕見的在福州船政局申請建造鋼甲巡洋艦的奏摺上批示:籌辦海防二十餘年,迄無成效,即福建所造二十餘船,均不合用,所謂自強者安在?今請造鋼甲兵船三號,著准其撥款與辦,唯工繁費巨,該大臣等實力督催,毋得草率偷減以致有名無實。

從慈禧的批複來看,朝廷對福建船政局二十多年的造船成績是不滿的。福建船政舉辦二十多年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雖然技術逐漸成熟提升,但仍無法和國外主流艦艇製造水平相提並論。對於太后和群臣而言,投入船廠的海關銀和厘金相當於打了水漂。在語氣如此嚴厲的最高層批示下,福州造船廠不但急需馬上恢復造船能力,還需要在技術上做一個大的突破。

為了能迅速扭轉中法戰後船政局面臨的不利局面,清政府投入巨資對船政局進行了大力扶持。

第一項措施是建造新的大型船塢。由於南北洋艦隊外購的大型鐵甲艦、快船日多,以往容納1500噸艦船的船塢已經不敷使用。於是建造新的大型石制船塢,用於建造和修理大型船隻。

第二項是採購新的大型機器設備。如購買當時最新式海軍兵器魚雷和魚雷艇作為範本,嘗試進行仿製。又為了製造鋼甲快船,添造快船放樣間,購買各種機器。其餘各廠大型生產機器陸續外購更新,為了製造鋼甲快船,儘力提高船廠的生產製造能力。

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以第一批現代海軍工技術留學人員為骨幹,開始了國產鋼甲快船的研製工作。國產鋼甲快船圖紙取自法國雙機推進鋼甲船「黃泉」級。原艦為近岸防禦裝甲艦,卻被大清工程師改造為快船使用。

平遠號裝甲快船

新造平遠號鋼甲快船排水量2160噸,採用260毫米克虜伯後膛炮1門為主炮,又配備2門47毫米速射炮,2門150毫米副炮,以及8門多管機關炮和4支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船體側舷裝甲厚5至9英寸不等,其餘地方裝甲也多在2寸以上,防禦堅固。使用了共有2400馬力的往複式蒸汽機兩台,鍋爐四台,雙軸推進。缺點是長寬比太低,僅為1:5左右,巡航航速只有10.5節左右。

平遠號建成後雖然在接收上略有波折,但仍然加入了北洋艦隊。李鴻章對老對手左宗棠建設的福州船政局的產品頗多輕視,僅用於聊壯聲威。但該船還是在後來的黃海海戰中,發揮了一定作用。在和廣丙號兵船合擊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的戰鬥中,主炮命中松島號,打壞了其魚雷發射管,展示了低長寬比艦型良好的射擊平台穩定性。但過於遲緩的航速成為平原艦的致命缺陷。從遠處趕回的吉野號快速巡洋艦以速射炮攻擊平遠,擊中主炮引發大火,導致其退出戰場。

所以說,平遠號可謂清朝國產艦艇的巔峰之作,其採用的新技術和國人完全自造展現的自強精神自此後被人津津樂道。但我們也要看到,平遠號的主要構件如水缸材料、主機和艦炮等都系外購,試航時也發生過輪軸問題。平遠艦原型為近岸裝甲艦,是無法以其為核心組建遠洋海軍的。

日本浮世繪上的大東溝海戰

衰亡不可避免

甲午戰爭後的一副西方諷刺漫畫

甲午戰爭後,福州船政局逐漸走上了衰落的道路。船政事業沒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晚清重臣間日趨激化的黨爭。

作為中國海軍主要掌舵人的北洋大臣李鴻章,掌握了海軍絕大多數經費的使用權。然而李鴻章選擇的道路卻是直接採購外國現成軍艦,以期快速形成戰鬥力。不要簡單的認為李鴻章只是因為崇洋媚外而選擇這樣的發展道路。實際上晚清的軍事工業里,李鴻章控制的江南製造總局等主要生產陸軍裝備,而左宗棠控制的船政局則負責造船。洋務兩巨頭的互相角力體現在清朝裝備採購上就是互不買賬。

洋務重臣李鴻章對左宗棠與福州船政局都不友好

甲午戰後的海軍重建計劃里,主要艦艇幾乎都從海外訂購,船政局獲得訂單只有兩艘新式魚類快艦。這是法國監督杜業爾在上任後追隨世界海軍發展潮流建造的新概念艦艇,即「魚雷艇獵殺艦」,也就是後來的魚雷艇驅逐艦。兩驅逐艦均採用高長寬比線型,速度高達23節,這在當時也是世界一流軍艦的水平。但海軍建設的最大訂,包括單4艘裝甲巡洋艦和多艘主力炮艦都未能為船政局斬獲。

其實我們可以看看左宗棠在當年西征新疆之前的舉動。他老人家寧可在蘭州自設製造局,委託胡惟庸牽線從海外大批採購陸軍軍火,也不肯向江南製造總局多增派訂單。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晚清個重臣勢力集團間的隔閡之深。左宗棠去世之後,李鴻章自然更加不願意用訂單資助對手的政治遺產。

大清官場上的腐敗與互相扯皮 都沿著影響了福州船政局

船政局還存在本身的弊端,首先是財政不繼。其撥款主要是閩海關關稅,但後來規模次第擴充,建造的船隻從木殼兵輪擴展到主力鋼甲巡洋艦,花費逐年增加。甚至連海關關稅都無法足夠支付。閩浙總督沈葆楨任上,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多加維護,才使船政局順利運營。但傳統社會人治遠勝制度。沈葆楨離去後,福州船政局的撥款即告困窘。資金短缺就無法採購設備,擴大規模,反過來給李鴻章造不如買的論點提供了支持。

其次,清朝官方適應農業社會的財政開支制度和近代化工業的花費間有嚴重矛盾。清朝申請經費必須造冊列明明細方准撥款。但船廠造船大量從市場採購關鍵部件,市場價格隨時變動,不可能提前預知來向戶部申請。戶部精打細算的財政度支更加局限了船政局採用新技術、投入新發明的能力,使造船事業日趨僵化陳腐。

李鴻章以迷茫的眼神看著俾斯麥

船政局本身的經費使用和人員任用也混亂不堪。左宗棠創立船政局之始,就仿照湘軍體例,多招攬親朋故舊加入船政局,形成極為牢固的人身依附關係。清朝公門積習也藉此侵入這個擁有近代制度的國有企業。如有人領薪水卻長期離職,有人剋扣船政學生的伙食津貼,還有人在學生保獎名單中夾帶自己的關係戶等。這些晚清洋務企業中通行的弊端也一樣不少的出現在船政局裡。

人事混亂導致了財政的混亂。根據兩江總督劉坤一奏報,船政局的委員和提調們從經費中浮冒貪占的錢財,每年少則二三千金,多者數千金不等。據估計,船政局每年因冒領等貪污事項損失的經費超過150萬兩白銀。

船政局後期最高負責人職位頻繁變動。先由閩浙總督監管,後又改為監管閩海關的福州將軍負責。軍政間的矛盾延燒到船政局,管理愈加混亂。加上後期船政高級官員,多為守舊頑固之老官員。負責技術的專業科技人員多受到朝廷官僚的牽制而無所作為。這樣的局面導致朝廷對造船一事更加失望,慈禧在面對軍機大臣裕祿請添造兵船的請求時,竟然憤而說:你推的好乾凈,今後不必提船政,不必提海軍事!

民國初年製造的甲型水上飛機是福州船政局最後的輝煌

隨著清朝的覆亡,福州船政局所依仗的撥款也迅速消失。在廠區最終廢棄前,船政局還嘗試用引進設備造成了水上飛機等世界範圍內的新機械。然而在大勢所趨面前,任何微薄的努力都顯得徒勞。

一直到今天,人們還經常將一句話掛在嘴邊:海軍是百年事業!但後起國家往往漠視海軍技術和經驗積累的必然規律,希望以最快的捷徑去完成趕超。這樣的曲折並非福州船政局一家獨有。

大約在福州船政局將大批洋員遣送回國的同時,明治政府也大量解聘橫須賀、吳等造船所的洋員顧問,試圖實現日本的國輪國造。結果以本土工匠為主製造的三景艦,無論在戰鬥力或是質量上都難以盡如人意。其後日本主力艦隻得依賴國外採購。

日本自行建造的三景艦一樣發揮欠佳

一直到1904年,日本方才採購了第一艘國產主力艦薩摩號,但其設計和建造方面還暴露出許多問題。

日俄戰爭中的聯合艦隊旗艦 英國建造的三笠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才藉助日英同盟的幫助,從英國大力引進先進造船工藝和技術,獨立完成了3艘世界一流水平的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工作。這些老而彌堅的戰艦,也被日本帝國海軍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

引進英國技術的金剛號 縫縫補補用到了二戰結束

而清朝末期的政治局勢和外交局勢,都不能支持福州船政局做這樣長時間的技術引進和經驗積累。或許這才是船政局失敗的根本原因所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