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游贵州,四月走青藏线转丝路,现在走川藏线四川一小段,正在回成都的路上。这些地方,在宋朝时都是外国。只是如何去认识在宋朝时的外国,感觉是接下来要面对的。回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买书。太震撼的感觉。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作者衫山正明,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译者郭清华,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2017-11 初版二刷。

原来,故事又要回到唐朝的安史之乱。作者在前面花了许多篇幅谈汉族的史官不够客观,却又拥有汉字文化的绝对纪录权,以致对在文化相对弱势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上,无法得到相对平衡的记载。这个问题其实永远存在,至今如此,也似乎无法解决。

在这里可能需要理解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行国,与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固定国家组织,或是汉族传统朝代的固定组织是相当不同的。

1.  游牧民族的活动以部落的聚合群扩张,族群的名称则依著强者的称号自称,可能如此使彼此的立场与属向,易于辨识。但是只能依靠书本的我们,难以了解与连贯。

2.  游牧民族在建国之前,常常依著传统的生活方式,所以,基本上是没有固定的城池,与地域。

3.  行国的文化无法持续传承,中央强盛,努力建立文字系统。中央一衰弱,各部落又出走,需要长期维持的文字系统,很快失传。所以历史主要依赖口传的神话,以及中原的记载。当然,元朝统一北方草原之征战,强力屠城,也是使之前北方朝代的文化建设,烟灭在历史中。

4.  各种名字是当地的口语发音为主,日后的记载经过多手传译,后人再去研究,已是难辨。再加名字非习惯使用的型态,要记住还真是不容易。

为此,看到这些著作,看了许久,有时还是摸不著头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