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署自七月起,就空气质素指标检讨的结果及建议展开咨询。

本地空气质素引人关注。 资料图片

环保署就空气质素指标的检讨结果咨询公众,除交通以外,署方也列出不同改善措施,包括建议进一步规管一般消费品的含挥发性有机物(VOC)限值。若建议落实,除工业用品及喷发剂以外,香体剂等日用消费品或会纳入规管范围。但业界及环保人士不约而同批评,日用品并非VOC的主要源头,相关措施只是「为做而做」,减排功效事倍功半。此外,饮食业油烟排放及非路面流动机械的废气排放问题同样受到关注,惟行内人直指,更换低排机器牵涉高昂成本,中小微企于无资助的情况下,势难自行解决问题。 

空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环保署自七月起,就空气质素指标检讨的结果及建议展开咨询,下月截止。除了为坊间批评的微细悬浮粒子(PM2.5)一项,当局建议将粒子浓度上限收紧、但容许超标次数由九次大增至三十五次外,署方也提出了数十项改善空气质素的措施。而在交通运输之外的「其他排放源」,当局则建议在短期进一步规管含有VOC的产品,将VOC限值的规管范围,从现时法例规定的指定工业及消费用品,扩大至一般含VOC的消费品,如香体剂、消毒剂等。但相关做法被批评是多此一举。

在阳光照射下,VOC会与氮氧化物(NOx)产生化学作用,形成臭氧污染。所以港府在○七年开始立例管制高VOC含量的工业用品,如建筑车船漆料、印墨、印刷机清洁剂,同时亦规管一部分常用消费品,如喷发胶、空气清新剂等。

喷发胶也可能在规管用品之列。 资料图片

在规例以外再为日用品的VOC值设限,香港化妆品同业协会执行顾问蔡浩生指出并无必要,只是变相扰民。他指,高VOC含量的民用消费品已大多纳入条例监管,其他化妆及日用品的VOC含量已是相当低,「即使是含有不少有机溶剂的指甲油,也因为体积小,所以使用时所挥发的VOC也是影响甚微。」

环保署正就空气质素指标检讨的结果及建议展开咨询。 资料图片

蔡浩生认为,一旦将含有VOC的消费品都纳入规管的范围内,除了增加检测成本之余,亦是徒劳无功,「政府要规管的话,业界就要统统拿产品去验(VOC),含量又一定不超标,最后便会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规管日用消费品亦非降低VOC的良策,相关建议被指捉错用神。健康空气行动高级社区关系经理龙子维指,现时VOC的主要来源,并非来自本地的化学工业品及消费品,而是受珠三角的空气质素所影响。中大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陈竟明亦批评,相关措施搔不到痒处,质疑只是为了交数的「数字游戏」,「一旦规管所有产品,政府或会说减少了若干产品入口,便推论减少VOC。但VOC本就难以像路边空气质素般轻易量度,怎能一概而论?」

除了规管含VOC的消费品外,针对饮食业油烟排放,咨询文件的中期措施也提出,研究新式饮食业防污设备应用于不同类型的餐厅的可行性,以至推广「低排放」煮食,如使用洁净和高效炉头。叙福楼集团主席黄杰龙认为,减排是未来趋势,饮食业界有企业责任着手环保,「中餐镬气特别多,油烟排放高,经常牵涉到炒或炸,故此更须用上市面最好的装置。」

惟黄杰龙指,安装一组性能较佳的静电除油烟机(EP机)成本达五万元,反观传统用作控制油烟的运水烟罩仅需一两万元,未必所有业界均愿意转用新型减排设备,目前绝大多数都只做足法例的最低规定,未必会再踏前一步,「安装费已经不便宜,再者EP机须找专人清洗,每月保养成本额外再花逾三千元,否则积油后很快会坏机。」他预料,中小规模的餐厅或会被以上支出吓怕,无资助的情况下,未必有能力转用。

部份食肆未能有效减排,黄杰龙坦言,源于行内有少数人「装假狗」,「新店安装了EP机,但成功领牌后没有开启使用,从而节省保养需要,同时亦有业界事后会拆走机器,甚或机器本身就是租回来或将搬到其他店铺再出牌。」故他相信,除了推动饮食业减排,业界亦须自律才可达标。

部份食肆未能有效减排。 资料图片

在非路面流动机械上,当局在文件中提及,短期或会探讨收紧新供应香港的非道路车辆的废气排放标准的可行性,中期又将焦点进一步转移到受规管机械,意味收紧广泛应用在机场、货柜码头及建筑地盘的设备标准。货柜运输业职工总会主席陈迪手指,码头的内运车、龙门起重机等机械均排出废气,机手因操作守则不容许他们把玻璃彻底锁上,只得「硬食」灰烟,提高废气排放标准可保障前线的健康。

据了解,货柜码头及机场的非路面移动机械由外判公司全资拥有,早年亦已跟业界协调新安排,惟部分建筑地盘的机械为中小微型判头自行添置,日后这批业界更换新设备可能遇到较大经济压力。香港非道路移动机械协会理事钟伟康指,一五年环保署开始加强对其行内机械的废气排放管制,行政手段变相缩短了吊机、发电机等设备的可使用年期,「一部机原本可用上十几二十年,但小业界很怕政策随时再变紧,大公司也恐防仓内大批机器很快要换新。」

本港空气质素情况转差。 资料图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