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發佈文告,更新了新加坡承認的外國醫科學院名單。


  • 被承認的外國醫學院數量由之前的160所,一下子減少到了103所,這個名單將在2020年1月正式生效。



其中,中國大陸受承認的醫科學院有:


北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港臺地區受承認的醫科學院有: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中國臺北)


新加坡衛生部說,這次下調了受承認的外國醫學院數量,一部分原因是因爲本地醫學院培養出的醫生越來越多,對外國醫生的需求沒有那麼高



而且,這次調整也是爲了適應新加坡本地的醫療需求,保證外國培訓的醫生符合本地的醫療水準。


  • 被去掉的醫學院來自20個國家與地區,包括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和印度。


當局表示,這一輪的檢討是爲了確保外國培訓醫生的素質,同時也考慮到本地培訓的醫生人數逐漸增加,引進外來醫生的需求已不如以往大。


新加坡是從2003年開始檢討外國醫學院名單,至今已進行六輪檢討。


當時,爲了疏緩本地醫院人手短缺,以及讓更多初級醫生有時間完成專科訓練,新加坡逐漸擴大受承認的海外醫學院名單,從原來的約20所猛增至目前的160所


爲適應新加坡人不斷演變的醫藥需求,並確保外國培訓醫生符合本地標準,新加坡醫理會定期檢討受新加坡政府承認的國外醫學院文憑。


在最新一輪檢討中,醫理會決定不承認57所醫學院的文憑,衛生部已接受醫理會的建議。這是衛生部和醫理會時隔10年後,再次檢討受承認的國外醫學院名單。



在最新除名名單上的醫學院,有


澳大利亞的南澳弗林德斯大學

(Flinders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日本北海道大學、

中國大陸的中山大學及浙江大學、

中國臺灣的長庚大學、

英國阿伯丁大學

(University of Aberdeen)、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

(University of Colorado)等。


  • 當局表示,檢討工作考慮到外國醫學院的國際及國內排名,以及有關醫學院註冊醫生在本地行醫的表現


當局也強調,這次名單更新後,雖然有57所學校被取消了認證,但是已經被這57所大學錄取的新加坡公民和PR將不受檢討影響,完成學業回到新加坡還是可以註冊行醫資格證的。只要符合現有條件,並且在畢業後成功受聘於醫理會承認的醫療機構,這些學生回國後仍可向醫理會註冊行醫。



隨着新加坡在2005年和2013年分別成立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和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再加上原有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這三所醫學院每年招生人數從2010年的300人,增至去年的約500人。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NUH)成立於1985年,是新加坡最大的國立醫院之一,也是新加坡第一家重組醫院。


2017年9月27日,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首次發佈華人地區最佳醫院100強(含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榜單,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排名第5。


▏李光前醫學院:


李光前醫學院是於2010年南洋理工大學新設立的學院,合作方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倫敦帝國學院。


李光前醫學院於2013年開始招生,成爲新加坡國內繼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璐玲醫學院之後第二所公立大學開辦的醫學院,將爲新加坡以及世界培養更多的醫學專才。


本地各醫學院招生人數的增加將在2023年見效,屆時,新加坡對外地培訓醫生的需求將逐步穩定,新加坡也將能打造足以應付老齡化社會醫療需求的本地核心團隊。


推薦閱讀:






想了解更多新加坡資訊

歡迎在後臺給小新君留言交流

或者添加小新君的微信號:iedu_sg



—— END ——

本文內容由新加坡教育網發佈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未經許可不得抄襲,翻版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