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如山倒,山倒靠医保。

近几年,政府力推医改,目前已至深水区,这是事关亿万人福祉的大事。所有人,无论患病与否,天生就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已然患病者尤甚。


帕金森脑起搏器

《孟子》说「言必称尧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伟大领袖说「言必称希腊」,二者表达的意思却截然相反。

如今谈帕金森,则是「言必称脑起搏器」。

我也言必称一回:

1. 这项技术(DBS)目前很成熟,不必有疑惑,技术本身没有问题,医院和医生是关键。

现在在开展或自称可以开展这项手术的医院不少,水平肯定有差别;别只看外科,内科也强才是王道,术后漫长的时间都是在做,药物与参数的药械磨合,内科调药跟不上,事倍功半。

2. 手术的效果,因人而异,只要术前评估可以的,大多数人会改善症状,减少药量。

当然,也有手术失败的,无效果,属于极少数个案;但在各种公开场合和媒体报道,从未见哪个医院有明确提示的,报喜不报忧,把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丢了,知名公立大医院有失风范啊。

3. 治疗费用是该技术推广的最大障碍。

分析一下做过DBS手术的帕友的支付情况,情形就很清楚了,一大部分是有当地医保支持,或者有单位支持的,单位也多是事业单位或国企,本质上一样,都是一种政府帮扶。

单位二次报销,没有与普惠性的医保合并,会拉大阶层差异,淡化社会主义优越性,成为医改中诟病较多的一个点。

目前有三家脑起搏器厂商竞争:进口的美敦力,国产的品驰和景昱。

品驰的上市,促进了价格的降低,对该技术的推广和普惠帕金森患者,功不可没。

景昱尚无发力,产品本身是一款 me-too 的产品,意义不大,要想大卖,只有在营销模式上做me-better ,别无出路。

有竞争,不单患者有实惠,医保基金也可以节省支出。

三家厂商的推广大同小异,没有更优的模式,整体的业务模型较粗犷。

小病种高值产品,要想快速推广,本该与政府和基金会有深度对接,不是浮于表面上的宣传工作,核心还是要设计新的业务模型,让政府买单,并在特定的区域市场中挤走竞争产品。


上海医保

上海4月份开始的医保新政策,单通道报销3万,双通道报销5万。

医保基金愿意掏钱了,是好事,但缺乏模型设计,难以普惠大众,根源上还是与厂商没有深度对接。

今年报3万,明年报5万,后年报7万,挤牙膏一般,岂不是年年都能获得掌声了。

对厂商而言,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应以价换保,以求快速出货,压制竞品份额,在特定区域防止新品进入;不是利润率越高越好,稳定可预期的业绩,才是融资上市的法宝;也是降低合规风险的必由之路。

对医保基金而言,应以保换价,以量诱价;而不是一视同仁的定额报销。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同理,给谁大优惠,给谁小优惠,不给谁优惠,这是医改的首要问题。所以,上海报销3万也好,5万也好,没发挥出大能量来。

之前有帕友给相关部门建言,将脑起搏器纳入医保,初衷是好的,但不现实;医保基金并不宽裕,而中国纳税人的负担又很高,减税是主旋律;所以只能在医保支付的模型设计上做文章,简单的报销与否,报多少应是后话。

各地经济条件差距较大,脑起搏器在个别地区的报销,不是复制到其他地区的参照。

厂商和医保基金,如果不能建立普适性的医保支付模型,这项优秀技术普惠广大帕友,将在猴年马月实现,会是大概率事件。

在这个科技高速迭代的时代,或许这项技术还没有完全释放,就会被另一项更加质优价廉的新技术所替代,比如干细胞技术。

又或许,清除突触核蛋白的生物制剂研发成功,大幅度推迟患者失去功能的时间,帕金森患者在有生之年,将不需要一切手术。

犹未可知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