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旅遊、部落旅遊近年成為新興旅遊型態,住進接待家庭更是一種文化深度體驗。但因未納管,也潛藏風險。推動偏鄉旅遊,新南向旅行社負責人陳佩伶觀察發現,遊客相關保險、保障是現行農村、部落旅遊中較被忽視的。農委會水保局指出,未來輔導時,將加強這方面宣導。

今年六月才發生嘉義市大同國小一百多名學童,在彰化王功搭乘採蚵車、挖文蛤生態活動時,其中一輛蚵車爬坡時,疑似失去動力翻覆,導致司機與九名學童、兩名旅行社領隊有的被壓在車內,有的被甩出。後續調查時才知,該蚵車不能載人。

陳佩伶表示,民眾住進的接待家庭目前多不合法,多數地處偏遠或文化上的不同,難依照民宿法規設立;也因在山上,多數因建蔽率、消防設備等無法符合民宿法規。有些部落、社區也未幫遊客保旅遊意外險等,都可能缺乏保障。

陳佩伶表示,為發展部落經濟增加族人收入,建議由政府協助,應將接待家庭納管,雖還不算民宿,但可以知道有哪些「類民宿」。納管後也至少要求出示公共意外險及消防登記資料等,讓遊客安心一點。她還建議,由政府公股開立旅行社,將這些地方農村、部落等納入平臺,這樣就能夠解決目前非法的問題。

推動部落旅遊的臺東烏尼囊工作坊負責人王朱孝賢表示,投保相關保險的確非常重要,他們與其他早先推動旅遊體驗的社區交流後才知道,因此投保場地險等,遊客受傷時有保障。他觀察,目前仍有許多推動的部落、社區不知道這個必要性。

水保局副局長林長立指出,相關問題的確須檢討納管,針對農村體驗等遊客安全問題,未來也將加強輔導農村,務必保障遊客安全。不過,他也認為,針對農村體驗發展需求,相關規定應放寬,例如以往是以牛車載人,但現在農村已很少牛車,有些才改用蚵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