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旅游、部落旅游近年成为新兴旅游型态,住进接待家庭更是一种文化深度体验。但因未纳管,也潜藏风险。推动偏乡旅游,新南向旅行社负责人陈佩伶观察发现,游客相关保险、保障是现行农村、部落旅游中较被忽视的。农委会水保局指出,未来辅导时,将加强这方面宣导。

今年六月才发生嘉义市大同国小一百多名学童,在彰化王功搭乘采蚵车、挖文蛤生态活动时,其中一辆蚵车爬坡时,疑似失去动力翻覆,导致司机与九名学童、两名旅行社领队有的被压在车内,有的被甩出。后续调查时才知,该蚵车不能载人。

陈佩伶表示,民众住进的接待家庭目前多不合法,多数地处偏远或文化上的不同,难依照民宿法规设立;也因在山上,多数因建蔽率、消防设备等无法符合民宿法规。有些部落、社区也未帮游客保旅游意外险等,都可能缺乏保障。

陈佩伶表示,为发展部落经济增加族人收入,建议由政府协助,应将接待家庭纳管,虽还不算民宿,但可以知道有哪些「类民宿」。纳管后也至少要求出示公共意外险及消防登记资料等,让游客安心一点。她还建议,由政府公股开立旅行社,将这些地方农村、部落等纳入平台,这样就能够解决目前非法的问题。

推动部落旅游的台东乌尼囊工作坊负责人王朱孝贤表示,投保相关保险的确非常重要,他们与其他早先推动旅游体验的社区交流后才知道,因此投保场地险等,游客受伤时有保障。他观察,目前仍有许多推动的部落、社区不知道这个必要性。

水保局副局长林长立指出,相关问题的确须检讨纳管,针对农村体验等游客安全问题,未来也将加强辅导农村,务必保障游客安全。不过,他也认为,针对农村体验发展需求,相关规定应放宽,例如以往是以牛车载人,但现在农村已很少牛车,有些才改用蚵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