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郭正原/ 綜合外電報導

1991年8月19日,以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為首的蘇共高層強硬派發動政變,企圖軟禁戈巴契夫,以避免他的自由化改革政策,讓蘇聯(USSR)各加盟國逐漸分裂獨立。

8月18日,政變分子前往克里米亞,與被軟禁的戈巴契夫舉行會議,並給戈巴契夫兩個選項讓其選擇,其一為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其二為辭職並任命副總統亞納耶夫為代理總統。目的均為使政變者得以在這個國家「恢復秩序」。戈巴契夫原本計畫在8月20日聯盟條約簽署當天,返回莫斯科。

8月19日,政變分子調動精銳的裝甲部隊進入莫斯科市區,並計畫派出特種部隊進攻俄羅斯蘇維埃加盟國總統葉爾欽的所在辦公大樓;但所有命令都不受軍方與民眾支持,最終政變以失敗告終。8月24日,戈巴契夫辭去蘇聯總書記職位,並要求蘇共中央自行解散,政變反而實質上加速了蘇聯解體。

時任俄羅斯蘇維埃加盟國總統的葉爾欽,在「反正」的蘇聯紅軍戰車上發表演說;政變分子不受軍方與民眾支持,是政變失敗的最大關鍵。(取自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