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佈了《2019年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這份只包含29項全國競賽的“白名單”一經公佈,就在中小學生競賽圈和培訓圈中引發了“地震”。

對於出臺的這份“白名單”,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陳如平認爲,這可被視爲治理各類違規競賽活動的雷霆行動

截圖自教育部官網

3項競賽活動因違規被取消

從去年2018年10月開始,經自主申報、專家評審和麪向社會公示等程序,教育部才最終遴選出29項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正式公佈的名單比之前公示名單少了3項,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調查發現,第十四屆全國高中生創新作文大賽等3項競賽活動,存在承辦方違規辦賽、競賽管理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主辦方年檢不合格等問題,不符合《管理辦法(試行)》有關條款的規定,因此被取消。

近年來,由於各方面原因,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活動亂象叢生,已出現“尾大不掉”之勢。在陳如平看來,一些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面向中小學生開展了諸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競賽活動,由於缺乏規範和管理,各類競賽造成了中小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嚴重影響了中小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同時,他認爲,有的家長出於子女招生升學等功利目的,對各種競賽活動不計成本參加,不惜重金求獎,最終對這些競賽活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對教育生態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違背了競賽的初衷和本來

記者注意到,去年9月,教育部就出臺了《關於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對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作出規範。其中,要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原則上不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做到“零收費”、不作爲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等要求均被重點強調。

陳如平認爲,規範有序的競賽對學生的成長以及選拔培養一批具有發展潛力和綜合素養的後備拔尖人才,具有一定意義。

資料圖: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現場。武俊傑 攝

學科類賽事“縮水”

此外,此次公佈的“白名單”中,記者注意到,此次公佈的29項賽項中,除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競賽之外,其他競賽項目高中學生羣體均可參加,其中學科類的賽事全部只面向高中生。

對此,陳如平認爲,這可謂真正地“縮水”“瘦身”,其真正目的不僅如此,而是讓各類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活動迴歸本位,回到本來,發揮競賽的綜合育人功能,杜絕把競賽僅僅當作招生入學的“敲門磚”“入場券”。

此次教育部公佈的這份競賽“清單”中顯示,學科類競賽保留了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等13項,教育部指出要嚴格控制競賽數量,特別對學科類競賽數量大幅壓縮。

“發佈這份競賽‘清單’是一個重要節點,標誌着國家全面治理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活動轉入‘下半場’。江蘇省南京市教育局戴興海分析認爲,治理面向中小學生競賽活動,是從國家到地方的一項系統性工作。

他認爲必須從嚴控制競賽活動總量,從嚴限制學科類競賽活動,從嚴規範競賽活動面向學段,從嚴規範競賽活動命題,從嚴規範競賽成績的呈現與使用等。

其次,必須堅持公益性質,不得以營利爲目的,不僅比賽本身要堅持“零收費”,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學生和家長“轉嫁”活動成本,或通過組織培訓、推銷變相推銷資料、商品等方式搞“體外收費”

同時,還必須規範結果使用,特別是通過嚴格監管讓競賽結果與中小學招生入學真正“脫鉤”。

最後,戴興海認爲,對列入“清單”的各級競賽活動全過程監管,對“清單”之外競賽活動的有效規禁,需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層層壓實責任,需要各中小學校真正當好監督哨所,需要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監督。

來源:未來網 作者:楊波 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