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經常這樣問自己,昨天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比如開始晨起鍛煉,比如早起閱讀,比如每天對自己微笑,你做到了嗎?你堅持了嗎?你還記得自己曾經的這些決心嗎?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和我有著相同的答案,我堅持過,但是卻沒能一直堅持。

一路走來,也20多年了,總是發現,放棄總是容易的,堅持卻總是艱難的,甚至是看似不可能的。

可是,我又常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喫飯,為什麼人卻可以堅持得那麼好?並且是所有人都在堅持的,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論成功之人抑或是普通人!就算偶爾一頓忘記或者錯過了,也一定會用其他方式補起來的。哪怕是減肥的人,在他節食一段時間後,不管是否減肥成功,也總會再次端起碗喫起來。

那麼,這是什麼原因使然呢?仔細想想,因為生命的進程是需要能量的,缺少了能量時,人是會餓的,餓了就要喫東西了。

所以,這是一個需求鏈的存在。

那麼,我們下決心要做的事,能否也找到一個需求鏈呢?

比如,我決定要早起閱讀。那我為什麼要早起閱讀呢?因為閱讀能讓人心胸開闊。為什麼要心胸開闊?因為我想讓自己成熟。為什麼要成熟?因為不想要被人說無知。為什麼被說無知?因為自己知識太少!為什麼知識太少,因為閱讀得不夠!所以我要早起閱讀!

找到自己內心真正需求的點,纔是讓自己真正堅持做一件事的原動力。找到這個點,找到這個原動力,它就會主動驅使你去持續不斷的做一件事。

但是,即便找到了原動力,放棄做一件事也總是輕而易舉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正如《自控力》所說,人是屬於及時享樂型的,喜歡透支未來。好像未來你不會及時享樂一樣。比如,早上睡眼朦朧之跡,看下手機,到了自己設定起牀的時間,腦子裡很清楚,自己之前已經下定決心要早起閱讀的,可是,關鍵就在於這個可是,可是我的內心,我的身體都在呼喚,對另一個我說,現在時間尚早,並且好睏哦,要不再躺會吧,哪怕一會兒就好。但就在這眼睛一閉一睛後,猛然發現時間已經過去1個鐘頭,哎,洗洗該上班了,內心惶恐的說閱讀就交給明早吧。誰讓自己沒抵得住躺在牀上的舒服感呢,誰讓閱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呢!

正如錢福的《明日歌》所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世成蹉跎。

就這樣,早起閱讀就僅僅成了我過去的一個決定,被我不停推到明天,推到未來。

可是,回想整個過程,如果在我眼睛睜開意識到自己該起牀時,意志力就開始運行強迫自己必須起牀,一旦離開了提供誘惑的舒服的被窩,思緒便開始清醒,明白閱讀纔是當下應該做的事。遠離誘惑,大腦的自控系統就會重新掌控局面,行動也就開始了。

所以,要想堅持做一件真正很需要的事,其實也沒那麼難,只是要去探究在我們內心深處,真正想要做這件事的最初原動力,同時還要儘可能避免會影響我們堅持的誘惑(包括外面環境的誘惑和內心的懶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