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大战白热化,收益率成为各家银行竞争最后的秘籍。

理财、信托、结构性存款……不知道还有什么幺蛾子,你方唱罢我登场,笑看存款搬家忙。

有心人对比发现:国有大行的存款利率上浮、理财产品收益率总是那么吝啬,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幻,我自岿然不动,就是那低得可怜的比例,可是,主动上门来存款的客户依然络绎不绝。

相反,一些小银行、新开行,在利率上浮、理财产品收益率方面,一家比一家大方,看谁上浮得高,看谁送的礼品多,一时间,存款市场一片硝烟,弱者花钱刷存在感,还有恶意竞争引起的武斗。

缘何如此?

风险定价。

大行收益率低,储户仍然哭著闹著送钱,只因为信任,认为大行不会倒闭,没有风险,存款有保障。小行实力弱,结果很可能是倒闭的风险较大,一旦存款拿不回来了,利率再高有啥用?保守的人宁愿去大行存款,损失点利率没关系,安全事大。

同样的问题,在信贷市场同样存在,而且表现更为突出。

小额的生产经营贷款,利率可能上浮到基准利率的2倍甚至更高,仍然不太愿意放给他;大的优质客户呢,拿到几千万上亿的贷款,可能执行的是基准利率甚至还要下浮,天理何在?

天理很公平,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中得到惊人一致的解释,咋就辣么巧呢?道德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说,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看似残忍的现实,却是市场经济最好的选择。

很多银行都有这样的行规,风险审批人员不背指标、不为利润负责,所以,贷款利率上浮多少他不需关心,所以,在审批意见中经常出现:同意给某某贷款某某万元,期限某某,还款方式某某,担保方式某某,利率按业务部门的建议执行。

贷款审批整个过程,业务部门只能对利率做主。

从追求利润考虑,只要客户肯接受,贷款利率越高越好,会不会高到离谱呢?

比如,某贷款产品利率可以是基准利率上浮80%-120%,某企业经营红火,年收入6000万元,申请全额房产抵押贷款400万元,很痛快地接受利率上浮110%,这正常吗?

风险定价。

我们会主观地认为客户对高利率的容忍度,体现了他对资金的渴求,风险也相对较高。

定价不对,就会产生新的风险。

有不同意见说,他不是有房产吗?

关于以抵押物做信贷决策的观点,我只能呵呵飘过。

案例中的利率定价一定有背后的原因。当你发现大家都是傻子,或发现对方是傻子却又不知道他为什么傻的时候,真的傻子是你自己!


推荐阅读:

从现金流类型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阶段及其风险

全民皆兵,神一样的全面风险管理

逾期客户的教训在哪里?

一缕阳光就能出卖她

银行怎样与贷款中介相处

通过启信宝查询发现隐形负债

企业有没有前景,先看老板有没有「前科」

榕树下的悲剧-现场调查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