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權威醫學媒體採訪了我國著名的腫瘤治療專家湯釗猷院士。從事了50多年的腫瘤臨牀治療和研究工作的湯院士,今年馬上就要過90歲大壽了。面對媒體,老院士講述了他對癌症的認識和思考,並坦言:“100年後還會有癌症發生,最多就是人類做得更好一些,能夠控制住癌症,但不可能完全消滅癌症。”

  湯院士還說到:“實際上,我們人類一方面在防控癌症,另一方卻在製造癌症。”這與癌症的發病機制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湯院士指出,癌症是因爲我們人體內環境和生存外環境失衡,導致了身體中部分細胞的遺傳物質發生了變異,然後經過長時間、多階段分化發展而成的全身性動態變化性疾病。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對抗了大部分這樣的“動態變化”,但總有一部分癌症細胞會突破我們自己建立的防禦圈,讓人得上了各種各樣的癌症。

  其實,醫學界早有這樣的共識,很多疾病都是無法完全治癒的,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預防手段和科學的醫療技術相結合,是能夠控制住這些疾病的,同樣也能幫助人們實現健康長壽的理想。因此在未來,預防和治療癌症的重點,就在於如何鞏固好我們身體自身的防禦圈,並努力尋求外源性的癌症免疫力量。

  只要我們能夠做好以下3件事情,就能在最大限度上與大部分癌症和平相處:

  1、做好癌症的預防

  儘管很多癌症都有家族遺傳的傾向,但不良的生活習慣是癌症高發的重要因素。不吸菸或者在40歲以前戒菸、限制喝酒、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少喫高熱量食物、少喫“紅肉”和加工肉類、少喝含糖飲料、多喫新鮮的蔬菜、水果和全穀物食物、保持合理的體重,都是被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的“抗癌”生活方式。

  2、經常參加癌症的篩查

  我們要面對現實,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並不能百分之百杜絕癌症的發生,很多癌症都有隨着年齡增長而發病率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過45歲以後,大家要有意識地參加重點惡性腫瘤的篩查項目。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排名靠前的惡性腫瘤,如肺癌、胃癌、肝癌、大腸癌、食管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都有成熟的醫學篩查技術。每隔1-3年,健康人羣都應該至少參加1次這些重點惡性腫瘤的篩查,以確保我們不受到癌症的襲擾。

  3、越找治療,效果越好,帶癌生存的可能性越大

  惡性腫瘤患者之所以治療效果不佳、生活質量不高和生存率低,除了個別癌症病情發展迅速之外,大多數都是因爲發現時已經到了中晚期,癌症細胞已經擴散到了全身各個重要器官。我們不能依賴於自己的感覺和所謂的“癌症信號”,還是要了解自己是不是癌症的危險人羣,並定期參加重點癌症的篩查項目。絕大多數惡性腫瘤,只要能在發病的早期被發現,治療起來的難度較小,治療的效果也大都比較理想,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期壽命也並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

  可以這麼說,一防二查三早治,是戰勝大多數惡性腫瘤的“法寶”!我是藥療君,若覺得文章對你有用,別忘了幫忙點贊 、評論、轉發和收藏哦,您的每一個支持,對我都至關重要,爲我提供更大的創作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