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絲說教育改革

  每個人都明白,21世紀之爭就是人才之爭,一個國家是否興旺發達,也就是看人才是否過硬。

  哈爾濱工程大學

  通過國家計劃,我國有計劃地到海外引進高端人才。

  正是因爲看到了這一點,10多年前,也就是2016年,教育部、國家外專局聯合制定“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也稱“111計劃”),希望通過引智基地的建設,以團隊的形式引進高層次人才,使我國大學提高國際化水平,提升世界範圍內的學術地位、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先來看看這張表格:

  111計劃高校名單(一)

  這是截止到2018年國內高校“111計劃”基地建設數量,名列前茅的不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即人們印象中傳統的“清北復交”這樣的高校,而是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這7所高校。

  除了要爭奪人才,還出於什麼背景,我國花這麼大的力氣出臺“111計劃”?

  進入21世紀以來,人才的跨國流動越來越快,呈現知識化、專業化發展態勢,國際間的“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

  在跨國人才爭奪戰中,美國在過去近百年的時間裏一直是最大贏家,吸引了全球近半數的人才移民。直至“9.11”事件之後,美國收緊移民政策,再加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創,美國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人才逆流”。

  111計劃高校名單(二)

  而此時,隨着中國、印度等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經濟實力增強,國內環境也有所改善,尤其是我國,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人才選擇回國,開始出現“人才迴流”的現象。

  所謂“111計劃”具體指的是什麼?支持力度有多大?

  “111計劃”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以國家重點學科爲基礎,從全球範圍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學、科研機構的優勢學科隊伍中,引進、招聘並匯聚1000餘名優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在我國建設100個左右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111計劃解析

  每一個“111計劃”引智基地的建設週期爲5年,每年度支持經費不低於180萬元,這個數據看起來不是很大,但是,每個“111計劃”累積經費超900萬元。而各個高校,還有高校所在省市政府也都會給予資金支持,這樣累計相加,數據就是很可觀的了。

  “111計劃”之所以引人關注,是因爲檔次高,這個計劃原遴選範圍僅侷限於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國務院僑辦、中科院等所屬“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中央部屬高校。隨着時間推移,這項高端計劃2016年首次首次面向方高等院校開放。

  “111計劃”,對地方高校和財政實力不強的高校意義更爲重大。

  很多人可能認爲,一個計劃一年也就180萬元,這對於北大清華這樣的高校來說不算什麼,這幾所頂級高校沒有被排到最前面,也是可以理解的。

  111計劃高校名單(三)

  的確,你這樣的想法是對的!正是因爲看到了這一點,國家這幾年將計劃拓展到非985高校、211高校和“雙一流”高校。比如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等高校。

  比如,還有很多高校,很多人過去很少聽說——東北林業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等,它們也都申請到了“111計劃”。

  浙江師範大學

  因爲有了專項的人才引進資金和政策,這些辦學經費並不充裕的高校就有了專門的資金向海外引進高端人才,所以有了比其他頂級高校更重大的意義。

  “111計劃”實施10多年來,確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與國際領先的研究團隊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在加強高校科技創新研究平臺建設,提升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水平,促進科研與創新人才培養的結合,改進和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爲導向的評價機制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青島理工大學

  當然,在“冷絲說人文教育”看來,該計劃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遴選的高校、引智的學科、對象等存在侷限性,運行機制還存在尚待改善的地方。面對全球人才流動出現的新動向,我國應不失時機地調整引智政策,拓寬思路,改進現有的引智模式,大力吸引全球高端人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