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企業的基礎。如果一家企業開始大規模裁員,通常情況下就意味着這家企業出現了較大的經營困難,甚至有倒閉的風險。

  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以來,那些經營困難的互聯網公司在倒閉之前都發生了大規模的裁員變動。

  2018年被稱爲房企的寒冬。政策深度調控疊加經濟週期,裁員的消息已經成爲行業常態。一部分人認爲房地產開發還是盈利能力最強的行業之一,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爲部分房企已經日薄西山,走到了太平間的門口。

  有消息稱,去年房企銷售額前20名的房企中,至少7家房企明確提出裁員、優化員工結構或是調整崗位、提高考覈門檻等方式實現瘦身。

  真相到底是什麼?

  在房企年報季到來之時,標準地產研究院根據房企的年報數據,統計了2018年全年銷售額200億以上的規模房企員工的變化情況,直擊真相。

  克爾瑞的銷售榜單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銷售金額超過200億的房企共有106家,除去未上市的房企,以及2018年未披露員工數量的房企和未披露年報的少數房企,我們統計了已經發布2018年年報並且提及員工數量的的房企共有48家,這些房企的員工變動排行榜如下:

  直觀上來看,僅有四家房企的人數變動爲負,分別是隆基泰和、保利置業、華僑城和北辰實業。其中,隆基泰和的員工數下降了約44%,但是考慮到其員工數本身較少,在規模房企中屬於另類,實際減少人數也是比較少的,對行業沒有太大影響,其餘三家的員工數減少幅度都非常小。

  雖然隨着房企規模的擴大,理論上員工數量應該保持適度的膨脹。對於規模快速成長的房企來說,員工數量沒有顯著增長本質上也是一種隱性裁員。

  但縱觀整體統計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2018年規模房企並未發生重大的惡性裁員,行業沒有顯著的倒閉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房企銷售規模本身滯後於員工數量的變動,結合員工的人均產出來看,員工數量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家房企業績的先行指標。

  那些過去銷售規模快速擴張,但員工數量沒有對應顯著增加甚至還在減少的房企,值得警惕。

  超2000億級房企

  按照房企規模來看,行業前十的銷售規模都超過2000億級別的房企,其中,除了保利,中海和綠地的相關數據缺失之外,其餘七家房企的員工變動如下:

  擴張型房企員工數量增幅較大。

  融創的員工數增加了近一倍,而與之對應的銷售規模增加了約27%;

  新城也大肆招兵買馬,擴充了超80%的員工,但其銷售規模也擴大了近75%,和人員變動大致相當;

  龍湖、萬科和華潤的增員比較溫和,都在30%左右。

  其中,龍湖和萬科的人員增幅都略低於銷售規模的增幅,而華潤的銷售規模增速高於員工數量增幅,銷售規模增幅高與人員變動近一倍。

  而行業的兩大龍頭碧桂園和恆大,並沒有隨着規模的擴張而大幅增加員工,維持在5%左右的增幅。不同的是,碧桂園的銷售規模增加了超過30%,而恆大的銷售規模僅增加了不到7.5%。

  與碧桂園和恆大不同的是,而另外一家龍頭房企萬科2018年的員工數量增加超過了1/3。

  從萬科的報告中瞭解到,萬科的房地產開發系統中,營銷人員佔比較小而增加幅度較小,而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佔比較高且增員幅度較大。

  資料來源:萬科年報

  此外,萬科的物業服務系統共有員工80116人,較上年增加27.5%,是員工增加的重要來源,說明萬科在物業上繼續加大投入。萬科的其他系統共有員工11515人,較上年增長122.4%。

  綜合萬科、恆大和碧桂園等龍頭房企的員工數量變動可以發現,均在以“人員優化、架構調整”的方式,控制整體人員編制。

  此前有傳言碧桂園有部門“裁員50%”。在近日的碧桂園業績報告會上,在被問及近期外界有關碧桂園進行大規模裁員的傳聞是否屬實時,碧桂園總裁兼執行董事莫斌表示,凡是與碧桂園一起成長的,我們都希望一起走下去。

  千億級房企

  按照銷售規模,行業排名11-30的公司都已經跨入千億陣營,在千億級房企中,融信的員工增幅最大,超過一倍,但是融信的員工總數在千億梯隊中算非常少的,不足五千人。所以更多地意味着是員工數量的補庫存,而融信的銷售規模也增加了超過70%。

  千億級人數較多的幾個房企的員工增幅基本在20%以上,除了雅居樂之外,這些房企銷售規模也基本上超過50%,其中,人員數量增幅最小的招商人員僅增加6.66%。近兩年發展勢頭火熱的金科地產,擴充了50%左右的員工,而與之對應的銷售規模增加了近90%;而即使是去年傳聞裁員的旭輝,總數反而增加了60%以上,其銷售規模增速與之接近,略低於人員變動的指標。

  招商蛇口的增幅較小可能是由於其央企屬性,人員相對較穩定。

  百億級房企

  百億級別房企中員工數量增幅較快的的有奧園、萬達酒店發展、弘陽地產和三盛集團。其中萬達酒店和弘陽地產的員工數量都增加了近一倍,而奧園也增加了60%以上,而比較特殊的三盛集團,從22人擴張到300餘人,增幅十倍以上,但是考慮到基數太低,不具備代表性意義。

  百億級房企的銷售規模大都增長顯著,而與此對應的人員增加大都低於規模的增長,值得一提的是,萬達酒店的規模下降了接近40%,這可能與萬達逐步輕資產並決心退出地產有關。

  百億級的房企目前還在努力進軍千億陣營,必然要擴大規模,其招兵買馬的表現也在人員和規模上得到了體現。

  總結

  綜上來看,越是頭部的房企,人員的增幅也相對較小,規模增速也相對較低,頭部房企已經開始謀求穩定發展並佈局多元化的策略,而體量較小的房企很多依然在努力衝擊規模,但是人員的增速已經低於規模的擴大。這個現象值得行業關注,可能預示着百億級房企未來將開始減速。

  房地產上半場結束之後,下半場也許會更精彩。而地產人面對產業升級和業務轉型,需要更多的學習和適應,才能在地產行業繼續自己的故事。

  文章來源:標準地產研究院(ID:bzdcyjy),本文已獲得授權,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猛戳下圖,讓動態成本“動”起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