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曆代收藏家中,最爲知名的要算是乾隆了。他的鑑賞水平,雖然被後人詬病,但不可否認地說,他以自己的特殊地位,成爲了歷史上最大的收藏家之一。但是,如果僅僅如此,那還不足以留名,因爲他還有很多同行,也有數不勝數的藏品。乾隆能夠在收藏界出名,更多是因爲他留下了自己的許多痕跡。

  特別是在古代書畫作品之中,乾隆總是要顯示自己的存在感。其實,在珍貴書畫作品之中題跋、印章,本來是收藏界的一個習慣,也能夠證明作品流傳有序。只不過,乾隆卻是一個壞習慣。其它人收藏字畫,題跋和印章往往是另外附紙,或者加在最後面,儘量不破壞原作。乾隆則大筆一揮,肆意橫行,他想寫多少寫多少,想蓋在哪裏就蓋在哪裏。有許多作品,都被他破壞得面目全非,慘不忍睹。

  比如吉林博物館收藏的鎮館之寶《法界源流圖》就是這樣的,乾隆一共在上面蓋了18個印章,那到底是一件什麼作品,值得見多識廣的他如此興奮呢?

  嚴格的來說,這幅作品在當時根本不算是文物,因爲它本身就是乾隆朝的宮廷畫師丁觀鵬所作。但它非常特殊,來歷很有講究。

  佛教是東漢時期傳入中國的,隨後迅速漢化,並被朝廷推廣,利用它來麻痹百姓。而且,由於中國是古代東亞文化中心,又不斷向外輻射輸出佛教,讓周邊國家也有佛教的傳播。大理國便是如此,甚至連皇帝都在晚年退位出家當和尚。

  在公元1180年,大理國國王段智興命令畫工張溫繪製了一組《大理國梵像卷》,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段智興帶領文武百官禮佛圖,第二部分是描繪諸佛菩薩等宗教人物的畫像,第三部分則是天竺國進貢圖。

  這幅作品非常巧妙,可以說是宗教人物的圖集,這是中原王朝從來沒有完成過的。它當然是收藏在大理國,視爲鎮國之寶。然而後來卻被中原人士重金收走,並且經過了宋、元、明、清,輾轉落入宮廷內府之中。

  乾隆拿到這幅畫後,重視當然重視,也非常喜愛,但總覺得有些美中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篤信佛教,認爲《大理國梵像卷》宗教人物涉及太多,無論是神佛的名號、排位和形象上與佛家經典有所出入。因此,乾隆便讓宮廷畫師丁觀鵬重新繪製。

  不僅如此,除了派出與郎世寧齊名的丁觀鵬以外,乾隆還讓章嘉國師充當顧問,指導丁觀鵬作畫。這個浩大的工程,歷時數年,在乾隆三十二年完成,被譽爲是“佛文化、繪畫”藝術巔峯之作。

  它同樣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乾隆的御識,第二部分則是佛教的典故98組,包括佛陀、觀音、羅漢等等在內神像630多尊,第三部分則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這幅鉅製氣勢如虹,精緻工整,展現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巔峯技巧。同時,它的文化內涵,更是研究清朝佛教、風俗的重要資料,被列爲國家一級文物。在當時,乾隆也非常喜歡,因此在上面蓋了18個章,被人戲稱爲點了18次贊。

  衆所周知,乾隆一生喜歡研究字畫,更是喜歡用璽。據考證,他一共有2000方印,而使用得最多的就那麼十幾個,基本上都集中在《法界源流圖》上體現。比如“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乾清宮寶”、“如是觀”等等。其實,欣賞歸欣賞,印一兩個章也可以理解,印這麼多,實在有些過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