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阿麼

河北衡水中學,幾乎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很多人都想親自去參觀衡水中學,看看這所學校的學生到底是如何學習的,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生、家長甚至老師。

然而最近卻有一個小學生因爲參觀衡水中學而上了熱搜——

5月4日上午,衡水中學一年一度的開放日,來自十幾個省市的一萬餘名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涌進衡中校園,一位父親舉着吊瓶,帶着正在輸液的女兒也前來參觀。

10歲的女兒此前連續四天發高燒到38,39度,但父親認爲開放日機會難得,“孩子這兩天發高燒,正輸液。”

這次衡水中學校園開放日,機會不易,就想着帶孩子來看一看,讓她能感受衡中的這種學習環境和氛圍。父親坦言,“我們沒文化,但是希望孩子能有文化。”

孩子也在父親的殷殷期望下,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除此之外,視頻中當女兒表達想上衡中後,這位爸爸還強調:“不是想來,是一定來,不能辜負爸爸對你的期望。”

衡水中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據統計,2006-2018年,衡中往清華北大輸送了1289人,平均每年將近100人,其中2018年就高達214人。

這樣一所充滿傳奇色彩的學校,難免讓一些家長心生嚮往。其實視頻中的這位父親講的話,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因爲,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期盼。

可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還有比學習更重要的,那便是身心的健康

我們的孩子,究竟有多拼?

在剛剛的視頻中,我們除了望子成龍的爸爸,我們還看到了喊着“希望能考上(衡水中學)”的孩子。不知道這個女孩在說出自己想上衡中時帶着多少的自願,但我們知道,爲了這個目標,她一定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而且,她早已在路上了。

衆所周知,現在孩子的學習任務一點也不小,很多時候就連父母可能都不知道他們爲了學習有多“拼”。

妮妮現在才小學五年級,但是早在兩年前她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就達到了4個小時。對此,妮妮媽也感到意外,她曾懷疑是女兒寫作業的效率不高,但是問了其他家長才發現孩子們情況都差不多。

有一次女兒生病需要住院,妮妮媽幫她請了假,本以爲女兒會因爲可以休息幾天而開心,但沒想到,她的第一反應是:不想請假,耽擱了時間作業怎麼補得上……妮妮媽十分驚訝:“我們的孩子連病都不敢生了嗎?”

當然,妮妮媽最終還是勸服女兒,以身體爲重,作業可以“欠”着,病必須得先治好。

小A從小就是個自律的好學生,學習方面基本上不需要家長提醒,他每天放學回家就自己鑽進房間開始寫作業,吃過晚飯再繼續……其實小A的父母並沒有對兒子的學習提什麼要求,甚至有時候他們都覺得有些作業沒必要寫,小A卻從來沒有抱怨過。

剛上初中時,有段時間老師反映小A上課經常注意力不集中,背後的原因卻讓人心疼:“他每天晚上寫作業都要到很晚,再加上他不住校,每天上下學花的時間比別的孩子要多一些,所以休息得不好……”更讓小A父母意外的是,今年剛上初中的小A竟主動要求利用週末的時間去上英語培訓班,原因是要跟上班上其他同學的水平。

其實,對學習有要求的不止是父母,孩子們也是有壓力的。尤其當看到身邊的同伴都在變得越來越好時,他們會更加努力地奔跑,因爲,沒有孩子想“掉隊”。

這個時候,父母的態度就很重要了。如果父母的反應是:“你就必須成績給我弄好,你不能給我丟面子”,可想而知,孩子的壓力就更大了。當然,如果你能告訴孩子,“成績不是全部,我希望你的優秀是建立在健康和快樂之上的”,至少可以緩解他們的一些壓力。


除了焦慮,

“不淡定”的父母還傳遞給了孩子什麼?

剛剛我們僅僅提到課業,孩子們就已經這麼“拼”了,而除此之外,大多數孩子還需要上各種興趣班,學習各項才藝……

前幾天團長在一檔親子節目中看到,7歲女孩大奇每週要上13個興趣班,每天都要學到很晚,週末也不能休息。她媽媽把這些課外輔導班分成了學習、興趣和體育三類,可即便報了這麼多班,媽媽還樂此不疲,竟然說拿着錢找不到班,自己挺難的。

來看看大奇媽媽去報這些班的原因:

我們的圈裏一弄就是媽媽出來說,我帶着孩子去考級了,考鋼琴的,考滑冰的……“然後我就想不能把我的孩子給浪費了,萬一是申雪趙宏博呢,這豈不是在我的家裏就斷送了”。那就報吧。

我最不能接受:“羣裏所有媽媽都報班了,而我看見這消息以後無動於衷,我也不差這個錢,拿着錢找不到班,還挺難受的。”

對於焦慮的媽媽來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別人有的我也有,甚至要更好,所以興趣班永遠不會有最後一個。有人說媽媽的情緒裏藏着孩子的幸福和未來,給孩子報了這麼多班,媽媽焦慮,孩子的感受又是什麼樣的呢?

大奇媽媽講起來另外一件事,大奇在旁邊,趕緊示意阻止,幾番努力之後,媽媽還是說出來那件大奇傷心的往事。

去年春節回老家,小表妹1000以內的算術題張口就來,大奇7+9還得想半天。這讓大奇很沮喪,不是因爲算不出題,而是,“我感覺就像妹妹搶走了我的媽媽,我媽媽喜歡我妹妹不喜歡我。”

媽媽在講述時大奇全程眉頭緊皺。

原來大奇的表妹學過幾年的珠心算,可大奇沒有學過,一比較過後,媽媽的反應是焦慮,“還是要給她學”,而女兒感受到的,卻是媽媽因爲自己數學不好不喜歡自己了。節目中嘉賓問,媽媽說過不喜歡她的話嗎?大奇的回答是,“表現出來了。”

給孩子報班,本來是爲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可後面孩子的變化,確是讓媽媽始料未及的。不只是學習,就連媽媽給別的小朋友梳頭,大奇也會感覺“媽媽不愛我了”。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孩子也太敏感了吧,可仔細想想,孩子爲什麼變得這麼敏感,不自信?

正如節目中的嘉賓所說,所有人都知道這位媽媽是愛孩子的,可她唯獨沒有把這種愛傳遞給自己的女兒。父母不能一味地“以愛之名”去要求孩子,而忘了讓孩子知道“我是愛你的”。

再來說說給孩子報班這件事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提到了兩個比喻:

01
正餐與零食

學校的教育是正餐,興趣班是零食。有時候孩子因爲提前吃了零食而不想吃正餐,可很快又頂不住就餓了,因爲零食畢竟營養不全。另外,選擇零食本應該是吃的人來決定,但很多時候是家長覺得這個零食好吃、這個有營養,就逼着孩子去吃。

02
學習的柺杖

興趣班就如同柺杖,孩子在某個學科出現困難,跟不上的時候,爲了跟上“大部隊”需要補一補,柺杖纔派上用場。正常情況下沒有必要去補。

課外班分兩種:補缺和揚長,“如果這兩個方面都沒意義就沒必要折騰”,王校長主張,課外班能不上就不上、能少就少上。

胡可曾經在談到興趣班時說到一個觀點,希望對各位寶爸寶媽們有所啓發:

讓孩子去學興趣班的時候,爸媽們可以佛系一點,收起成人世界的虛榮心和攀比心。興趣就是說孩子對某個事情感興趣、喜歡做,但還是以玩爲主,不要想着讓孩子在某方面一定要有什麼成就。


請放下對子女的一些執念

曾經微博上有一張長圖很火,是韓國一檔電視節目中的發言:

建議媽媽們放下對子女的一些執念,與其等上小學的孩子十年八年,逼他們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不如自己去考更快一些,反正你都學過一次有基礎。


如果覺得自己不是這塊料,那爲什麼一定要強加到孩子身上呢?

孩子能比上一代優秀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一味逼迫他們做自己曾經沒做到的事,甚至把自己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就是一種對他們人生的霸佔。

不管是那位舉吊瓶的爸爸,還是給女兒報13個興趣班的媽媽,我們不必過於上綱上線,甚至爲他們戴上“狼爸”“虎媽”的帽子,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教育的方法確實有待商榷。

所有我們還是要善意地提醒像他們一樣“用力過猛”的家長們:

教育孩子還是要講究方法,在激勵孩子的力度上請多些溫度,對孩子的要求多些伸縮度和自由度。罔顧孩子意願和現實、甚至透支孩子健康的“爲了孩子好”,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歸根結底,孩子最需要的,還是在充滿愛的家庭健康成長。


部分素材自中國青年報及網絡

圖自視覺中國及視頻截圖

 [END] 


 更多精選文章 

名校校長如何給娃選學校小升初面談要點升學日記

與媽媽和解坑媽禮物暖寶表白媽媽

備戰小升初藝體特長生民辦vs公辦

85後職場媽媽分享暗黑童言經典動畫回顧

一人一伴·微拍秀全能小記者賞花指南

外地戶口上初中途徑隨遷子女入學成都小升初答疑

測評:早教語文英語英語2書店美術

成都升學政策解讀:小一新生入學小升初中考


鄉野新農夫古堰新探環保研學遊

氣象研學遊傳承非遺文化

活動專區我要入團活動商城


今日頭條搜狐號

一點號網易號企鵝號

商務合作聯繫電話

028-8675108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