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傅秀玉 记者许娸雯

60亿大饼8成被进口品牌抢走 巧克力大战很难打! 宏亚善用本土优势赢面大

曾经巧克力销售指数,是另类气候指标,根据7-11超商预测,只要气温每骤降3度,就会带动巧克力购买力,一年消费人数达260万人次,因为浓厚香醇的巧克力在低温下带来富足口感又能补充热量。因此,春夏时节除了西洋情人节和七夕情人节之外,都是巧克力的销售淡季,但是近几年,台湾巧克力市场跳脱淡旺季框架,在淡季交出亮眼销售成绩,或许要归功于超商通路贩售的时令限定巧克力。

 

驳斥媒体登载夸大了

 

而报导一出,记者自己也相当关切,立刻致电及简讯,向童子贤确认消息来源,起初他的两支商用手机,都切换至关机,随后才获得简讯回复,他表示人在飞机上,但事实不如报纸所写(到机场才知道有这个报导),他更提及,这类新闻最近有点「夸大了」。童子贤进一步解释:国巨集团全球市占率,其实排名在后(约全球第4大,市占率13%),他认为,单一厂家的「决策」,或许会引起一些市场波澜,但是,其他市占将近87%的供应商,应更能决策未来几个月的发展。媒体登载本人与见过之类,都是猜臆!

由此可见向来敢说敢言的童子贤,针对市场解读,也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事实上他早在4月时就曾表示:「淡季缺料是好事」,也认为这件事没大家想的那么严重,还反问媒体:「你看我像很紧张、饥饿的样子吗?」不免让人联想,这一波的缺料话题,可能人为操作的成分更高。

 

时令限定款成功臣

 

2017年本土巧克力龙头厂宏亚(1236)第一次和统一超商合作,推出7-11门市独家贩售的抹茶口味巧克力。当时的第1笔订单,业主自己都不是很有把握,订50万条限量贩售试水温,没想到平均单店就卖了27条,短短1周,50万条就被抢购一空,单周1000万元销售额。从此以后,超商双雄每1季的时令档期,此款巧克力成了主角之一,2017年宏亚共推出草莓、北海道牛奶、迦纳巧克力等5款,带动整体销售双位数成长,年销4500万条,超过4亿元营收。

宏亚企画部经理施淳瑄说:「新品的上市,其实也提醒消费者,去回购经典的口味,对整体品牌甚至对旧有产品,都带来挹注」。过去,宏亚产能受淡旺季影响明显,Q4、Q1为旺季,Q2、Q3进入淡季,旺季产能利用率可达60%~70%,但淡季则降至20%,如今,2018年3月底到4月初登场的樱花季,4月中起跑的抹茶季,甚至延续到5月的茶季,随著新品推出,淡季的产能跟著动起来。此外,时令限定新品也是本土厂商对抗进口品牌的绝佳利器。

 

进口品牌独占市场

 

根据业界推估,1970年台湾政府全面开放巧克力及可可进口,1980年国外巧克力大厂开始争相进入台湾市场,当时台湾巧克力市场规模约9亿元,其中,国产与进口的比例约7比3,不过,1987年金沙巧克力在台上市,以高级奢华的品牌形象瓜分市占,直到2016年,国产与进口比例变成2比8,进口品牌早已攻下大片江山。

根据欧睿国际市调公司调查,2016年台湾巧克力厂商市占率第1名是拥有金沙、健达等知名品牌的义大利巧克力制造商费列罗(Ferrero),市占34%;第2名是拥有M&M’s和SNICKERS的美国制造商玛氏(Mars),市占20%;第3名才是77乳加巧克力制造商宏亚公司,市占17%。对比世界前5大巧克力制造商费列罗(Ferrero)和玛氏(Mars),宏亚坦言,这场巧克力大战很难打!

 

【完整内容请见《非凡商业周刊》2018/6/16 No.1097】想了解更多,详洽02-276608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