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姚舜╱新聞分析】

為強化競爭力因應激烈競爭,國內新飯店紛紛打出「國際牌」,或加盟或委託國際連鎖酒店經營管理,期能借重國際酒店品牌,以及行銷通路訂房系統、常客獎勵方案,提高市場能見度並爭取國際訂房生意。

不過,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提醒,飯店掛上國際品牌,「表面或許風光,其實不如想像中好賺」。潘思亮表示,國際酒店品牌對商務市場可加分,但受經濟景氣與產業外移等因素影響,來臺國際商旅客逐年減少,位在臺北信義區或大直的旅館飯店打國際牌,還能爭取商旅訂房生意,但離開這些區域,以國際牌爭取國際商旅住房的力道會減弱,且「出了臺北會更弱」。潘思亮並強調,「不是品牌問題,關鍵在飯店所在商圈地點」。

潘思亮同時指出,加盟或委託國際連鎖酒店經營管理,除要付加盟權利金,對方也要從客房營收中分潤,且透過國際酒店訂房系統進來的業績也要被抽取固定比例佣金,同時飯店除要提供折扣給簽約企業客戶,每年並要保留一定房量供國際品牌酒店常客獎勵方案的會員免費兌換。

潘思亮表示,掛上國際酒店牌後,為飯店帶進來的訂房生意或許可望增加30%,但因來臺商旅減少加上新飯店增加,房價不易追高,所以若仔細計算成本結構與實際獲利,結果往往是「入不敷出」。

老爺酒店執行長沈方正也指出,目前臺北飯店價(平均房價)與量(住房率)仍可維持目標水平的區域集中在信義區、中山區、西門町與臺北車站附近,離開這些區位,房價與住房率都不易拉高。他認為,開在其它區位的新飯店,對市場既有商務飯店衝擊力道不會太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