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點,也屬偏建,望朋友們指正,多分享!詩人盧綸所處境遇和思想知之甚少。本人理解

上承「路繞寒山人獨去」,是說小路環繞寒山,一人獨自辭離,(月臨秋水雁空驚)秋月映於水上,因主人公的到來,使大雁受驚而騰飛,此時更顯悽涼與孤獨。「月臨」是靜態,主人公使大雁受驚。


靜景動寫,動境靜描,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辛棄疾在他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一詞中也有類似的手法,和你說的這句極其相象。「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古人詩詞中和此類似的句子比比皆是。如: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紅杏枝頭春意鬧「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等等太多了,不勝枚舉。


唐.盧綸的「路繞寒山人獨去,月臨秋水雁驚空」。其中「月臨」是動景:本來,大雁在秋晚仍未棲息,悠然地浮游在秋水上面……倏然間,月亮升起,水面頓現粼粼波光一一這,難道不足以驚飛大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