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7世紀以來,實現現代化就成了世界的主流,西歐國家藉助現代化的偉力統治了世界,將其他文明全都變成了西方的原料產地和傾銷市場。

對於後發國家來說,效仿西方國家進行現代化,實行富國強兵,擺脫被奴役壓榨的命運,一直是其永恆不變的宗旨。

自二戰以來,那些曾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國家紛紛贏得了獨立自主,開啟了現代化之路,但是獨立的主權並未給其帶來和平與繁榮,反而是無窮的戰亂和政治動蕩,殖民者留下的權力真空無人填補,造成的永恆的紛爭。

一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片面的強調經濟差距,認為後發國家混亂的根源在於貧窮,聯合國的經濟援助不斷到達,但衝突不但絲毫未減,反而愈演愈烈。

正如亨廷頓所說:政治差距比經濟差距更大,後發國家之所以混亂,不在於他們貧窮,而在於他們想要致富,當政治制度化的進程跟不上經濟發展和政治參與時,整個國家就會陷入混亂。

(中東的很多國家在經濟發展後成為了最不穩定的普力奪政體)

對於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國家來說,他們真正的問題在於沒有有效的政府,這些國家的政府缺乏權威,得不到人民認同,行為軟弱,對社會缺乏控制力,這樣的失敗政府自然無法摧毀現代化的障礙,並創建現代化的秩序。

換句話說,對於大多數後發國家來說,政府的權力不是太大而是太小,中東拉美非洲暴君迭出,不但不能證明其擁有強政府,反而恰恰證明其政治制度化水平過低,以至於需要非常規手段才能勉強維持秩序。

一、人可以有秩序而無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無秩序

盧梭說人們因為濫用自己的自然權利而讓各自的利益都無法保障,從而將一部分權利讓渡給政治共同體,賦予其生殺予奪的大權,以處理集體的衝突,建構集體的秩序,即國家的誕生。

因為有了國家這一超脫血緣,原則上公平公正的外延組織,人們的衝突得以得到裁決,秩序得以維護,在國家的領導下,人類更是團結起來創造了部落時代絕不可能完成的功績。大禹治水、都江堰的建造、萬裏長城的修建,都是國家出現後才能完成的壯舉。

(國家的作用在於解決衝突並且團結集體,完成個人無法做到的事)

國家給了人類秩序與力量,但代價就是剝奪了人類的一部分自由,但不管今天有多少世界主義的知識分子厭惡國家,國家依然是維持秩序的基本單位。

被國家統治,直到現在依然是人類的必需品,正如李普曼所說:對於一羣人來說,最大的必需品莫過於被統治,如有可能便實行自治,如蒙天賜,則受廉明政府統治。很多後發國家落後的根源,就在於沒有有效政府,進而連基本的秩序都無法維護。

國家的首要職責在於創建和維護秩序,如果連秩序都不能維護,又和沒有國家有什麼區別呢?如果國家不能維持秩序,那人們讓渡自由的意義又何在?

二、政治差距比經濟差距更重要

在二戰後,由於聯合國的援助和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很多後發國家經濟高速發展,政治參與急速擴大,但是與經濟的發展不同,這些國家的政局卻是高度混亂,部落廝殺、宗教衝突、選舉舞弊、羣眾大規模暴動,而動蕩不穩的政局又反過來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南非、伊朗、埃及、墨西哥都曾在經濟現代化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由於政治制度化水平過低,缺乏具有權威的政府,從而導致政局無比的混亂,混亂的政局使得羣眾騷亂和暴動革命不斷,進而反過來影響了別國的投資,制約了經濟發展。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絕不僅僅在於經濟,更在於政治。

(中東的問題在於缺乏能維持秩序的有效政府,中東人被迫成為難民)

托克維爾曾說:在統治人類社會的法則中,有一條很明確:那就是人們必須學會改善處理相互關係的藝術,而這種提高的速度必須和提高地位平等的速度相同。

後發國家的問題在於,他們過快的學習西方接受了民主選舉制度,使得政治參與的平等提高過快,遠遠超過了處理相互關係藝術的改善速度。大部分的人倉促間參與到了政治當中,以至於完全沒有合適的政治制度規範他們的行為。

(很多國家政治參與急速擴大,但沒有合適的制度和觀念督促其有序參與)

過快的大眾參與加上落後的觀念和近乎沒有的法治、政治制度,帶來的只會是暴民政治和無休無止的騷亂。西方國家200多年才走完的歷程,後發國家往往只花了幾十年,這樣快的變化,早就超出了社會和已有政治制度的承載力,怎麼可能矛盾不大?

三、現代化初期需要集權,而非分權,擴大政治參與是最後的階段

由於自身的歷史發展極為特殊,美國人不懂得其他國家的苦衷,美國的建國沒有傳統勢力的阻撓,因為它本身就是個新生的國家,由於一開始就具有了現代性,因此便不需要急劇的現代化,因此,美國政治的要義完全是限制政府權力,而非擴大政府權力,這與全世界的發展幾乎背道而馳。

美國的錯誤在於,將自己的特殊經歷當做普世價值,實際上他纔是天選之子,山巔之國,上帝的寵兒,其他不受命運青睞的孩子怎麼可能借鑒天選之子的發展道路?

(天選之子的道路無法模仿)

歐洲的現代化,也是集權的過程,即思想上的祛魅和忠誠的轉移,人們將過去對家庭、宗教、地方貴族的忠誠轉移到國家之上,在最開始,代表國家的是君主(絕對君主制),人們就忠於君王,之後,代表國家的是議會(議會制與議會主權),人們就忠於議會。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除了在美國實行外在歐洲幾乎找不到模板。

削弱地方的權力,強化中央集權,將君主和議會作為國家的唯一代表,乃是歐洲政治現代化的標誌。在17-19世紀,歐洲各國無不是中央集權的國家,路易十四、腓特烈大帝、拿破崙、威廉二世皆是既專制但又富有魄力的君主。實際上,現代國家的誕辰就在於代表民族利益之君主之誕生,1630年11月11日,路易十三拒絕了母后的家族權利要求而選擇維護法國的國家利益,這一天,即是現代國家和開明專制的誕生日。

(歐陸的現代化起源於君主的集權和開明專制)

就算是美國的母國英國,在光榮革命後,採取的也是議會主權這一集權制,英國的議會權力巨大,可以隨意修改憲法,而內閣更是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進而立法行政合一,集權而效率高。正如亨廷頓所說:像美國那樣依然保留中世紀都鐸政體的國家絕無僅有,唯有美國這般優越的環境才能使得如此分權鬆散的制度存活,但正因政治制度現代化程度低,反而造就了美國最為現代化的企業和社會。

對於後發國家來說,他們的處境正如17世紀的歐洲,國家的現代化面臨傳統勢力的巨大阻撓,非洲有部落、中東有教派、中國有宗族地主、日本則有封建貴族、印度則具有種姓,要想摧毀這些傳統勢力對生產力的束縛,必須擁有集權強大的政府才能予以清除。

(明治維新伴隨著對武士階層的剿滅)

後發國家中最為成功的中日韓,無不有著威權主義的時代,日本的明治維新清除了武士階層,加強了集權,韓國的朴正熙用軍人專政發展經濟,中國則在party的領導下剷除了宗族勢力和地方軍閥。在集權政府的帶領下,東亞實現了現代化,並開始走入現代化的最後階段民主化。而中東非洲拉美依然沒能產生有權威的政府,依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掙扎。

對於還未完成現代化的國家來說,過度的政治參與和選舉只會讓傳統勢力獲得上風,進而阻撓國家的進步,正如伊斯蘭世界一選舉就是原教旨主義上臺,非洲一選舉部落勢力就紛爭不斷,拉美一上臺,毒販黑幫支持的候選人必會當選。歐洲直到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才陸續開放普選,而此時歐洲的現代化已經近乎完成。民主是現代化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將結果錯當成促進現代化的原因只會造成慘重的損失。

(中東實行選舉的後果就是每一次就是原教旨主義等傳統勢力獲勝)

後發國家的根本出路在於如何建立具有權威和效率的政府以促進現代化,而遠不是分散政府的權力和擴大政治參與,後者是具有現代性的國家才需要考慮的問題,對於還未完成現代化的國家來說,提前嘗及制衡和民主的甜味只會導致自身的水土不服。

下一期內容:現代國家的崛起:一個國家要想政治現代化需要哪些過程(世俗化、專業化、民主化)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本人微信訂閱號:沉思的托克維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