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這個特殊的年代,漢人受到了許多遊牧民族的迫害,但羯族是最殘忍的一個。這個人數不多的民族,先是追隨匈奴人,後來直接自己建立了後趙政權。羯族每次出征,漢人屍橫遍野,他們進行的是有組織、大批量的殘殺。史料記載,石勒統帥的大軍,以十萬為單位殺害漢人,手段極其殘暴。後來,後趙大將石閔頒布了「殺胡令」,推翻了後趙,羯族才退出歷史舞臺,建立冉魏的石閔,後世稱之冉閔。

但兩百年後,從冉閔手中倖存的羯族殘部,一人再次掀起了血雨腥風。這個人叫做侯景,就是當年羯族的後裔,他十分姦猾、善戰、暴戾、狠辣。他的成名是在北方的東魏政權,侯景自己並不擅長戰鬥,但他對手下士卒非常毒辣,所以畏懼他的軍士往往能擊敗敵人。高歡在世時就看出了他的狠毒,對他時刻提防,臨死死還告誡後人。

高歡死後不久,自視甚高的侯景果然變節,投靠了南朝的南梁。侯景在南梁過得並不是很好,至少比在東魏手握重兵時差了很多。在叛離東魏時,他拋下了兩個妻子和五個兒子,使得他們全部遇難。但侯景不僅不悲傷,到了梁朝,竟然要向世家王家、謝家提親,打算重新打造一個家庭,可沒了兵權的侯景,梁武帝並不是很看重,否定了他的請求,直言他配不上王、謝家族的女子。侯景暗恨,生出了娶當朝公主的報復性想法。

原本侯景只能想想,畢竟沒有實權,他也不敢放肆。可不久後,南梁和東魏打了起來,目標就是抓投降南梁的侯景。不幸的是南梁慘敗,朝臣決定用侯景換取求和的機會。侯景雖然實力不夠,但這種時候,也只能硬著頭皮發起反抗了。

梁武帝作為最有為的南朝君主,在位時間特別長。但不同於之前勵精圖治,晚年的他大修佛寺、篤信佛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描述的就是這一時期的景象。此時的南梁,外強中乾,百姓民不聊生。

沒有太多兵力的侯景很狡猾,他抓住人們求生的慾望和心底的貪慾,採取了兩種方法。一、把糧食、財物分給青壯,讓他們參軍;二、搶奪大量女子分給叛軍,利用慾望讓他們死戰。這種計策很無恥、很毒辣,卻也很有效。侯景就是用這種卑劣手段,很快空手組建了一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

叛軍一路勢如破竹,梁武帝才如夢方醒,任用宗親蕭正德迎敵。可皇室宗親居然叛變了,不僅沒有阻擊侯景,還和他們混在了一起。一時間,京師建康岌岌可危,梁武帝派太子守城,儒將羊侃作為傑出的世家子弟,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堅守城池,死戰不降,無奈宗親蕭正德再次叛變,打開城門,迎接了侯景軍進城。

入城後,為了掌握大權,侯景展開了大規模的殘殺。當年南渡的王謝等世家,遭受了毀滅性打擊。侯景縱容將士搶掠百姓,無數男子老弱被殺害,妻女被姦淫,財貨房屋被焚毀。建康為中心的江東地區,化為了人間地獄,到處都是哀嚎之聲。侯景的殘暴和不加約束的人性之惡,徹底毀掉了這片魚米之鄉。

侯景手握大權,扶持了簡文帝,自封宇宙大將軍。而且白髮蒼蒼、面貌醜陋的他,強行納娶了十四歲的溧陽公主,也就是梁武帝的孫女,作為當初言語輕視的報復。溧陽公主生的花容月貌,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梁武帝最疼愛的孫女。

醜陋的侯景,十分寵愛年幼的溧陽公主,作為弱女子,她只能接受命運,忍受屈辱。簡文帝就是溧陽公主的父親,可不久後,侯景為了稱帝,殘忍殺害了自己的岳父。登上了所謂的九五之位,史稱南梁漢帝。不僅如此,堅守建康的儒將羊侃戰死,侯景還強行納娶了他的女兒羊氏,他彷彿就沒有人類該有的感情。

在侯景的殘暴統治下,所有人都活的很悲哀,南梁皇室死傷大半;南渡世家十不存一;百姓飽受屠戮搶掠。僅僅一年,繁華的南梁,到處是殘垣斷壁、枯草白骨。陳霸先見侯景盡失民心,大舉起兵,徵討侯景。此時的侯景正沉浸在對溧陽公主的驚艷之中,早已沒了往日如狼一般的警覺與狡猾。

他沒有及時的組織反抗,再加上至公卿、下至百姓都恨侯景入骨。所以陳霸先的義舉很順利,一路東進,最終攻下了建康。侯景準備南逃,被追上擊殺,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為了平息民憤,陳霸先將侯景的屍體扔到了建康的街頭上。百姓彷彿瘋了一樣,衝上去爭搶侯景的屍體,將他煮熟,吞入腹中。由此可見建康百姓,在侯景統治下生活的悲慘和承受的迫害。甚至他的妻子溧陽公主,也聞訊趕到,分食侯景的骨肉,可見對他的痛恨之深,和所受迫害之嚴重。最後沒有搶到的百姓,將地上的骨頭粉碎,泡成藥酒喝下。

侯景之亂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政權更迭。在侯景殘忍的手段下,江南百姓承受了非人的苦難,南渡世家毀於一旦,九品中正制存在的根基也得以動搖。羯族侯景有狼一樣的狡猾和狠毒,可最後殘害所有人的舉動,還是造成了反噬的惡果。

參考資料:

《梁書.侯景傳》、《資治通鑒.梁紀第一七》、《南史.侯景傳》

本文系頭條號據實論史原創首發,歡迎關注,瞭解更多歷史趣聞~


其實冉閔還是殺掉了石虎的後代的,只不過沒有在殺胡期間進行。

冉閔(?-AD352),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縣)。其父冉瞻(又名冉良)曾是乞活軍陳午的部下,十一歲那年在於劉聰、石勒交戰的過程中被俘。石勒見冉瞻小小年紀竟能做到「臨弓矢不退」,甚是喜歡就讓侄子石虎(有學者認為是弟弟)收他做養子,從此冉瞻改姓為石瞻。石瞻有一子名為石閔,也就是後來的冉閔(稱帝後恢復冉姓)。

咸和三年,石閔的父親石瞻在高侯之戰中被劉曜擒斬。此時石閔年僅六歲,好在石虎視他如己出,親手將他撫養成人。可惜石虎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之一,他窮兵黷武、遊獵無度、殘忍好殺,他的幾個兒子也受其影響多少有些不正常,石邃就是活生生的一例。若不是石虎死的早他的三個兒子互相殘殺,可能石閔並沒有出彩的機會,甚至能不能在史書上留下名字都不一定。

石閔第一次大放異彩是在石虎討伐慕容部的時候,當時石虎被慕容氏打的狼狽逃回襄國,各路人馬中唯獨石閔所率的那支部隊完好無損,當時石閔只有十七歲。從那以後石虎異常重視石閔,凡是有行軍打仗的一般會帶上石閔。石閔第二次大放異彩是在荊揚地區對戰晉朝的軍隊,不但斬殺了晉將蔡懷殺晉朝軍民一萬餘人,還虜獲晉民七萬戶。經此一役石閔名聲大噪,這也為他日後成為後趙權臣打下了基礎。

永和五年,石虎難得大赦天下了一回,不過他這一次大赦赦出了一場叛亂。原來有一羣發往涼州的戍卒並不在石虎的大赦範圍內,這引起了他們的憤怒。為首的是一個叫梁犢的人,他率領戍卒們造了反。叛軍聲勢浩大,一路勢如破竹,兵臨長安城下時已達十萬之眾。好在姚弋仲、蒲洪率軍協助,很快這次叛亂就被平定了。此時,石虎已處於彌留之際了,他留下了一個爛攤子。按照石虎的遺詔來說,立年僅十一歲的石世為帝,石斌掌握軍政大權。石世的母親劉氏擔心大權旁落,暗中勾結張豺誅殺了石斌。同年五月,石遵以討伐張豺為由起兵,同時還不忘動員一下石閔,謂石閔曰:「努力!事成,以爾為儲貳。」,就是說事成之後立石閔為太子。攻克鄴城滅了張豺後不知是他石遵忘了還是就想逗石閔玩玩 ,反正就是食言了,他並沒有把先前的承諾當回事兒另立了石斌的兒子石衍為太子。不過天真的石閔真的信了,他對石遵的食言既失望又憤怒,只是礙於石遵貴為皇帝不好發作,在暗地裡開始培植自己的力量。

隨著石閔勢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開始顯露了出來,他不僅要掌管全國軍隊,甚至還要幹預朝政。這讓石遵很不安,於是招來親信討論如何處理石閔的問題,經過一番討論後石遵下定決心要剷除石閔了。此時一向視石閔為親孫子的太后鄭櫻桃(石虎的皇后)出來說話了,曰:「李城回師,無棘奴(石閔小字)豈有今日!小驕縱之,不可便殺也。」就是說沒有石閔幫你,你石遵怎麼可能當上皇帝,雖然石閔現在有些嬌縱了,但也不能說殺就殺吧。石遵聽了老母親的話後放棄了自己的計劃,然而石閔卻悄悄對石遵下手了。渾然不知的石遵還在宮裡玩樂,當他嗅到危險的氣息時已經太晚了,甚至沒能來急問清楚是誰造的反就成了刀下亡魂。可惜的是鄭太后也是喪命於這場政變中。

在漢人李農的輔佐下石閔成功的發動了政變除掉了石遵及其黨羽,成功的掌握了後趙的中樞大權,同時立石虎的第三子石鑒為帝。石鑒作為石閔的叔輩自然不甘心當自己侄子的傀儡,他竄通孫伏都、劉銖攻擊石閔和李農,可惜沒有成功。這位膽小的傀儡皇帝生怕石閔會對自己下手,竟然選擇了賣隊友,對石閔稱孫伏都謀反,想分散石閔的注意力。石閔正愁找不到搞死孫劉二人的藉口呢,石鑒這麼一說他立馬就發兵討伐孫劉去了。由於孫劉二人的部隊都是由羯人組成的,於是石閔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也就是說少數民族的人敢拿起武器的一律殺掉,這條命令一下,讓少數民族的百姓感到大難臨頭了,紛紛選擇逃離鄴城。於是石閔又下了一道命令「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也就是說願意幫我石閔的留下,不願意幫我的可以走了。結果以羯為首的胡人逃的更快了,甚至城門都被逃亡的人堵住了。看到這裡,石閔知道這些胡人註定不會幫自己了,於是動員國內的漢人屠胡,並許給官職。原本一場屬於石趙貴族之間的內鬥就這樣竟誤打誤撞激化了民族矛盾。

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晉書·載記七》)

凡事鼻樑高的,鬍鬚多的都難逃被捕殺的命運,也就是說像孫權、陶侃(陶淵明的曾祖父)這種如果生在石閔時期的後趙也難逃一死。這場屠殺行動持續了半年多,據《晉書·天文志》載:「閔殺……諸胡十餘萬人。」

期間人石閔據讖書言:「易姓而王七月者,七十有三國,繼趙李。」改姓為「李」,改國號為「衛」,同時令石趙貴族也改姓「李」(殺胡令並不針對石趙皇族甚至石鑒都沒被廢掉),可見石閔(李閔)已經開始著手稱帝了。

不久後李閔(石閔)藉故處死了包括李鑒(石鑒)在內的石虎子孫三十八人,就在李鑒被殺後申鍾、郎闓等人勸李閔稱帝。李閔想要讓李農來當這個皇帝,而李農堅決不受,李閔只好自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該國號為「魏」,史稱冉魏,定都鄴城,並恢復了「冉」姓。

即使冉閔殺胡殺掉的那二十萬人全都是羯人,也不能保證真的能把這一個民族全部殺光。其實,後來的爾朱榮有一種說法說他也是羯人的後裔。

冉閔誅胡是歷史事件。

石鑒即位胡漢的矛盾趨於明顯化。如下:

  胡、羯軍團屢次謀殺冉閔,引起冉閔的反制:

中領軍石成、侍中石啟、前河東太守石暉謀誅閔、農;龍驤將軍孫伏都、劉銖等帥羯士三千伏於胡天,亦欲誅閔、農。冉閔反擊,並宣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 。

胡漢矛盾已根深蒂固,已為冉閔所知,既已禁胡人稱兵仗,又敕城門不復相禁者,蓋以瓦解其勢力。

綜述殺胡令前夕,各胡族勢力皆屯於一方,覬覦以鄴城為中心的河北河南一帶。

石虎時期後趙的兵制,以六夷作為主要軍事力量。趙人或有作將帥者,但非掌握重兵者。羯士三千事件引起了矛盾的徹底爆發。鄴城和襄國是胡羯集中的地方。在鄴城附近,一日斬首數萬,偶有少數潛伏於溝瀆中的胡人逃得一命。

一批胡人官員,也隨著鄴城出入的大流逃往襄國,較有勢力的則屯於一方:汝陰王琨奔冀州,撫軍將軍張沈據滏口,張賀度據石瀆,建義將軍段勤據黎陽,寧南將軍楊羣據桑壁,劉國據陽城,段龕據陳留,姚弋仲據灄頭,蒲洪據枋頭,眾各數萬,皆不附於冉閔。對鄴城形成了四面包圍之勢。

  從整個過程可以看到各胡族和漢族將領的矛盾由隱到顯。一方面有民族的矛盾,另一方面兵權一直掌握在六夷尤其是胡羯手中。勢之所然,漢人必有敵愾之心。當漢族將領掌握兵權而胡人驚懼,也是必然之事。對這些胡人如何處置?如果不殺勢必讓他們成為將來一股不小的敵對勢力,如果殺則增強其敵愾之心。

冉閔在後趙國的核心發布誅胡令,作為軍令,簡短,沒有長篇累牘:「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

石虎兒子都被滅。《晉書》載記七:季龍十三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害。

任何一場「運動」都不是絕對的。

石勒對高門的仇恨不可謂不深,時勒與季龍見得公卿皆殺之。石勒、石虎大屠殺世族,最終後趙朝堂上留下的高門世族,不過「十餘人而已」,即使如此北方高門大族,在北魏時期又是振振公族,根本不可能把門閥全部清洗掉,剩下來的也不會只有十餘人。

冉閔誅胡也是一個道理。被清洗掉的很多,僥倖逃過一劫的也有。侯景存留下來,又有什麼奇怪?


南北朝時期掀起「侯景之亂」的叛將侯景,據說是殘存的羯人後裔。羯人正是五胡亂華時行徑最為兇殘的一支部族,其首領石勒、石虎皆是屠城盈野、殺戮無數的亂世梟雄。侯景將繁花似錦的江南大地殺得屍橫遍野,白骨如山,其行事風格和石氏叔侄正是一脈相承。

最初的羯人定義,原是所謂的「匈奴別部,羌渠之胄」,羌渠即是中亞的康居人,屬於白種人(歐羅巴/高加索人種)的一個部族,作為匈奴人僕從軍進入中原,其本族人口原不算多。

出身羯人酋帥的石勒,趁西晉末年中原大亂,擊破眾多對手,成為北方最大軍閥,建立後趙政權後,為加強其統治基礎,便以原羯人為核心,裹挾了非匈奴、非羌、非氐、非鮮卑的許多胡人中小部族,生造出一個多達幾十萬人口的新族羣,作為後趙政權的統治民族。石勒更設置專門律令,讓他們制度化壓迫和掠奪為數眾多的漢族民眾,因此基於共同的利益、立場相關,凝聚成一個以石氏家族為核心的共同體。

——這個他們自稱為「趙國國人」的族羣,也被歷史上籠統稱為羯人,即和匈奴人、羌人、氐人、鮮卑人並列、參與了」五胡亂華「這一歷史重大事件的」五胡「之一。

後趙高祖明皇帝:石勒

石勒死後,其侄子石虎殺盡其子孫,擊敗其餘反對勢力,自立為大趙天王,後來又稱趙國皇帝。石虎執政下的後趙政權,更變本加厲地窮兵黷武、殘虐漢民,慘死於其暴政下的漢人百姓何止數十百萬,因此民族矛盾愈發激化。

後趙太祖武皇帝:石虎

石虎一共有兒子十餘人。其首任太子石邃、次任太子石宣連同他們的子嗣,都因為「謀逆」被石虎酷刑處死,另一子秦公石韜被石宣暗殺。還有個兒子梁王石挺,早年在石虎爭奪帝位的戰爭中被殺。

石虎死時,一邊讓幼子石世繼位,一邊讓燕王石斌執掌大權輔政。石世之母劉皇后為爭權,矯詔殺死石斌。彭城王石遵聞訊,在漢人大將冉閔擁戴下起兵,殺死石世,自立為帝。沛王石衝起兵攻打石遵,被冉閔統軍擊敗,更被石遵下令賜死,並坑殺其部眾三萬餘人。

冉閔之父冉良,十二歲時被石勒軍俘虜,更被石虎強迫做了他的養子,改名石瞻,在趙國拜將封侯。冉閔長大後果決驍勇,屢建奇功,甚得石虎看重,得以獨領一軍。石遵起兵時為得冉閔支持,不惜許諾事成後以冉閔為儲君。

然而,當石遵得到皇位後卻反悔了,改立侄子、石斌之子石衍為太子,又和一眾石氏宗親兄弟,如新興王石祗、汝陰王石琨、樂平王石苞等商議,要除掉功高權重的冉閔。

冉閔從出生起就身陷羯虜部眾,在表面上一直被當做石氏家族的一員,因此也曾誤信石遵立的許諾,以為靠自己的卓越才能和累累戰功,能成為趙國皇帝,最後卻被冷酷的現實無情打醒。原來在這些羯虜眼裡,漢人終究只是鷹犬走狗,這些胡人一樣堅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冉閔一朝警醒,洞悉了這些羯人排斥痛恨漢人的真面目,便憤而亮劍,攻殺石遵、石衍,擁立義陽王石鑒為傀儡皇帝,自封武德王,得以總攬朝政大權。

冉魏皇帝:冉閔

羯人不甘失敗,鎮守襄國的石祗,與羌人首領姚弋仲、氐人蒲洪等聯合,起兵進攻冉閔。石鑒亦派石苞發動政變,刺殺冉閔,卻被挫敗,石鑒便殺石苞滅口。

冉閔對這些裡應外合,定要取他性命的羯人深惡痛絕,終於一聲令下:「趙人(漢人)百里內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門」「趙人(漢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冉閔親自操刀帶隊,漢人百姓紛紛響應,在鄴城殺掉羯人二十餘萬,屍骨堆積城外,為野狗豺狼所喫。(【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冉閔控制區域內的其他城池,漢人兵將也一齊動手,將轄區內的羯人盡數斬殺。(【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此後,冉閔更自稱大魏皇帝,建立冉魏政權。

石祗聞訊,在襄國自立為趙國皇帝,和冉閔攻戰連年,連遭損失數萬人的慘敗後,被部將劉顯所殺。跟隨他的羯人部眾,也在歷次戰爭中損失殆盡。

石虎眾多子孫中,唯一漏網之魚汝陰王石琨,在後趙殘餘勢力徹底滅亡後,帶著其妻兒投奔江南的東晉,卻被晉朝盡數誅殺,以報從前石勒大肆殺戮晉朝王公大臣、軍民百姓之仇。

因此,石虎眾多子孫,除卻早死者和內鬥自相攻殺者,其餘盡數直接或間接死於冉閔之手,可為定論。冉閔不但摧毀了作為羯人族羣核心的石氏家族,更在發布」屠胡令「的前後,殺了三十多萬羯人部眾,加上此後冉魏和後趙殘餘勢力的攻戰,每戰亦斬首數萬,基本將這個人為捏合、尚未真正成型的罪惡民族扼殺。

到了幾百年後的南北朝時期,割據河南的東魏軍閥侯景,本是北魏邊鎮懷朔鎮人,可能是從前不曾隨石勒、石虎進入中原的羯人後裔,因此其先祖逃過了冉閔作為歷史執劍人的正義審判。

宇宙大將軍:侯景

侯景和東魏權臣高澄不合,被其討伐大軍打得大敗,僅率八百親隨逃奔淮南。梁武帝蕭衍引狼入室、養虎為患,侯景遂起兵反梁,攻破建康,逼死蕭衍,其兵鋒所經之地,殺盡江南門閥和衣冠士族,同時亦大肆縱兵殺掠,屠虐百姓,單是在建康一城就屠殺了四萬戶超過二十萬民眾。

侯景為亂前後不過四年,卻不但令此前穩固統治了半個世紀的梁國四分五裂、土崩瓦解,而且使江南地區淪落到」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的地獄慘景,這場空前劫難對江南文化和社會生產力的的摧毀性打擊,更歷經南朝和隋朝數十年經營之功,才得以緩緩恢復。

侯景的暴行和他造成的空前破壞性,更足以彰顯當年冉閔英雄一怒,盡屠羯胡的果決英明,華夏民族千秋大業至高無上,確是容不得些許遲疑和婦人之仁!

中國古代各個王朝,其實並非真正的單一民族國家,從漢唐至宋明,以胡人之身而願意效忠漢人朝廷、躋身高位者不絕於史。然而,即使是胡族將領可為高官顯貴甚至異姓封王的唐朝,唐詩中照樣大量的「殺胡、斬單於、胡無人」等詞句。

唐太宗李世民一邊接受眾胡部族的「天可汗」尊號,一邊公開對眾臣說「戎狄人面獸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為害」;大唐名相魏徵亦在朝堂論政時稱「夫戎狄人面獸心,弱則請服,強則叛亂」;他們針對和警惕的,就是從晉朝」永嘉之亂"起,讓石勒、石虎一直到侯景這些羯胡寇虜得志時,漢人民眾慘遭殺戮和蹂躪,華夏族羣數百年沉淪的切膚之痛。


冉閔屠胡羯,這是史書記載的事實,眾多史學家考證也確有其事。這一點,題主如果不明白,可以去看史書或者百度。資治通鑒,晉書16國春秋都有記載,具體時間段可以從349年開始看

從310年前後到349年,胡羯在石勒和石虎的先後帶領下建立後趙,縱橫中原各地,先後滅了前趙匈奴政權,滅了代國政權,收服了氐族,收服了羌族。到338年,形成以羯族為中心羌族氐族聯合政權,治下有漢族匈奴鮮卑以及雜胡,勢力達到頂峯,面積南到江蘇境內,北到遼寧省境內,西到陝西境內,東面靠大海。雖然在338年徵討鮮卑失敗,但到349年,後趙一直是北方最強勢力

冉閔,趁349年石虎死後諸子奪嫡,三次出手,更下達殺胡令,奪取後趙政權建立漢家冉魏。到352年五月,一直都在剿滅羯族殘餘,滅了後趙襄國政權後,胡羯基本退出歷史舞臺

可以參考,氐族羌族鮮卑族以及匈奴,這些胡族政權,就算早期戰敗國滅,後期都有復出立國,唯獨胡羯,352年之後不見身影

所以說冉閔滅胡,那是名副其實,而不是有人說

至於200年後的侯景,可以算契胡爾朱一脈,這一脈幾千人在冉閔滅胡時,改了族名,脫離胡羯,帶領族人投靠了鮮卑拓跋部,經過200年發展,出了一個名人,叫爾朱榮,在北魏六鎮起義時崛起,侯景是爾朱榮部將。後來爾朱榮被高歡鎮壓,侯景投靠了高歡,又被高歡兒子捨棄,人品問題,被東西魏同時驅逐,率領8000殘部投靠南梁。又反叛南梁,造成了侯景之亂,南梁人口減少一半,最終北陳霸先鎮壓

以上是歷史大體脈絡,希望有所幫助


這其實是三個問題:1、冉閔殺盡了石虎的子孫嗎?2、殺胡令真的存在嗎?3、侯景與石虎是什麼關係?

這個我說了不算,我們看書上怎麼寫的。正史當然也可以置疑,但在我們成為呂思勉先生或王仲犖先生這樣的大拿前,惟一能做的,恐怕也只有「姑妄言之姑聽之」罷了。


《晉書·載記第七》有「廢鑒(石鑒)殺之,誅季龍(石虎)孫三十八人,盡殪石氏」;

《魏書·列傳第八十三》有「閔乃殺鑒(石鑒)而自立,盡滅石氏」。

石虎一共十三個兒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害。

一曰「盡殪石氏」,一曰「盡滅石氏」,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但通過後文可知,當然有漏網之魚,如石混(石虎末子),永和八年逃往東晉,被殺。

如石祗(石虎,聽說石鑒被殺,自立於襄國,後被部將劉顯所殺,首級送給冉閔,燒為灰燼。

石勒的子孫,早先已被石虎殺盡。

至此,可以說後趙石勒、石虎一系,大概全部斷根。


石勒是羯族,立國後以本族為國族。

冉閔殺胡令之下,共殺二十餘萬。

值得注意的是,史書上並無「殺胡令」的說法,最多也就是類似的「誅胡羯」之命:

閔知胡之不為己用也,班令內外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職悉拜牙門。一日之中,斬首數萬。閔躬率趙人誅諸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翻為野犬豺狼所食。屯據四方者,所在承閔書誅之,於時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後趙所謂「國族」遭遇了滅頂之災。冉閔拯救了漢民族的說法是近10-15年纔有,呂思勉先生的斷代史書《兩晉南北朝史》、王仲犖先生的《魏晉南北朝史》中,都不曾有如是誇大其辭到極點了的言語。

網上如今能搜到的各種殺胡令原文,可以肯定,全都是胡說八道,乃是出自於今人之偽文。

載記中唯一有類似昭告的文字不過兩段:

其一,與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就是這一句使冉閔看出了胡之不為己用。

其二,胡逆亂中原,今已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這是冉閔遣使告晉之語,然而東晉沒答理他。


後趙羯胡雖遭遇了冉魏的無情屠戮,然而任憑怎樣細密的鋒刃下都會有漏網之魚,這簡直是一定的。

一場戰役倘若死亡了90%左右的人口比例,我們就可以說敵人被全殲;同理,一個民族亦然,所謂冉閔屠絕羯胡,也最多隻能達到90%的有效殺傷人數。

冉閔立國後,與石祗無月不戰,他驅逐各氐、羌等族的勢力出趙、魏,使「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這直接促成了氐族入關,建立了前秦。前秦後來成了慕容燕的掘墓人,也算是冉閔間接的為自己報了仇。

羯人所殘餘者,或裹挾在這些流民中,或在趙國荒僻之地不曾被捕殺者,隱姓埋名,生存下來是很正常的事。

查:侯景,鮮卑化羯人。這個說法有王仲犖先生的背書,當然是可信的。

雖然我並沒在《南史》及《梁書》侯景傳中找到相關記載,不過仍然可以肯定的說:侯景與石氏沒有絲毫關係。

侯景出生於503年,此時距離冉閔屠羯已過去了漫長的150餘年。他生於朔方,與高歡相善,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侯景是鮮卑化的羯人,因此我們說他們是鮮卑人其實也無不妥。

而且侯景囚梁武帝蕭衍後,先稱宇宙大將軍(時梁帝驚曰:「將軍乃有宇宙之號乎?」正代表了喫瓜羣眾的心聲),後稱皇帝,立七廟祭七世祖考時:

以漢司徒侯霸為始祖,晉徵士侯侯瑾為七世祖。於是追尊其祖周為大丞相,父標為元皇帝。

一個擁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宇宙大將軍」稱號的男人,一旦為帝,如果真的是石氏之後,你以為他不敢以石勒為祖考嗎?

可見他究竟是什麼族,便連這傢伙自己,也弄不清楚。而吾等看客,猶自嘵嘵,可以一哂。



啊,冉閔,他取代石趙後,讓已經被壓制的羌氐、慕容鮮卑崛起佔據了關中和山東,拓跋氏質子跑回去成立代國,段遼乘機佔據青州,他幹掉乞活軍、摧毀石趙軍事體系後又摧毀了其漢臣體系,最後又去當什麼大單於,並且斷絕了與東晉的聯繫,三年完成這種神操作,確實非常人能做的,說梟雄、說英雄都沒問題,但為什麼會有人說他是救世主?石勒起家的地方在青、兗地區,匈奴劉氏根據地在幷州,石趙宗室控制冀州,後來建立北魏的拓跋部代國,這些地方都不受冉閔控制,還有羯人活著,有什麼不對。


我是「紅雨說歷史」我們來說說侯景是哪裡來的。我們都知道南北朝時期梁朝長達四年的侯景之亂。侯景最開始在北魏,他是羯人,後來鮮卑化了。

我們來說說侯景,侯景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這樣說其實一點不為過。他原來在北魏爾朱榮手底下當先鋒。北魏分裂後,他叛變到了東魏,追隨高歡,成為其左右手。後來侯景與東魏的權臣高澄發生矛盾,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侯景暗中聯絡西魏,表示以領地作為覲見禮物送給西魏。侯景準備向西魏投降,所以以巨大好處誘惑西魏。西魏朝廷知道侯景這個人詭計多端,陰謀善變,為了防止中間出差錯,他們提出侯景要兵權土地一起交。

這樣,侯景陷入了尷尬的處境。東魏和西魏都不準備完全接受他,而且還給他施壓。情不得已,侯景向梁朝求救。梁武帝蕭衍年老,這時已經85歲了,加上利益誘惑,以為有了收復中原的機會,於是接受了侯景,還封他為河南王。

結果,第二年,侯景就和梁朝的貴族蕭正德勾結在一起,趁著梁武帝年老,起兵反叛。他們率軍渡過長江,把建康包圍了4個多月,攻破建康。城內屍體遍野,耄耋之年的梁武帝被關起來,又氣又餓,死去了。

侯景擁立盟友蕭正德為皇帝,感覺名不正,言不順,所以不久他殺了蕭正德,立蕭綱為帝,就是簡文帝。侯景殘暴不仁,居然把人埋在土裡,露出半個身子,讓士兵劈砍取樂,百姓苦不堪言。後來,他用袋子裝滿土壓死了簡文帝,改立蕭棟,整個梁朝被他玩弄於鼓掌。接著,他廢了蕭棟自己當了皇帝 改國號為漢。

揚州刺史陳霸先等向侯景發難,攻破建康,侯景逃跑 ,逃跑中被殺,屍體被分解。

文/紅雨說歷史


從歷史上看,弄清楚幾個問題,冉閔這個人有嗎? 當年胡人殺漢人,喫漢人,姦淫漢女有嗎?歷史上,三道《殺胡令》存在嗎?冉閔是不是發動了漢人,帶著大家消滅了殘暴的胡人,是真的嗎? 如果你不能否定這些歷史存在,就這幾點歷史真實,就完全可以卻定,冉閔是漢族的民族英雄呀?這難道有什麼問題嗎? 至於你說的,他的道德,他的出身,他的殺人放火,他的想當皇帝,他的三姓家奴,這些都是廢話。這妨礙他是漢族的民族英雄嗎? 羅斯福搞婚外戀,斯大林殺人如麻,道德上,都有問題,但他們難道就不是英雄了嗎? 大家批評你的觀點,有什麼不對嗎? 說白了吧,你骨子裡的問題是,總想挑戰漢族的英雄,你在外國待久了,對洋人有一種跪舔的心理,這使得你抬不起頭做漢人了,心理陰暗!


很簡單,

第一,一個政權的力量並不決定在某一個人手裡,冉閔將羯族大部分的人都殺死了,就算留下石虎幾個兒子,他們又能怎麼樣呢?

第二,侯景的確是漏網之魚,但是這也不能怪冉閔,冉閔在殺石鑒,登帝位的時候,他的勢力限於鄴城附近,旁邊還有大量的羯族勢力不聽從冉魏號令,直到冉閔東徵西討,將他們打敗,冉魏的勢力才逐漸擴張,殺胡令才從鄴城附近擴張到其他地區。但是其他地區的大量羯族人還是倖存下來。

第三,無論你說什麼,改變不了兩腳羊的可悲歷史。那樣的歷史朝代裏,總不能只許你少數民族殺我,不許我還手。日本人衝進中國殺了三千五百萬人,中國殺他幾個日本人就他麼要被罵?什麼狗屁道理。只許你殺我,不許我還手。他麼的現在你弱你有理?還有滿清也一樣,去元清吧看看,那些滿遺張口閉口叫囂辛亥革命殺了多少滿人。你弱小的時候被我們殺就是我們犯罪,你當初強大的時候殺我們就是中華歷史的一部分。中華歷史是你家的?廣州滿人,西安滿人,武漢滿人,殺就殺了,不爽先把揚州八十萬的命還回來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