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說下候景的軍隊肯定不止800騎兵,候景一路南下解放奴隸,招募壯丁,總兵力在8000左右,騎兵大約真只有幾百。

至於騎兵為什麼對步兵有優勢,我們要分析下古代戰爭的基本模式:

古代戰爭基本是步兵陣列為主,並非像電視劇中那樣,一羣人沖在一起亂砍,而是兩邊都是排出陣列,以陣列對陣列的形式交戰,只有巷戰情況下容易陷入混戰。(權力的遊戲裡面的戰爭場面比較接近實際情況。)

步兵的陣列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每個步兵都是互相保護的,前列的士兵持盾著重甲保護後列的士兵,後列的士兵持長矛在前列盾牌的保護下殺傷敵人。兩側的士兵也需要持盾持刀保護側翼。在前方步兵方陣的後面是弓兵,攻城武器兵等需要保護的兵種。

這樣的方陣模式,對抗散兵是具有絕對優勢的,散兵的刀槍等武器對前列的重甲士兵無法構成威脅,後列的長矛則可以對散兵構成嚴重的威脅。

到了後期戰爭雙方都採用陣列的模式,進行對抗,戰爭的勝負就在於哪一方可以擊破對方的陣列,把陣列擊潰為散兵,己方的陣列就可以利用陣型的集體優勢,碾壓對方。

想要擊破陣列,要解決2個問題,第一個是需要在沒有掩護的情況下冒著對方的弓箭雨衝到陣前。第二需要有強大的衝擊力,可以刺穿對方前排的重甲步兵的裝甲,或者用衝擊力將重甲步兵沖離位置,產生陣型缺口。

這一點只有騎兵做得到,正常弓箭的有效射程約為100-200米,每5-10秒發一箭,騎兵衝鋒100米-200米,僅需5-10秒時間。也就是說,只要躲過一輪箭雨就能到陣前。

同時前排步兵的甲冑厚重,只有通過馬匹提供的動力加速度,才能刺穿對方的裝甲,或直接通過馬的衝擊力衝散方陣的隊形。對於馬最大的威脅是步兵方陣的長矛,所以騎兵需要配備長矛,矛長度一般為5~6米。在方陣步兵的長矛刺中馬匹之前,騎兵的長矛就刺穿了前排的步兵,沖亂陣型。之後立即回馬重新聚集再次衝擊,而非停下來和步兵陷入混戰。

除了用精度和射速都很差的投石機或者依靠城牆發射弩箭外,騎兵是唯一可以剋制步兵方陣的辦法,高素質的騎兵反覆衝鋒,可以摧垮步兵的防線,將方陣衝擊為散兵,後續的己方步兵方陣迅速跟上即可形成碾壓態勢,讓地方潰敗。

補充一下:

古代步兵對抗騎兵的主要方法:

1、車陣法,把戰車圍成一圈,形成城牆,車上加上各種沙袋增加重量抵禦騎兵衝擊。

2、大量弓箭和弩兵,大量弓箭和弩兵採用類似三段擊的方法,輪流發射產生密集的箭雨,殺傷衝擊中的騎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