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文官被當成武將的事例並不少見,可是文臣都是文弱書生出身,故此也沒能有強大的身體在沙場上建功立業。可是在南朝梁時期,有一名文官出身的武將,他沒有精湛的武藝,他甚至連在馬上射箭的本領都不會,但是他卻爲南朝梁建立下無數戰功,這位將軍就是陳慶之。史書上對陳慶之的記載並不多,唯獨一句聯繫到他的出身的話就是蕭衍對他的評價了,蕭衍曾說陳慶之本來不是將軍的種類,也非豪門貴族之後。

  陳慶之在十八歲的時候就進入官場,可是他到了四十一歲的時候才改爲武將,當時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因爲叛亂不成功遭到朝廷的迫害,爲了躲避朝廷的追殺,元法僧率領徐州駐防士兵向南朝梁投誠。故此梁武帝派遣陳慶之前往接應元法僧,待陳慶之回朝之後,朝廷就加封他爲宣猛將軍,後來陳慶之又護送蕭綜進入徐州,可是半路卻遭到了北魏元延明帶領大軍前來堵截,最終陳慶之還是成功進入了徐州。

  蕭綜趁着夜色逃往了北魏,並且向北魏投誠了。而北魏隨即派遣大軍攻伐徐州,守城將領看到蕭綜不見了,因此徐州城內軍隊一片混亂,最終被北魏大軍攻陷了。而唯獨陳慶之提前察覺到蕭綜的異常舉動,所以他早早地就把自己所屬的軍隊撤出彭城,因此他的軍隊沒有收到半點損傷。後來陳慶之跟隨曹仲宗將軍一同討伐北魏的渦陽,當時梁武帝爲了確保戰爭的勝利,還派遣韋放領兵前去支援他們。

  北魏派遣元昭將軍帶領十五萬大軍前去支援渦陽,當他的先鋒部隊到達駝澗了,韋放卻認爲先鋒部隊必然是北魏軍隊是精銳,如果戰勝了,也會因爲敵軍人數不多而勝之不武,但如果戰敗,那將對樑軍的軍心造成很大的打擊。可是陳慶之卻不這麼認爲,他覺得敵軍經過長途跋涉必然疲憊不堪,如果趁着敵軍還沒有站穩而攻打他,必然會獲得勝利。陳慶之帶領軍隊攻打北魏先鋒部隊,並且陳慶之獲得大勝。

  當渦陽之戰進入白熱化的時候,北魏軍隊在樑軍的後方建造起了十三座城塞,以此來切斷樑軍的後方供給。而曹仲宗覺得後方如果被切斷,那麼大軍將岌岌可危,因此他想要撤軍。可是陳慶之卻不認同曹仲宗撤兵之策,他建議夜襲拔掉北魏軍隊的城塞,後來曹仲宗同意了陳慶之的建議。隨後陳慶之率領軍隊攻陷了四座城塞,並且還迫使渦陽王緯開城投降。剩下的九座城塞得知渦陽淪陷後也全部都紛紛提出投降,陳慶之再一次獲得大勝。

  後來陳慶之趁着北魏國內發生動盪,因此出兵討伐北魏,憑藉幾千士兵在北魏國境內橫掃各地城池,並且還帶領軍隊攻陷了北魏一共三十多座城池。可是因爲陳慶之是孤軍直入,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攻城拔寨是十分危險,後來北魏派遣重兵討伐陳慶之,因爲兵力實力懸殊,最終陳慶之不敵北魏,只能帶着殘兵退出北魏。陳慶之後來還領軍討伐過東魏,可惜也是無功而返。陳慶之雖然不是武將,但是他的後半生卻一直在戰場上度過。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