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旅行,爲的往往不是風景。

  一、巡遊,帝王的另類治國之路。清代嘉慶皇帝東巡泰山,返回路上感嘆道:”道路風景甚佳。“誰料,大臣吳熊光卻說:”皇上此行,欲稽祖宗創業艱難之跡,爲萬世子孫法,風景何足言耶?“


  二、漫遊,文人尋找仕途的通道。


  三、貶謫,官員的心酸悲情之旅。


  四、行商,爲利而起的漫漫長途。



  五、取經,求道高僧的天涯孤旅。


八高僧故事


東千佛洞壁畫《玄奘取經圖》

  大崖東北逾嶺履險。行二百餘里至奔(通論反)穰舍羅(唐言福舍)。蔥嶺東岡四山之中地方百餘頃。正中墊下。冬夏積雪風寒飄勁。疇壟舄鹵稼穡不滋。既無林樹唯有細草。時雖暑熱而多風雪。人徒才入雲霧已興。商侶往來苦斯艱險。聞諸耆舊曰。昔有賈客。其徒萬餘。橐駝數千齎貨逐利。遭風遇雪人畜俱喪。時朅盤陀國有大羅漢。遙觀見之愍其危厄。欲運神通拯斯淪溺。適來至此商人已喪。於是收諸珍寶集其所有。構立館舍儲積資財。買地鄰國鬻戶邊城以賑往來。故今行人商侶鹹蒙周給。從此東下蔥嶺東岡。登危嶺越洞谷。溪徑險阻風雪相繼。行八百餘里出蔥嶺至烏鎩國。

  

  玄奘西行路線圖

  古人行旅之苦,莫過於玄奘西遊和鑑真東渡。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爲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爲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

  全書共記述了玄奘親身經歷的110國和得之傳聞的28國情況,書中對各國的記述繁簡不一,通常包括國名、地理形勢、幅員廣狹、都邑大小、歷時計算法、國王、族姓、宮室、農業、物產、貨幣、食物、衣飾、語言、文字、禮儀、兵刑、風俗、宗教信仰以及佛教聖蹟、寺數、僧數、大小乘教的流行情況等內容。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爲化作身千億,散向峯頭望故鄉。

  柳宗元的詩,象懸崖峻谷中凜冽的潭水,經過沖沙激石、千迴百折的過程,最後終於流入險阻的絕澗,渟滀到徹底的澄清。冷冷清光,鑑人毛髮;岸旁蘭芷,散發着幽鬱的芬芳。但有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會把它激起跳動飛濺的波瀾,發出淒厲而激越的聲響,使人產生一種魂悸魄動的感覺。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蘇軾

  彷彿曾遊豈夢中,欣然雞犬識新豐。吏民驚怪坐何事,父老相攜迎此翁。

  蘇武豈知還漠北,管寧自欲老遼東。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

  與友蘇軾

  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殆與長子邁決,已處置後事矣。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當作墓。乃留手疏與諸子,死則葬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乃東坡之家風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蘇軾

  參橫鬥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古代官員的貶謫,造就了獨具特色的貶官遊和貶謫文化。

  

  入蜀記(選)陸游

  (十月)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門關,僅通一人行,天下至險也。晚,泊巴東縣,江山雄麗,大勝秭歸。但井邑極於蕭條,邑中才百餘戶,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無片瓦。權縣事秭歸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來,皆蜀人也。謁寇萊公祠堂,登秋風亭,下臨江山。是日重陰微雪,天氣飂飃,復觀亭名,使人悵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嘆。遂登雙柏堂、白雲亭。堂下舊有萊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複,秀麗可愛。白雲亭則天下幽奇絕境,羣山環擁,層出間見,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欄外雙瀑瀉石澗中,跳珠濺玉,冷入人骨。其下是爲慈溪,奔流與江會。餘自吳入楚,行五千餘里,過十五州,亭榭之勝無如白雲者,而止在縣廨聽事之後。巴東了無一事,爲令者可以寢飯於亭中,其樂無涯,而闕令動輒二三年,無肯補者,何哉?

  《入蜀記》是陸游入蜀途中的日記,共六卷。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作者由山陰(現在浙江紹興)赴任夔州(現在重慶奉節一帶)通判(知州的佐理官)。閏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運河、長江水路前往,歷時五個多月,於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達夔州任所。路上每天寫日記(很少幾天只記日期而沒有記事),記一天經過什麼地方,遊歷或舟中所見,會見什麼人等。較多的是寫景物,寫觀感,間或考證古聞舊事。往往隨作者興之所至,如行雲流水,涉筆成趣,尤其是所寫景物和觀感,簡練優美,多富有詩意。

  

  徐霞客遊記(選)

  已而,同上水者又五六舟,亦隨泊焉。其涯上本無村落,餘念石與前艙所搭徽人俱慣遊江湖,而艾又本郡人,其行止餘可無參與,乃聽其泊。迨暮,月色頗明。餘念入春以來尚未見月,及入舟前晚,則瀟湘夜雨,此夕則湘浦月明,兩夕之間,各擅一勝⑩,爲之躍然。已而忽聞岸上涯邊有啼號聲,若幼童,又若婦女,更餘不止。衆舟寂然,皆不敢問。餘聞之不能寐,枕上方作詩憐之,有“簫管孤舟悲赤壁,琵琶兩袖溼青衫”之句,又有“灘驚回雁天方一,月叫杜鵑更已三”等句。然亦止慮有詐局,俟憐而納之,即有尾其後以挾詐者,不虞其爲盜也。迨二鼓,靜聞心不能忍,因小解涉水登岸,靜聞戒律甚嚴,一吐一解,必俟登涯,不入於水。

  呼而詰之,則童子也,年十四五,尚未受全發,詭言出王閹之門,年甫十二,王善酗酒,操大杖,故欲走避。靜聞勸其歸,且厚撫之,彼竟臥涯側。比靜聞登舟未久,則羣盜喊殺入舟,火炬刀劍交叢而下。餘時未寐,急從臥板下取匣中游資移之,越艾艙,欲從舟尾赴水。而舟尾賊方揮劍斫尾門,不得出,乃力掀篷隙,莽投之江中,復走臥處,覓衣披之。靜聞、顧僕與艾、石主僕,或赤身,或擁被,俱逼聚一處。賊前從中艙,後破後門,前後刀戟亂戳,無不以赤體受之者。餘念必爲盜執,所持衣不便,乃並棄之,各跪而請命。賊戳不已,遂一涌掀篷入水。

  入水餘最後,足爲竹纖所絆,竟同篷倒翻而下,首先及江底,耳鼻灌水一口,急踊而起。幸水淺,止及腰,乃逆流行江中,得鄰舟間避而至,遂躍入其中。時水浸寒甚,鄰客以舟人被蓋餘,而臥其舟,溯流而上三四里,泊於香爐山,蓋已隔江矣。還望所劫舟,火光赫然,羣盜齊喊一聲爲號而去。已而同泊諸舟俱移泊而來,有言南京相公身被四創者,餘聞之,暗笑其言之妄。且幸亂刃交戟之下,赤身其間,獨一創不及,此實天幸。惟靜聞、顧奴不知其處,然亦以爲一滾入水,得免虎口,資囊可無計矣。但張侯宗璉所著《南程續記》一帙,乃其手筆,其家珍藏二百餘年,而一入餘手,遂罹此厄,能不撫膺!其時舟人父子亦俱被戳,哀號於鄰舟。他舟又有石瑤庭及艾僕與顧僕,俱爲盜戳,赤身而來,與餘同被臥,始知所謂被四創者,乃餘僕也。前艙五徽人,俱木客,亦有二人在鄰舟,其三人不知何處。而餘艙尚不見靜聞,後艙則艾行可與其友曾姓者亦無問處。餘時臥稠人中,顧僕呻吟甚,餘念行囊雖焚劫無遺,而所投匣資或在江底可覓。但恐天明爲見者取去,欲昧爽即行,而身無寸絲,何以就岸。是晚初月甚明,及盜至,已陰雲四布,迨曉,雨復霏霏。


  爲旅遊而旅遊的徐霞客,是史上特例。《徐霞客遊記》是”最純粹“的旅行記。

  年輕的徐霞客告別了書齋生活,掙脫了仕途功名的束縛,開始實現兒時的夢想。他22歲就開始外出旅遊,歷經34年,直到生命結束爲止。他先後遊歷了大半個中國,足跡遍於華東、華北、中南、西南,包括今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及雲南等16個省,遍及北京、天津、上海3市。踏遍泰山、普陀、天台、雁蕩、九華、黃山、武夷、廬山、華山、武當、羅浮、盤山、五臺、阻山、衡山、九異等名山,;遊盡太湖、民江、黃河、富春、閩江、九鯉湖、錢塘江、瀟水、湘水、鬱江、黔江、黃果樹瀑布、盤江、滇池、洱海等勝水。

  《徐霞客遊記》是以日記體爲主的中國地理名著。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徐霞客在遊歷過程中曾經多次遭遇險境,這已經遠遠超越了遊玩的境界,而是徹徹底底的探險、冒險了。他的這種執着被現代的旅行家們稱爲“徐霞客精神”,而徐霞客其人也成爲那些富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的旅遊愛好者們所推崇的對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