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一間餐廳至少要吃過三次才會列入美食清單。原因有二: 一是能夠吃過三次還覺得好吃,那麼也算經得起考驗, 值得紀錄。另外一個原因很務實,一個人一次吃得有限,得多吃幾次才能夠蒐集足夠的資料照片, 判斷是否值得推薦。唯有這個192層酥皮的招牌蛋塔,是第一次吃了之後,就覺得應該會有第二、三、四、五、很多次的。

檀島 192層酥皮蛋塔20180916

「檀島香港茶餐廳」1940年開立在香港青山道,這歷經了數十年的香港茶餐廳的好味道,積極的進軍海外市場,也在台灣展店。位於中山捷運站 南京西路 新光三越地下一樓是在台灣的3號店。分三個用餐時段: 上午11:00-14:00  下午茶14:00-17:00   晚餐17:00-21:00, 僅能在現場排隊,並未接受訂位,目前也無提供外帶 (店內用未吃完可打包)。

入口處可以持接看到師傅在製作蛋塔、菠蘿油.....甜點點心。店內採用平板點餐,因此點蛋塔時如果想要先用正餐再吃蛋塔,記得在平板點單送出之前,在 (修改) 欄位中註明 (後送)  那麼,就可以讓蛋塔晚點上桌,保持微熱的溫度,微熱吃更好吃 (雖然冷、熱吃風味皆宜) 。

一個人好吃的第一名推薦: 192層「酥皮蛋塔」 (NT35 /1顆    NT100/3顆)

檀島蛋塔實作

第二名推薦一個人好吃的, 是「脆皮燒肉撈麵」  (出乎意料之外嗎)   

整體來說,我覺得檀島茶餐廳的燒味 (燒肉、油雞、叉燒、燒鴨 ) 要比它的港點出色許多。但是單點一份燒味NT 250 \ 雙拼 NT320, 對一個人來說有點太過奢侈。但點一碗脆皮燒肉撈麵 NT180,雙拼的撈麵大概是NT200左右。湯頭十分清爽, 和以前吃過港式湯麵總有一個很特別的味道不同,還可以按自己組合不同的燒味。我個人喜欉皮燒肉,油雞也很不錯的。

檀島 燒肉撈麵

來到檀島茶餐廳,就選擇港式燒味吧~~
兩個人可以選擇雙拼,人多就來個大四喜 (燒肉\叉燒\油雞\燒鴨) 每一種都嘗一嘗。推薦! 不過, 可能是剛開幕, 兩次點的燒肉油雞雙拼, 份量感覺不大一樣。

檀島燒臘-燒肉油雞雙拼

 

一個人好吃的第三名 可以試試「豉油皇炒麵」或者「XO醬豬扒公仔麵」

無論是廣式的「豉油皇炒麵」- 麵體是屬於微硬的廣式炒麵,或者麵體較軟的「XO醬豬排公仔麵」, 都有大量的洋蔥、豆芽、韭黃、蔥段和彩椒拌炒。味道略重,

檀島 豉油皇炒麵

「XO醬豬排公仔麵」因為有XO醬拌炒,香鹹但不辣。豬扒也挺有港味 (偏鹹)。整體來說,味道還不錯。

檀島 豬扒炒公仔麵

至於, 茶餐廳應該有名的港點,試過了幾款:  蝦餃、蝦仁腸粉、XO醬蘿蔔糕、豉汁蒸排骨...  價位中等和一般港點飲茶餐廳相近。
整體來說,感覺檀島的港點沒有燒味來得出色。碰過一次蝦餃皮蒸太軟、還有一次蘿蔔糕太硬。但純屬個人口味。

檀島 港點 (上:鮮蝦腸粉 左下: XO醬降蘿蔔糕  右下: 豉汁排骨)

另外,  檀島茶餐廳也有提供熱炒,包括脆皮炸子雞、避風塘軟殼蟹、腐乳高麗菜或空心菜...等等料理。熱炒一盤的份量不算太多,依照個人喜好點菜再加碗白飯 (NT20)。剛端上桌的「蒜香炸排骨」NT330, 剛起鍋的熱油讓蒜香的香味四溢。可不要被紅色的粉末嚇著了,其實不辣,只是蒜粉而已。

檀島 蒜香排骨

茶餐廳, 除了蛋塔,還有菠蘿油,法式多士...等甜點。但這種「酥皮式」的蛋塔, 其實是小時候對於港式飲茶中蛋塔記憶的味道。跟麵包店裡賣的「台式蛋塔」,或者曾經大賣的「葡式蛋塔」,或者口味推陳出新的「肯德基蛋塔」,就是不一樣。多層的酥皮故意做得不是太甜。反而襯托出蛋塔餡的甜味。趁著空檔來吃個港味的酥皮蛋塔吧。

1940年成立香港青山道.JPG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