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調查公司歐睿發佈2019全球快速消費品100大品牌榜單,許多我們生活中常見品牌,幾乎都有上榜。

  圖片來源:億歐(黃色字體爲中國品牌)

  榜單的排名是以各個品牌在2017財年的全球零售銷售額爲依據。

  入選的品牌大都以包裝食品、美護品牌、軟飲品牌爲主。其中可口可樂、百事和雀巢名列前三位;康師傅、蒙牛、伊利、金龍魚、加多寶、娃哈哈、雙匯共七個中國品牌入選該榜單。這份榜單也顯露了許多新鮮的現象和趨勢。

  從榜單上看,軟飲料在快消品行業中有着重要地位,上榜的大部分是軟飲品牌,而可樂則佔據了霸主地位;另外,隨着寵物經濟和顏值經濟的崛起,許多頭部品牌開始在榜單中出現。

  中國品牌的表現也十分亮眼。值得注意的是,之前一直被唱衰的方便麪巨頭康師傅以及涼茶之王加多寶強勢入榜,國產老品牌們煥發出新的生機。邦哥從中挑選了5個受關注的品牌或行業,分析其上榜背後的原因以及體現出來的規律。

  “肥宅快樂水”依舊稱霸全球

  但已不再是當年的模樣

  TOP 1:可口可樂

  TOP 2:百事可樂

  在這份快消品牌100強的名單裏,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穩穩地佔據了前兩名。

  作爲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肥宅羣體”快樂源泉的可樂,自發明至今130年來,一直佔據着飲料界的霸主地位。

  同樣作爲可樂巨頭的百事和可口,這兩家公司自誕生起便“相愛相殺”了一百多年,從廣告、LOGO、口味到包裝,只要兩家公司一撞上,總能引起粉絲們的一場世紀大戰。

  最常見的,就是這對紅藍CP的廣告創意“互掐”,在他們持續了一百年的“大亂鬥”中,還屢屢碰撞出驚人的火花。

  可口可樂擅長各種創意互動,尤其是在包裝上。

  喝個可樂也能自拍

  2013年,可口可樂推出暱稱瓶,暱稱中有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帥等等

  只要將瓶身包裝紙輕輕一拉,就會摺疊成一朵絲帶花的拉花瓶

  相比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廣告則是巨星堆積。從MJ、麥當娜、羅納爾多、碧昂斯、王菲……到劉德華、古天樂、蔡依林、周杰倫、羅志祥……百事可樂全明星戰略,覆蓋了幾代年輕消費者,這些明星們代言的廣告也成爲許多人的青春記憶。

  然而光環不是永恆的。隨着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消費者開始注重養生,“左手保溫杯,右手枸杞”儼然成爲一種新常態,可樂等碳酸飲料逐漸被冷落。

  根據2017年的財報顯示,可口可樂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2.48億美元,同比下滑81%。與此同時,百事可樂同樣慘淡,2017年實現淨利潤48.57億美元,同比下滑23.26%。

  圖片來源:公共食談

  隨着業績持續下滑,百事和可口這對難兄難弟也開始攜手走上轉型之路。這兩年,可口可樂圍繞“健康”進行大量產品創新,先後推出健怡可樂、零度可樂等產品。

  從茶飲到酸奶,從咖啡到果汁,2018年可口的多次收購動作也傳達出一個信號:去碳酸化、多元化、健康化。

  它的好兄弟百事可樂除採取與可口可樂相似的“低糖”路線推出“輕怡可樂”外,還提出健康倡議計劃,除常規碳酸飲料外,到2025年將推出一系列“每日營養”產品。

  隨着新一代消費者崛起,當年的肥宅快樂水要如何吸引這一代受衆,成爲兩大巨頭面前的一道新的難題。

  一手打造“網紅李佳琦”的歐萊雅

  繼續穩坐全球化妝品龍頭位置

  TOP 5:巴黎歐萊雅

  在榜單的前五名,還闖入了法國美妝品牌巴黎歐萊雅,另外歐萊雅旗下的卡尼爾、美寶蓮、蘭蔻也整整齊齊的入了榜,分別排在第29名、第35名和第42名。

  對於大多數女性粉絲來說,這些品牌名並不陌生,其實它們都是出自同一家公司,歐萊雅集團。

  歐萊雅集團是法國的化妝品公司,創辦於1907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妝品集團,旗下擁有將近500多個品牌。其中巴黎歐萊雅、蘭蔻、美寶蓮紐約、YSL聖羅蘭美妝、阿瑪尼美妝、科顏氏六大品牌躋身10億俱樂部。

  在《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歐萊雅化妝品帝國的繼承人弗朗索瓦絲 貝當古 梅耶爾,憑藉490億美元身價成爲2019年的“世界女首富”。

  圖片來源:胡潤百富

  在“顏即正義”的今天,已有百年曆史的歐萊雅,憑藉電商和中國市場繼續稱霸化妝品行業。

  伴隨着中國護膚和彩妝市場的發展,2015年,歐萊雅中國成爲集團全球第二大市場。

  而它之所以在中國市場披靳斬棘,一方面得益於買買買的資本戰略(1964年收購蘭蔻、2002年收購植村秀、2008收購YSL美妝),用本土品牌收割本地市場,另一方面則是高中低端產品的全線佈局。

  同時,電商也是推動歐萊雅銷售的重要推手。2016年,歐萊雅電商部成立,目前歐萊雅中國的業績中有超過35%來自於電商的渠道,同時電商版塊歐萊雅在美妝行業排名第一,在2018雙十一的時候衛冕雙十一銷售額排行榜首位。

  通過電商,歐萊雅也接觸“小鎮剁手狂”這部分族羣,從而更深入到中國市場,而最能驗證這一理論的是YSL聖羅蘭美妝的業績表現。

  2016年10月,歐萊雅集團旗下品牌YSL美妝的一款限量版口紅,一夜之間刷屏微信朋友圈,在國內一個知名網購平臺上,該口紅套裝的價格最高甚至被炒到原價的20倍。

  圖片來源:歐萊雅官方微博

  而在去年,歐萊雅開始發力新零售。網絡主播李佳琦的走紅便是該戰略的一大成果。

  李佳琦目前是歐萊雅的BA(美妝顧問),也是天貓排名前三的超級主播。李佳琦創造過很多驚人的數據。今年三八婦女節,李佳琦在淘寶上一場直播觀看量達到18.93萬,成交23000單,成交金額353萬。

  圖片來源:微博

  如今的歐萊雅憑藉電商新零售成功轉身,不僅讓品牌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更爲後來者提供了許多能行得通的道路。

  賣不動方便麪的康師傅

  打了場漂亮翻身仗

  TOP 12:康師傅

  康師傅是該榜單排名最靠前的中國品牌,憑藉80-90億美元的品牌價值位列全球第12名。回首康師傅走過的30年曆程,那也是一段波瀾壯闊的商業史。

  1991年,康師傅創立。到1995年,憑藉康師傅紅燒牛肉麪,康師傅的銷售額達到24.5億元。

  圖片來源:康師傅官方微博

  在方便麪大獲成功後,康師傅開始進軍飲料界,並生產“康師傅米餅”一類的食品。1996年,康師傅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達到1400億港元。

  2013年成爲康師傅方便麪的高光時刻。據世界方便麪協會統計,當年中國方便麪年銷售量達到462.2億份,而康師傅獨佔銷量47.4%。

  坐擁一個龐大的方便麪帝國,對於外界的巨大變化,康師傅的感知和應對是遲鈍的。就在康師傅的巔峯之年,外賣行業如雨後春筍般飛速發展,一步步攻城略地,康師傅持續了十幾年的榮光,散落一地。

  根據世界方便麪協會數據顯示,2013-2016年,中國方便麪需求量連續下滑,年銷量從462.2億包跌至385.2億包。

  康師傅也損失慘重,其近年股價最低點處在2016年8月3日,僅報收6.387港元,相比此前較高點2014年8月14日報收的22.622港元,兩年裏股價蒸發約735億人民幣。到2016年,康師傅已經歷3年營收下滑,4年淨利潤下滑。

  此時,外賣行業的發展也出現許多痛點,例如食品安全存在隱患、補貼相對減少……方便麪重回大衆視線,整個方便麪行業也因此也開始漸漸回暖。2017年,方便麪市場整體銷量增長0.3%,銷售額增長3.6%。

  一直活在唱衰聲中的康師傅,也在採取各種措施應對外賣帶來的衝擊。去年11月,康師傅推出了EXPRESS速達麪館等高端新品,產品的目標人羣是追求生活品質的高端人羣,平均售價約爲25元一碗。

  康師傅也推出番茄鮮蔬面等多元化的泡麪產品,從幾元錢、十幾元錢、二十幾元甚至更高的價位上進行產品佈局。

  近日,康師傅也發佈了去年的“成績單”。2018年,康師傅收入爲606.86億元,同比增長2.94%,方便麪業務收入爲239.17 億元,同比成長5.73%。

  2018年,康師傅已經完成世代交替,老一代元帥退出,新一代管理者進入。新零售時代,康師傅的創新之路還有很長,泡麪與外賣的戰爭也正式進入下半場,康師傅們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5000萬擼貓、擼狗大軍到達戰場

  寶路等寵物食品榜上有名

  TOP 31:寶路

  TOP 68:偉嘉

  老巨頭在尋求出路,新選手已準備就緒。正當可樂巨頭們面臨轉型危機時,寵物行業伺機而起。

  在軟飲料和包裝食品巨頭的重重包圍下,寶路、偉嘉、普瑞納喜躍等寵物護理品牌成功入榜。其中瑪氏旗下的寶路佔據第31名,同屬於瑪氏的偉嘉則排名第68名。

  根據粗略計算,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寵物,每天食用寶路和偉嘉的寵物食品。

  50多個品牌,2000多家寵物醫院,看似是靠德芙掙錢的瑪氏,實際上寵物服務纔是它最大的利潤來源。

  僅是瑪氏的寵物食品,其銷售額就從2012年的183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20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1400億元。

  在瑪氏的千億銷售額的背後,是萌寵經濟的飛速崛起。

  根據第一財經發布的《寵物食品行業趨勢報告》顯示,在2018年,貓主人達到了2258萬人,狗主人爲3390萬人。2017年我國人均單隻寵物的年消費爲4248元,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增加至5016元。京東平臺最近三年數據顯示,寵物消費始終保持100%以上增長,且有持續上升趨勢。

  寧願自己喫不飽,也要貓主子喫得好,鏟屎官們對寵物的愛推動了一個巨大的消費風口。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

  其中,線上寵物食品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其中貓糧增速顯著,不論是剁手頻率還是剁手“金力”,貓糧消費者均強於狗糧消費者。

  除了貓糧、狗糧,寵物護理也是寵物消費的一大部分,越來越多的寵物主願意支付更多費用爲其寵物提供更似“家人”般的生活方式。

  根據狗民網推出的《2018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的寵物用品消費中,狗用品的犬主人均消費額爲1826.7元,貓用品的貓主人均年消費額爲1721.2元,其中玩具、項圈、貓砂等成爲犬貓主人年消費金額最高的用品。

  僅從這些數字看,寶路這類寵物護理品牌的上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打敗娃哈哈和雙匯

  加多寶成意外驚喜

  TOP 55:加多寶

  在上榜的中國品牌中,加多寶可謂是最大的意外驚喜。

  加多寶和王老吉那些年的“商標之爭”,回想起來讓人不勝唏噓。

  2012年,王老吉決定收回加多寶對“王老吉”商標的使用權。此後,加多寶開始了走上了漫長的品牌更換之路,而王老吉也開始了長達五年的訴訟之旅。從商標使用權到包裝再到廣告語,雙方對簿公堂高達20多次,涉及金額超過50億元。

  在加多寶官司纏身的同時,還陷入了高層動盪、員工縮減、負債停產等一系列的動盪,但加多寶仍舊憑藉40-50億美元的品牌價值進入前60強,並且遠超娃哈哈和雙匯。加多寶是如何一步一步逼退王老吉的?

  廣告營銷是加多寶翻身的一大利器。“全國領先的紅罐涼茶現在改名加多寶”,“怕上火現在喝加多寶”,“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加多寶的紅罐王老吉被迫改名加多寶,但利用自己多年經營的渠道還有營銷經驗,很快把加多寶三個字打出了名氣。

  加多寶的營銷團隊不僅在廣告文案上甩出王老吉幾條街,在投放渠道,更是犀利精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