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吐槽一句,作為本書主人公在15卷封面中出現1.5次,真有排面啊

非常對不起,原文引用太多了,我覺得寫更多自己的話會讓人厭惡,費力不討好的事……如果真的有人願意看請告訴我再補充

剛剛看完小說的時候,其實很早就想細細整理一下,奈何文筆有限,一兩千字說不清道不明;有的問題需要用,寫進回答里也沒人看的明白,寫個文章更沒人看;當初我也覺得是不是大家也是如此認為,因此刻意留意,但是至今也沒看到這一方面的內容,我的觀點也是受到許多前人文章的不同觀點影響,在此一併感謝。寫這篇1w3文章(寫的什麼玩意?我都看不起我自己)的動機主要來自 @十又土 的一篇 孤獨還是真誠?關於八幡追求和成長的討論

這樣強行掩飾,將與平常不同的自己,與獨處時的自己相異的一面展示著,難道不就是虛偽嗎。

通過這樣種種努力贏得的愛情,能夠稱作是可以真正地對自己、對真實的自己的愛情嗎?

為了被喜歡為了被愛而改變的自己,是否可以稱作自己——我不清楚。若這是偽裝出來的, 總有一天會破裂的吧,若在本質上變化了那就不是原來的自己

一個角色,可以在人前用演技、用謊言欺騙他人,也可以在人後用思考、用語言欺騙自己與上帝(讀者),那麼何為真實?我想,對自己毫無強迫的行動、能夠脫口而出的言語以及無法磨滅的人性,就是唯一的真實。

我不太相信人會成長或者變化。甚至覺得人的本性是自始至終都不會改變。我認為,人只是會掩飾自己,偽裝自己,學會和他人保持適當的距離。為了做到不互相憎恨,硬是偽裝起來,裝作什麼都沒看見那樣吧。我也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是否正確。

說多了,本著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我將細細分析,惡 意 引 導(劃掉)過 度 解 讀(劃掉)斷 章 取 義(劃掉)循 環 論 證(劃掉)無 端 揣 測


從未信仰孤獨,只是厭惡自己;終未尋求真物,仍舊懷抱希望

說比企谷·不開心·八幡信仰孤獨我是非常不同意的,問過戶冢了嗎?問過小町了嗎?

言歸正傳

信仰指對某種思想或宗教及對某人某物的信奉和敬仰,並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孤獨已經上升到行為準則了,不是挺像比企谷嗎?對對對,孤零零就是選擇孤獨的「結果」,那麼他本人是如何看待呢?

「無所謂。」

從一開始就沒有追求過孤獨,或者說追求的從不是孤獨,而是將真正的追求以獨自一人完成,在第一卷的末尾 重寫的作文中 明說了,先是闡述了自己孤零零的所作所為,然後順暢的寫下了...

但是我卻對此沒有一絲遺憾,不如說這是我的驕傲。

我很享受。

頻繁前往圖書館讓我能把大長篇的科幻小說讀完,在夜裡對偶爾從廣播里傳來的主持人聲音著迷,在由文本支配的龐大電子海中發現能溫暖人心的文章,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每天如此度過才能發現,才能相遇。我為這一個個相遇發現而感謝感動的落淚,卻絕對沒有悲傷的眼淚。我不會否認,如此渡過的這些時光才是該被稱為高一的青春年華。我非常堅信。並且這份信念從今往後也不會改變吧。

孤獨一人的狀態,是比企谷享受生活的副產物;

  • 恰巧因為日常著迷的事物,沒有朋友也無妨
  • 完全放棄維持人際關係,用全部精力投資自己而無需遷就他人
  • 觀察、學習、思考,提升思想高度 人生境界
  • 越深刻越偏執,越偏執越孤獨,越孤獨越深刻

但孤獨,可以看作是比企谷對這個世界的溫柔;

人必須只能在自己可以出手的範圍內給予依靠。既然不能順利的支持著誰、就不能使人收下支持。變成一起倒下的話、就會變成踐踏向我伸出了手的人的溫柔的事。變成踐踏依賴我的人的信任的事。孤獨者以不給別人添麻煩般的活著為信條以沒有成為誰的重擔的事自傲。因此、自己自身就可以設法解決大部分的事是我的驕傲所以、不會依賴任何人、不會讓任何人依賴。如果說僅有一個的例外的話、就是家族左右的東西嗎。只有對家族添了怎麼樣的麻煩都沒關係。我被添了怎麼樣的麻煩都沒關係。以家族為對象的話、溫柔和信賴、可能不可能都可以拋開不提、沒有任何猶豫的伸出手、沒有顧慮的依靠。

孤獨,也是比企谷對自身能力的無知;

「協力」與「信賴」恐怕遠比我所想像的更沒有溫度。有些事情可以獨力完成,也有些事情只能獨力完成。學會如何不帶給別人麻煩,才能夠依賴別人;一個人有辦法生存之後,才有資格跟別人走在一起。能夠獨立生存,凡事都能靠自己者,想必也能跟別人並肩而行。

孤獨,更是比企谷一種不成熟的自我意識過剩。

只要稍微打個招呼就會胡思亂想,要是互相發簡訊,心中還會起波瀾,接到對方來電的那一整天,都會對著來電記錄傻笑,可是我知道,那只是溫柔,對我溫柔的人對別人也同樣溫柔,這種事差點就忘記了,如果說真相是殘酷的,謊言肯定是溫柔的,所以溫柔是謊言,一次又一次期待,一次又一次落空,不知從何時開始,便不再懷抱希望。

綜上所述,孤獨既不是比企谷八幡的最終目標,也不是他堅守的行為準則,無論信奉。以此為前提,其後文行動才能成立。

孤傲?孤高?不幸的是,比企谷八幡有多少自負就有多少自卑。正是因為其對於人性黑暗的厭惡、扭曲社會的失望、人際關係的脆弱「了解之深刻」,而極度厭惡自己無法改變的人性,討厭任何人都沒有討厭自己這般如此強烈。但其實誰都明白,並沒有認為的那麼黑。但畢竟人是不可能輕易改變的。

人是不可能輕易改變的。這是我一貫的想法。如果因為什麼原因讓自己輕易地改變了,那麼本來的自己就不是真正的自己吧。自我,以及擁有自我意識的人總是拒絕變化的。保持自我的統一性,這是人類所應有的姿態。即便如此還想要改變的話,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從高處落下摔得粉碎,讓自己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痛苦。於是這次本能地要迴避那種痛苦。這種行動只是讓人看起來像是成長了而已。但是,成為常態的行動會逐漸地成為自身定義的一部分。我們只能通過一個人的行動,來判定他的人格。客觀的評價也就是對行動的評價。因此,以本能的迴避作為開端,或許會成為客觀變化的徵兆。即便本質並沒有發生變化。思考會成為言語,言語會成為行動。然後,行動會成為習慣,習慣會成為性格。我們是根據一個人的表現來評價他的。話語行動習慣。周圍的人根據這些東西來判斷每個人的性格和人格。

我敢說,十二歲的孩子如果天天看太宰治、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三人及同時期作家的小說,還能看懂的話,那麼這個孩子的青年時期乃至成人無疑是昏暗的、沒有希望的。在孩子潛意識裡,根本不會認為這是批判手法的成人童話、反倒將其當做紀實性的敘述。根據就是我,這麼活著真的很累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朱永新

  • "我想死,我必須得死,活著便是罪惡的種子"——太宰治
  • 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制度作了尖銳的嘲諷。夏目漱石
  • 一生堅持對明治社會的批判態度。芥川龍之介

魯迅早年留學時受到的影響很深


  1. 比企谷八幡口中的「真物」是什麼?
  2. 為什麼突然公開宣布渴望「真物」?
  3. 是否有尋求的理由?
  4. 其沒有明說真實目的是什麼?
  5. 比企谷對於「真物」的態度是什麼?
  6. 為何比企谷八幡要提出「真物」這一概念?

それでも,おれは本物が欲しい

即使如此,我也想要真物

1.一種人與人之間真正的相互理解。無需言語,無需表情,無需動作,無需眼神,兩個人什麼都不需要多做,只要相遇,就能真正相互了解,不需刻意維持,無論發生什麼,這份相互了解都絕對不會被破壞。

「不說出來的話,便沒有人知道」這句話人人會講。他們壓根兒不了解,有些事情要說出口,必須承受相當大的痛苦,便把這句一知半解、不知從哪裡聽來的話搬出來用。世界上還有許多事情即使說了,對方也不會了解;也有些事情會在說出口的瞬間,毀壞得再也無法復原。「自己說出口了,所以對方一定會了解的想法,是一種傲慢、是發話者的自我滿足,以及聽者的自以為是。基於許許多多的原因,把話說出口後,不見得代表雙方一定能理解。因此,我想要的並不是話語。不用說出口便希望有人了解,終究只是幻想。

不用說出口便希望有人了解,是幻想。而無需做些什麼就能真正相互理解卻是存在的,就如我很久之前的一篇關於真物的回答中提到「存在,別期待」。

這種情況絕對不可能發生,我心裡清楚的很;這樣的願望,只存在我無法企及之處。

2.比企谷八幡迫切需要得到幫助,但沒人能把話講明白也沒人能把話聽明白,各自的目標方法都不一致,現在這樣的侍奉部沒辦法合力解決高中合作的委託,只會相互猜疑相互連累,關係也愈發緊張。

雪之下很少把一件事說清楚,由比濱也常用含混不清的話把事情帶過。我自己則動不動想揣測別人的話中之意。所以就算當初雪之下直接表明參選學生會長,我恐怕也不會只從字面上理解。我想,我照樣會把其他要素列入考慮,想辦法探究她的真意。到頭來,我還是走向錯誤一途。

3.正是因為比企谷八幡出現了對侍奉部的自覺,試圖直面內心,才會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真的傷害到了自己在乎的人。

人只要存在這個世界,便難免在不自覺中傷害到其他人。不只是活著,連死去以後,傷害都持續發生著。與人產生關係,傷害便連帶出現;即使刻意避免產生關係,也難保對方不會受傷…假如對方一點都不重要,我也不會注意到自己造成的傷害。重要的在於『自覺』。正是因為珍惜對方,我們才意識到傷害了對方。珍惜一個人,意味著做好傷害對方的覺悟。

上次也是找了妹妹當擋箭牌喲,而為了避免偽物再次造成傷害,我們需要真物,這就是行動的理由吧。

這樣的三言兩語訴說得了什麼?就算說出口,對方也不可能明白。既然如此,仍然執意說出口的話,不是自我滿足還會是什麼?或者說,這正是我們恨之入骨的欺瞞,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的偽物。

4.然而,我認為這次只是聰明的比企谷也為了應付當前局面的一種暫時性妥協,忽略當前能夠處理的問題而提出新的無法處理的問題來掩飾,轉移矛盾,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問題。

因為,「真物」是無法尋求的,比企谷八幡說了一大堆看似非常深刻的話,然後呢?沒有然後了,把三個人都說的沒有了辦法,雪之下拋下一句「我無法了解,對不起」痛苦的去樓上喝風。空中走廊一番風景

「你所說『真物』,究竟是什麼?」(雪之下)

「我也...」(比企谷)老實說,我自己也不知道,這是我從來沒有看過、沒得到過的東西,所以無從形容是什麼樣子,其他人更不可能明白。儘管如此,我還是打從心底期望。

由比濱見我遲遲答不出來,向前踏出一步,將手輕輕放上雪之下的肩膀。

「沒有關係,小雪乃。」(由比濱)「....什麼沒有關係?」(雪之下)她不好意思地害羞笑起來。「其實,我也不太了解....」(由比濱)

就像我說了一大堆蘋果怎麼好怎麼好,然後我想要蘋果。別人問我問蘋果是什麼?答:梨樹上摘不到得,因為我沒見過所以也不知道。?????打個比方而已

但是歪打正著吧,我覺得接下來由比濱和雪之下真的朝著「真物」發展了;

總武高中和海濱綜合高中的委託也是侍奉部全員接了,可以說比企谷的目標基本達成。

5.為什麼要用「即使如此」而不用「所以」,就是因為比企谷八幡明白這是無法渴求之物,甚至可以說越是努力越難以獲得,是一個順水推舟極其自然的事情,可遇不可求。

越是為彼此著想,越會出現無法得到的事物。不過,我們不用為此傷心,這是一件值得引以為傲的事。那樣的事物想必很美麗,但也只是美麗而已。心心念念卻永遠無法得到,出現在眼前卻永遠無法觸及,都是何等難過之事。既然如此,一開始便不要去想、不要去看,說不定還比較容易死心。

「想要」並不代表「行動」而單單只是一個「理想」,「欲しい」包含的更多是希望;

それでも,おれは本物が欲しい

「即使如此,我也想要(希願)真物。」

所以我認為:任何自動詞都是不合適的,如「求」「尋」「要(索取意味)」「乞」等;體現迫切的、急需的詞也是不合適的,如「渴」、「欲」、「盼」等

從未尋求真物,仍舊懷抱希望

但是,即使我絞盡腦汁,窮盡一切思考,仍然得不出答案。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所以最後真正剩下的,只有這般無可救藥的願望。

6.提出「真物」也並非無緣無故,一方面是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產生了傷害,意識到自己珍視了誰;

「嗯....舉例來說,思考看看你為什麼不以侍奉部的身份,而是以個人名義幫助一色?這麼做是為了你的社團,也可能是為了雪之下。」

「如果你也抱持相同想法,便代表你不讓她們參加,是為了不傷害到她們.....這只是一個可能,當個例子聽聽就好。」「不過以這個情況而言,應該思考的不是這個,而是『為什麼不想傷害她們』。答案其實已經很明顯——因為珍惜所以不想傷害。」

另一方面是比企谷真的想主動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需要緩解矛盾,緩解矛盾需要確認矛盾,孤零零最擅長的思考在感情上無能為力,所以需要真正的相互理解;

心、感情,與想法—我自以為自己有考慮別人的心情,但其實只是看到表面的部分;我將不過是推測程度的東西假定為真,藉此採取行動。這些跟自我滿足有什麼不同?所以說長久以來,我幾乎什麼都不懂。如果是用優缺點、風險與回報思考的事物,我還可以理解。出於慾望、保身、嫉妒、憎惡…等常見醜陋情感的行為心理,還有辦法類推。在我的心中,這些醜陋情感的樣本要多少有多少,所以很容易想像出來 。性質相近的事物,仍然留有理解的空間,也可以用理論說明。反之,則非常困難。人類的思緒不受損得影響,又超出理論的範疇,故非常難以想像。可做為參考的線索少之又少,再說,至今我已經犯下太多錯誤。舉凡是好感或是友情或是愛情,這些事物永遠只會產生誤解。每當我認為「一定是這樣」時,最後總會發現自己又會錯意收到對方傳的簡訊、不經意的身體碰觸、課堂上眼神交會時的微笑、聽到某個人喜歡自己的八卦、剛好坐在一起而常常說話、總是在相同時間放學回家…我早已數不清,自己會錯意過多少次。即使…即使那是正確的,結果依然不會改變。我沒有把握自己能堅信到底。就算除卻一切良好的判斷要素,設下所有想得到的障礙,我還是不敢說那樣的想法是「真物」。只要是不斷變化的事物,便不存在標準答案。想求出答案,是不可能的事。既然我只懂得用道理跟計算推量人心,那就看透一切、窮盡所有計算,用消去法過濾所有想得到的可能。這可是既沒有效率、又曠時費力的大工程還不能保證最後一定能得到答案。

畢竟時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說時間可以解決一切那不過是騙人的。那不過是被逼到只能將一切都忘卻都斷送,將問題本身放置直至風化而已。所謂改變自己世界就會改變是謊言,是欺瞞。世界無論何時都只會侵蝕自身,套上枷鎖將突出的部分磨碎磨平。這種時候能夠想到的只能是放棄而已。世界和周圍讓人會認為「改變自己世界就會改變」什麼的不過只是強行的洗腦。只靠著那種情感論也好毅力論也好精神論也好,世界、周圍、集團都不會改變。

再加上平冢靜老師的明示催促,「催促」一詞應該沒錯;

「對你們來說,此時此刻便代表一切,但實際上絕對不是如此。殊途也會在某個地方被拉回相同的終點。這正是我們所處的世界。」

老師所言是否為真?總有一天,必定出現踏進她內心世界的人。一想到這個無法撼動的事實,內心便隱隱作痛。「........只不過,我希望那個人會是你。我期望,你跟由比濱能夠踏入雪之下的內心。」(會不會有一種欽定的感覺)「當下不是一切.....不過,有些事情只有在這個當下、這個地方才做的到。不要忘了,比企谷......就是現在。」

所以就出現了部室那尷尬的一幕,畢生難忘,難受啊


角色歌-如果想要真物的話(本物が欲しければ)

即使獨自一人也無所謂

所謂的羈絆完全不存在

今天也守護著這份安寧

.....


為什麼老是有這種問題邀請我啊?

《我的青春戀物語果然有問題》男主大老師若走近我們現實中的生活會討人喜歡嗎?

雪之下雪乃是否配的上大老師?

大老師第二季第五話中雪乃的一句話,求幫我分析一下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結合著她姐姐在餐廳里說的話?

如何評價《春物》中期雪之下雪乃的行事邏輯?

雪之下雪乃這樣的人現實中存在嗎?

大老師平時看的是什麼書?

動畫《冰菓》與《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有何異同?

為什麼糰子那麼努力也得不到大老師的歡心?

白學家的經典台詞大家都清楚,但有什麼春學家的經典台詞嘛?

春物中的真物在現實中存在嗎,如果沒有,至少怎樣才能變得冷漠?

畢竟我也不是什麼春學家,但是又沒有那麼大面子不回答,左右為男,就快挨打了

相關參考:

やはり俺の青春ラブコメはまちがっている。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渡航著-動漫之家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嗶哩嗶哩動畫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 OVA-嗶哩嗶哩動畫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續-嗶哩嗶哩動畫

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續 OVA-嗶哩嗶哩動畫

TV動畫《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續》角色歌專輯

《我的青春戀愛喜劇果然有問題句集》的句子_經典語錄_名言_句集_句子迷

本人所作的全部文字內容(僅限知乎回答與文章),自願放棄著作權,允許隨意轉載引用,一概不予追究,畢竟沒人看。第十三卷十月發售,現在國慶假期了,快點發售,好打我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