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在朝爲官呢?大多數寒門子弟就是通過學習。渴望有朝一日,能夠讓自己進入官場報效國家。然而我們也能夠知道在古代作弊一事抓的其實並不嚴格。所以在賄賂之風盛行的朝代,大多數人的官位都是通過自己買來的。然而在宋朝進行改革期間這樣的風氣還是有所改變的。我們從來未曾聽說過主考官幫人作弊還能名留史冊的事情。那麼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到底是誰?他到底又做了怎樣的事情呢?

主考官選人作弊,只爲留下這批人,最後名留史冊人人稱讚

說到宋朝的革命,大家就能夠想到曾經王安石做的轟動宋朝的一件事情。在他的這一場改革當中最先受到打壓的人,應該就是不支持這一場變革的一羣被稱之傳統守舊的一羣文人。爲了使得這個活動進行得更加順利王安石有時候也會參與到,考的選拔當中,並且會左右主考官選人的標準。其實這也無可厚非,畢竟一個國家選拔的人才就是爲了能夠爲朝代服務,如果選上來的人都跟自己的想法不一致,那麼用起來也就非常的不方便。

主考官選人作弊,只爲留下這批人,最後名留史冊人人稱讚

在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陳瑾的人,曾被任命爲考學的主考官。然而他的位置卻並不是那麼好做的,因爲上面有皇帝和宰相的壓力,下邊又有這無數才華和能力的學子。在左右爲難之下,他只能選擇一種看似委曲求全的方式讓這些人接受這個結果。在所有的考試結束之後,他將王安石選中的人放在考試的前5名,而對於史學方面的人全部放在第5名之後。雖然這一個舉動對於王安石來說非常滿意,可是對於這些學子來說卻有一些意外。因爲當時國家根本就不喜歡史學類的人才。

主考官選人作弊,只爲留下這批人,最後名留史冊人人稱讚

陳瑾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爲了讓這些對於文化有深刻研究的人才能夠繼續保持對於這些東西的熱情,而且一個國家如果只偏向理想的思考,而不去觀察這些史學類的東西,那麼這個國家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會處於一種發展比較緩慢的過程。雖然王安石他們講求的是改革需要的人才也是經學類的人才,可是國家的人才如果不夠完備,那麼後來的人才需要上就會出現斷層。他用這種迂迴的方式,既保全了這些有才華的人,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可謂是非常的機智。

主考官選人作弊,只爲留下這批人,最後名留史冊人人稱讚

雖然他是保留了這些史學人才,可是當時作爲支持王安石變法的有一些人卻是一直盯着他。其實這主要是因爲害怕這個以史學出身的主考官會全部選跟自己興趣相投的人。爲了能夠讓這個主考官變得十分公正,蔡京的兒子還專門去找到他進行了一番敲打,並且警告他不要徇私舞弊。有着這樣壓力的他做起事來更是束手束腳,可是爲了能夠繼續作出貢獻,他也就沒有將這些人全部選成經學的人。歷史也證明他的做法的確是正確的,後來王安石的這一場運動也就在轟轟烈烈當中結束了。

主考官選人作弊,只爲留下這批人,最後名留史冊人人稱讚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去定論這場運動到底該不該發生?但是,在古代因爲自己不懂得用迂迴的戰術達到自己目的的人簡直多如牛毛。他們大多數因爲做事的方式太過暴力,導致自己既沒有達到目的,也使得自己再也沒有出現在這一個圈子當中。可見如何讓自己在不出局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纔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雖然在後來的很多史書當中,有人把他們評價爲特別忠貞和勇敢,可是如果沒有了生命其他的一切也就無從談起了。

主考官選人作弊,只爲留下這批人,最後名留史冊人人稱讚

在小編看來,人往往會有一個惡習,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壓不住自己內心的憤懣就認爲自己應該用非常暴力的方式去證明自己,可是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或者自己也就再也沒有辦法達到目的了。由此可見,有時候適當的隱忍也是爲了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如果當時的主考官不懂得這個道理,那麼這個國家將損失許許多多的人才。但是順從並不代表服從有一些事情可以根據情況進行調整,適當的順從,這樣一來也可以使自己迂迴的前進,這當然也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