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淡水,就会想到淡水老街著名的阿婆铁蛋、阿给、淡水鱼丸和鱼酥;还有那美丽的淡水夕照。而我最爱在淡水眺望对岸的观音山;因为这两处都有我学生时代满满的回忆。国中时代,蒋公诞辰纪念日的健行活动,就是由三重的光荣国中一路走到五股观音山的硬汉岭。当年还很幸运在健行抽奖活动中,抽中一件双人床单。那时同窗好友还抱怨说,她应该留著那张传递给我的抽奖单,而这已是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想要一窥观音山的全貌,就非在淡水不可了。淡水老街55年历史的【海风餐厅】螃蟹炒蛋,更是记忆中难以忘怀的滋味;餐厅老板在2016年初罹癌后关闭了近一年,当年底儿子重新开张,才得以让这好滋味可以继续传承,不致消失。

 

   

今日趁著在台北的时间,陪同爸妈一起游淡水。阴雨天的上午,观光客稀少,观音山顶又为薄雾所笼罩。自从捷运开通后,淡水总是人满为患,能在此时享受这片刻的悠闲,实属难得。

 

  

今天的淡水行,不同于以往的吃吃喝喝路线,事先就设定为古迹之旅。第一站拜访的是【红毛城】,上次来访为2000年暑假;当时一群爸妈带著一群小孩,又是七月的艳阳天,对红毛城的记忆非常有限。今日终于有空好好的驻足欣赏!

「红毛城」入口处是园区内唯一的中国式建筑 -【南门】。1724年淡水厅同知王汧(ㄧㄢ)重修此城,增设城墙和城门。如今仅留下南门,其余东西北三座城门于英人时期,因出入安全管制而封闭拆除。(当天漏了在南门拍张照,因此在网路撷取照片供大家参考)

 

  

一入园区就被这只萌翻的迎宾狗所吸引。

 

  

沿著斜坡上去,见到这英国皇家仪队的公仔。可爱的公仔,一直是母亲的最爱,爸妈当然要来张合照啦!

 

  

斜坡右方就是「红毛城」,红毛城为国家一级古迹,也是淡水古迹的代表建筑。红毛城园区分为「红毛城」及「领事馆官邸」两部分。首先看到的是主堡,它是一座方形城堡,分上下二层楼,建在港边的山丘上,具有防卫与瞭望的优势,由荷兰人所建造。

既然游「红毛城」,就来先了解一下红毛城的历史:

十六世纪新航路发现以后,西欧的航海强权国家逐渐由海路到东方寻求贸易利益,荷兰与西班牙分别登陆了台湾,并各自划定范围占领统治,荷兰人控制南部,而西班牙人则占有北部,为了巩固统治权力,他们都选择港口要塞作为据点,建造了防卫性极高的城堡,

  • 1624年: 荷兰人在台南市安平建造了「热兰遮城」,即现在的「安平古堡」
  • 1628年: 西班牙人在淡水建造了「圣多明哥城」。
  • 1642年: 荷兰人北上驱逐西班牙人,占领了圣多明哥城并重建该城,成为红毛城的主体建筑,当时台湾人称荷兰人为「红毛」,因此「红毛城」之名沿用至今
  • 1867年: 英国与清廷订立红毛城永久租约,将红毛城改设为「英国领事馆」;因为十七世纪海上强权已被英国和法国所取代。
  • 1891年: 英国在东侧增建一栋红砖洋房做为官邸。

 

  

红毛城内的【牢房】- 当年英国副领事郇和在租用红毛城后,依「领事裁判权」的需要,将一楼改为地牢四间,收容在台湾有犯罪嫌疑之外国人

 

  

牢房外面的空地,是囚犯放风的地方,四周筑满高墙。

 

红毛城后方即为英国领事馆官邸。 

 

  

连接红毛城与官邸的道路两旁以「千头木麻黄」为围篱,优雅又高贵。

 

  

【英国领事官邸】- 是一座维多利亚式建筑的官邸,它的设计,并非以军事为考量,而是以照顾英国领事生活起居为目的,建筑华丽气派,四周有大片绿地。

 

  

官邸外墙的红砖远从厦门运来,是中国式的手工砖,灌浆则是使用糖汁、糯米与石灰混合形成的三合土。


  

官邸的展示正面外墙上共有砖雕十二幅,是以英格兰国花「蔷薇」及苏格兰国花「蓟花」组合而成。

 

除了淡水领事馆,英国人还在台湾建造了打狗、安平另外两座领事馆;也都采用红砖砌建,有圆拱回廊,属于十九世纪殖民样式的建筑。

 

  

红毛城」一直到1980年才由我国收回接管。太平洋战争期间曾被日本人短暂查封,战后交还英方。英国续使用红毛城作为领事馆直至1972年,与中共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才停止,其后依序由澳洲与美国代为管理。

红毛城内部规划为文物陈列馆,展示台湾开拓史料及图片,丰富的文献资料与家具摆设一并展出,让人能认识红毛城的变迁及历史。

 

  

沿著步道走到尽头,是庭园休息区,再沿著后方出口,可连接到「真理大学」。 

 

  

一进入真理大学,就被这座建筑物所吸引,这是真理大学的地标 - 「大礼拜堂」。「大礼拜堂」并非古建筑,它是1997年所兴建的哥德式设计风格,与周边环境,组成具有古迹风貌的建筑群。

 

  

「大礼拜堂」对面有另一座欧式老建筑,除了令人好奇,也吸引著我的眼光。

 

  

这是牛津学堂(真理大学校史馆) - 1872年3月9日加拿大基督教长老教会宣教师【马偕】登陆淡水,选定这里兴建校舍以作为传教、教育及医疗之用。1882年校舍建成后,他为了感谢加拿大家乡Oxford County居民的捐助,而将它命名为Oxford College 

 

 

牛津学堂建筑侧面。

 

  

「真理大学」,原来它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淡水工商管理专科学校】(1965~1994)。这是第一次拜访真理大学,单单从大教堂及牛津学院这两座建筑物,就让我开了眼界,从不知道这个学校前身竟是马偕所创。

 

  

「淡水工商管理专科学校」于1994年改制为【淡水工商管理学院】,1999年改制为【真理大学

 

   

「纪念碑」- 为1932年4月6日北部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感念马偕博士而立的纪念碑。

 

「真理大学」校门。真理大学校区不大,正怀疑它何以成为大学时,才发现它后来在台南麻豆增设了第二校区。

 

  

离开真理大学,沿著大门出口,往左行。经过淡江中学,今天没有进入淡江中学参观。从围墙外看到原本的【原淡水女学校】建筑;淡水女学校,1884年马偕创办,1915吴威廉重建。创校动机,为培养台籍的女性传道人员。战后改称为纯德女子中学,1956年与淡江中学合并为「私立淡江高级中学」,目前作为淡江中学小学部前楼

 

  

沿著路标弯进「教士会馆】,原来淡水处处是惊喜,仿佛来了一趟欧洲小旅行。

 

「教士会馆」建于1875年,是马偕博士所设计的西班牙风格建筑,当时为宣教师宿舍,1965年后规划为真理大学教士会馆。

 

  

「教士会馆」前的百年大樟树,枝叶繁茂,令人眼睛为之一亮。

 

  

距离「教士会馆」几公尺处,见有另一幢白色欧式建筑。

 

  

这是【马偕故居】,为马偕1875年所建的西班牙风格建筑。此建筑为与教士会馆同时建造之同型建筑,马偕在此结婚生子,也在此终老。故居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教会曾设安乐家,以收留失依妇女,后成为淡江中学男生宿舍。战后马偕次女偕以利续住,直到年老。1965年真理大学创校后,成为老师宿舍。2016年5月28日在该建筑内成立马偕纪念馆每周三、四、五、六 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开放免费参观,可惜今日周一休馆。

 

  

【马偕故居】前花草修剪得非常整齐的美丽花园。

 

   

往前又见有红砖建筑,称为【红楼】。红楼共有两座,为【吴威廉牧师】于1906年所建的半西班牙风格建筑,作为淡水女宣教士建的宿舍,淡水人泛称【姑娘楼】,姑娘(Miss)是指奉献青春才华和终身幸福来台的女宣教士。目前作为真理大学的校长室。

*【吴威廉牧师】为加拿大人,于1892年抵达淡水,协助马偕传教,在台从事宣教工作长达32年。1923年(63岁)病逝,葬于淡水外侨墓园

 

【红楼】建筑前多为苍郁的大树。

 

红楼、马偕故居、教士会馆均是位于同一区块的古迹建筑,目前属于真理大学校产。今日彷佛置身于欧洲一所宁静优雅的校区中,令人深深感动!

 

  

离开真理大学校区,沿路来到前清淡水官税务司官邸】,它是清朝淡水关税务司的官邸,别称【小白宫,建于1870年,1997年经内政部评定为三级古迹。

 

  

【小白宫】是以英国洋楼为风格设计,拥有大面积的凉台、外观有数个拱圈及落地门窗、及许多独特的建筑设计汇聚而成。

 

  

清朝淡水关税务司的官邸,为何会设计成英国洋楼的风格呢?原来淡水开港后,于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开关征税,福州总务提议在台聘用外国人为税务司,经上海通商认可后,首位到任的税务司为英国人威尔爵士,后来由美国人斯甄克接任。本国的关税委由外人代办,今日看来,实在难以令人理解。或许与清朝当时的积弱不振及无视于台湾有关。

 

「小白宫」在日治时期,因关务大减而废除,曾被附近淡江中学的学生称为鬼屋。二次战后,东侧原有的另二栋同型洋楼被拆除。1996年,财政部关税总局曾决定将此建筑报废,改建员工住宅,引发「抢救小白宫」的行动,经大家的努力,才保住这幢建筑,并于2004年重新整建为现在的样貌。

 

  

在小白宫可以眺望远方的观音山,视野辽阔,环境幽雅。 当初这群外籍关务人员的生活,好舒适暇意!

  

   

离开小白宫,往老街方向前进。途经【沪尾小学礼堂】,它在2006年被公告为新北市市定古迹。沪尾小学校创建于1900年,是日治初期少数日人子弟的专属小学,目前仅剩礼堂。目前尙在等待经费修复,所以呈现半废墟状态,先将周边环境整理成小公园。

 

马偕街与三民街口的【马偕博士塑像】 ,是由淡水名雕塑家张子隆教授创作,于1995年揭幕。

「马偕」,加拿大人,(1844~1901,得年57岁)。父母亲均来自英国(苏格兰),教育也主要完成于英国。在台湾26年期间,足迹踏遍北台湾,恩泽嘉惠汉人、平埔族与原住民。他是一位付诸行动的宗教家,付出而不求回馈,将台湾视为自己的家,娶五股坑台湾女子张聪明为妻,两位女儿也下嫁台湾人(长女玛连嫁给陈清义牧师、次女以利嫁给柯维恩)。死后葬于今淡江中学校园内;马偕生前交代,死后要葬在台湾,并要求其墓园周围要砌一道墙,与其他外国人牧师区隔,因为他自认自己是台湾人。

 

 

进入马偕街,来到【沪尾偕医馆】。沪尾偕医馆为市定古迹,是台北马偕纪念医院的前身。建于1879年,属于闽南式民宅,为马偕亲自设计。中式闽南瓦的屋顶,却有西洋门窗,是一栋中西合并的建筑。沪尾偕医馆曾因马偕博士辞世而关闭,直到1906年加拿大「宋雅各」医师来台而重启偕医馆,直至1912年台北马偕纪念医院落成,才功成身退

  

    

紧临「沪尾偕医馆」的「淡水教会」,是1890年马偕购得此教会的土地,翻修土地上的「偕医馆」医生宿舍而盖。1933重建,教堂设计督工是偕叡廉长老,为马偕之子;另外负责施工之匠司为黄阿树,他的父亲洪阿泉曾经与马偕搭配建立了偕医馆,所以淡水教会为马偕与洪阿树之第二代共进行之工程,别具意义。 

 

    

美丽的淡水教会建筑,总让人忍不住与它合照。

 

 

离开教会,再沿著老街逛到河岸。天渐放晴,人潮也渐出现。我和爸妈也结束了这一次的淡水古迹之旅。

 

  

上图的圆圈圈部分,就是今天主要活动的范围。由淡水捷运站走到红毛城大约只有1.5公里,不到30分钟的时间 。且所拜访的古迹群都位于同一区块,是适合全家大小悠游的好处所。

淡水对我来说似乎很熟悉,但其实是陌生的。原来之前熟悉的只是表面,今天的深入,才发觉淡水处处是马偕的足迹。马偕及其他宣教士对台湾无私的付出和贡献,令人感佩! 在红毛城及小白宫,则见证了荷兰及英国人所留下的历史痕迹。这次没机会拜访的马偕墓园、淡江中学及沪尾炮台等其他古迹,就留待下回再来探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