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食野,夏吃苦

  現在正是時令野菜鮮嫩水靈的時候

  然而,連日來北京多個公園的

  蒲公英、二月蘭等植物卻慘遭毒手

  公園裏大片“野菜”慘遭毒手

  四月的奧森公園春花爛漫,王阿姨卻專程來挖野菜。她左手一個塑料袋,右手一把水果刀,時站時蹲,一大早從北苑坐公交車,專門來挖蒲公英。

  王阿姨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挖蒲公英。

  王阿姨說,挖蒲公英是因爲自家女兒懷二胎,用來給女兒泡水喝,有消炎、催乳的作用。

  因爲女兒孕期不能吃藥,她說,“有個感冒之類的只能吃這個,雖說藥鋪也有,但都是養殖的,不如自己挖的野生蒲公英。”

  王阿姨說,以前在農村沒得吃,春天冬儲糧見底,大多挖野菜充飢。那時候主要吃的野菜是苣麻菜,60年的時候甚至吃過樹皮貼餅子。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遊人正在採摘二月蘭。

  記者在現場看到,兩位老人拿着塑料袋和環保布袋採摘許久,手中的袋子已被填滿大半。他們揪扯着二月蘭的嫩尖,來回挑選。其中一位大媽還向記者介紹起“經驗”:“摘的時候要掐嫩尖,掐完了還會再長。”大媽說,把野菜摘回去後,可以涼拌或者炒着吃,還可以做餡。“二月蘭吃起來有點苦,就是因爲這個苦味兒,所以纔去火。”另一位老人補充道:“這個菜含鈣高,又被叫做‘諸葛菜’,傳說是諸葛亮曾經拿來充當軍糧的。”

  兩位老人展示挖的二月蘭

  記者走訪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和東壩郊野公園發現,大片的二月蘭被“掐尖兒”,不少花莖已經被掐斷。

  東壩南海子公園內一名綠化工人說,經常看到市民在這裏挖野菜,“挖什麼的都有,用手掐,還有用小刀、鑰匙挖,草地上常常被挖得亂七八糟。”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想管卻又不敢,畢竟“我們只是個幹活的。”有保安遇上會勸阻,“但園子太大了,根本顧不過來。”

  除了二月蘭,蒲公英、苜蓿芽、薺菜等野菜,在公園裏都“難逃一劫”。

  在大興南海子公園,前往公園的道路擁堵不堪。記者在這裏看到,有帶孩子出行的市民,童車裏備好了塑料袋,見到野菜順手就摘。在路邊不時會看到堆放着的整棵被挖的蒲公英。

  公園禁止採挖果實蔬菜

  澆野菜用的是中水

  儘管公園裏到處立着“禁止採挖果實蔬菜”的牌子,但仍不時有遊客進入林中,隨意採挖野菜。

  公園的公共衛生間裏,有市民在清洗剛剛挖好的野菜。

  公園裏的公廁內張貼着禁止採挖、洗野菜的告示。

  公園的工作人員表示,園方並不支持市民挖野菜。除了在園內設置警示牌,平時也有車輛和工作人員在園內巡邏,制止遊客挖野菜等破壞植被的行爲。

  但園方沒有執法權,對不文明的遊園行爲,園方安保巡邏人員只能口頭勸阻。園林局和城管局也會有巡視的城管執法人員,對這種行爲處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罰款。

  對於亂挖野菜的行爲,奧森公園總經理辦公室的周碩說,奧森公園過去是個村莊,村莊整體搬遷以後,絕大多數植株都是爲迎接奧運後來建設的,公園引進的植物多是北方常見的園林植物、野花、地被植物。其實奧森公園裏並沒有野菜,都是經過人工播種、打藥、澆灌的。而部分市民卻誤以爲這些植株就是過去山上野生的。

  對此,園方提示遊客,園內沒有野菜,都是專門播撒、栽種的,希望遊客不要爲滿足口腹之慾而損害公共利益。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門

  另外,工作人員也表示,不建議遊客食用公園裏的野菜。因爲澆灌這些野菜的是用於綠化的中水。中水是由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回收處理而來的,根本達不到飲用標準。

  專家:部分野菜有毒性易受污染

  植物專家表示,野菜的營養價值沒有傳說中那麼高,脾胃虛寒的人並不適合吃野菜;公園裏澆灌植被使用的是中水,不符合飲用標準;部分野菜還有毒性。

  北京市植物保護站高級農藝師、蔬菜作物科副科長鬍彬表示,野菜種類很多,也容易混淆,比如苦菜和苦蕒菜容易混淆;薺菜的幼株和蔊菜、獨行菜易混淆;紫花地丁和早開堇菜易混淆。而且少數野菜種類有小毒或者微毒,需要特殊加工後方可食用。還有一些野菜是不能吃的,比如毒芹與水芹比較類似,但毒芹是有毒的。

  在一些市民的眼裏,這些純天然生長的野菜不用農藥化肥,是綠色食品。胡彬表示,野菜會受到生長環境影響,路邊的野菜會受到樹木的滅蟲農藥噴灑,還有重金屬污染的風險,不建議去隨意採挖和食用。

  注意!這些野菜不能隨便吃

  多數野菜屬涼性,對於脾胃虛弱的人要儘量少吃。

  “多數野菜性寒,脾胃虛寒的人如果攝入這種寒性食品,有可能出現胃部不適甚至腹瀉等問題。”一位中醫專家說,雖然野菜有一定的食用價值和功效,但是市民在親自採摘時需謹慎。有些野菜,比如金銀花和斷腸草就因外表非常相似導致誤食,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

  還有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野菜屬於“發物”,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生的疾病。

  蕨菜

  蕨菜:脾胃虛寒、陽虛體質者慎食

  蕨菜是野菜的一種,蕨菜爲蕨類植物蕨還處於捲曲未展時的嫩葉。它因富含蕨素、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等特有的營養素,被稱爲“山菜之王”。但藥理實驗結果表明,蕨菜味甘性寒,所以脾虛寒者不宜多食,常人亦不宜多食。

  馬齒菜

  馬齒菜:孕婦、腹瀉、脾胃虛寒的人不能吃

  馬齒菜,又名馬齒莧、瓜米菜。一年生草本,全株無毛,生於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的地方。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溼、解毒消腫等作用。另外,馬齒菜不僅好吃,而且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粗纖維、不飽和脂肪酸和胡蘿蔔素等等。

  馬齒莧雖好卻不適合所有人,孕婦就不能吃馬齒莧。因爲馬齒菜性質寒涼而且有一定的滑胎作用,孕婦食用以後,會讓身體內含毒,數量增加,容易引發身體不適。另外那些脾胃虛寒和反胃吐酸的人也不能吃馬齒莧,它會讓這些症狀加重,會直接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薺菜

  薺菜:有過敏性以及脾胃虛寒不宜食用

  薺菜有藥用價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並且常食用薺菜還能預防高血壓、冠心病等症狀,深受老人們的喜愛。不過薺菜屬於發熱、發風的食物,部分過敏人羣食用之後會出現皮膚髮熱、瘙癢、起團等不適反應,因此對於有過敏性以及脾胃虛寒的人羣儘量少吃或是不吃薺菜哦!

  野蒜

  野蒜:有過敏性以及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食用

  野蒜又被叫做山蔥,野蔥,俗稱“大腦瓜”,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等多用營養物質,在民間認爲野蔥具有溫補作用,可健脾開胃,助消化,解油膩,促進食慾,因此也深受人們的喜愛。不過野蔥性溫味辛,對於陰虛及發熱人羣,建議少食用或者不要食用。

  蒲公英

  蒲公英不能過多食用

  蒲公英,俗稱婆婆丁,是成都最爲常見的野菜,有很好的清熱解毒的效果,服用蒲公英不僅能夠治療肝臟方面的疾病,同時還具有利尿、利膽以及治療消化不良、便祕的作用,對溼疹等皮膚疾病也有很好的療效。但蒲公英不能多吃,蒲公英屬陰,大量使用會使體內陽氣失衡,從而導致腹瀉、嘔吐等負面症狀。

  其實,在菜場和超市裏

  新鮮野菜都有售

  農藥殘留等都經過監管部門抽檢、把關

  可以放心購買

  不要再亂挖野菜啦!

  本文綜合自: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新京報、微信公衆號“成都農業”

  作者:肖彤、陳琳 等

  微信編輯:大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