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講歷史-建國前的飛機演化史

北洋政府時期的民用航空

1918年北洋政府交通部成立了籌辦航空事宜處,這是中國最早的民用航空管理機構;翌年,從英國購買2架愛弗羅小飛機和6架漢德利-佩奇飛機(用轟炸機改裝,24座位),籌辦京津、京滬、京漢和張家口至庫倫(現烏蘭巴託)之間的民用航線。

隨後,北洋政府國務院設立航空事務處,掌管全國軍民航空事務。1922年改名爲航空署,購買維克斯-大維梅(Vimy)飛機40架、小維梅教練機35架、愛弗羅504K教練機60架。當時全國的飛行人員不滿100人,機場也甚少。

1920年用“京漢”號飛機開通的北京—天津航線是我國的第一條航線(1920年4月22日試飛成功,5月8日正式開航,運載旅客和郵件),中國民航由此拉了開序幕。


國民政府時期的民用航空

1928年6月,國民政府交通部開始籌辦民用航空。

1929年5月,交通部出資60萬元成立滬蓉航空管理處,在上海、南京、漢口等地修建5個飛行場,在上海設立修理廠,買到美國史汀生飛機公司地踹特式上單翼小旅客機4架。1929年7月開航上海—南京航段,一年內飛行15萬公里,載客1200人次和許多郵件。

1928年,國民政府購入了2架瑞安B-5型水路機。開通了由廣州大沙頭飛往武昌的航線,這是中國民航首條長途航線。

1930年7月,中國交通部與柯蒂斯-賴特公司簽訂新合同,將中國飛運公司、中國航空公司和交通部滬蓉航空線管理處合併爲中國航空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該公司屬交通部管轄,飛行基地設在上海龍華機場。

1936年7月,西南航空公司開闢了中國廣州—越南河內的國際航線,這是中國第一條國際航線。廣州石牌跑馬場機場成爲中國第一個通航國外的國際機場(石牌跑馬場機場位於廣州市東郊石牌,今華南師大校園內,由西南航空公司創建,該航空公司是由廣東省政府以及廣西省政府所成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家民用地方航空公司)。


抗日戰爭前後的民用航空

抗日戰爭前,所有使用的民航飛機均爲活塞螺旋槳型,主要包括德制:容克型飛機、容克F-13、容克G-24、容克W-33-34、容克JU-52;美製:史汀生型飛機、DC-2型飛機。

1941年5月20日,中航一架DC-3型客機在四川宜賓機場遭到日本飛機襲擊,飛機右翼被炸燬。爲使飛機今早撤離,避免再受敵機襲擊,中國機務工程人員在當地沒有備件機翼的情況下,先把一隻DC-2型的機翼固定在飛機上從香港運到宜賓機場,再將它安裝在受損的DC-3型飛機上,從宜賓安全飛到香港大修,該架飛機被稱爲“DC-2 1/2型”飛機,此舉也稱爲世界航空史上的一段佳話。

在抗戰期間,隨着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戰爭局勢的推移,中國民航經歷了一段曲折的歷史。其轉折點就是1941年12月7日爆發的太平洋戰爭。之前,中國民航運輸事業在掙扎中求生存,業務日益衰落,“歐亞”公司已瀕臨絕境;而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中航”在駝峯空運中得到了發展的機會,並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在這一時期,除老機型外,還引入了美製DC-3、C-46、C-47等新機型。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航空公司”或“中航”)與中央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央航空公司”或“央航”)獲得了緩衝的時機。抗戰後期改組的“央航”公司因缺乏運力,要開展航空運輸已是困難重重,實際可供使用的飛機只剩下兩架。

1945年11月,“央航”通過向銀行貸款等措施,買下了美軍在印度的一批剩餘物資,包括C-45型和C-47型運輸飛機8架,再加上後來購買的CV-240(即“空中行宮”)飛機,到1949年10月,“央航”已擁有42架運輸飛機,運力已與“中航”旗鼓相當。


新中國建國初期的民用航空

1949年11月9日,原國民政府的“中航”和“央航”的12架飛機於當天6時從香港啓德機場飛往內地(中航10架,央航2架)。其中,劉敬宜、陳卓林、呂明、查夷平等人乘央航潘國定駕駛的CV-240型XT-610號飛機,於當天12時15分到達北京。其他11架飛機,由陳達禮領隊,飛抵天津。同日,在香港的中航、央航的 2000多名員工通電起義。史稱“兩航起義”。

“兩航起義”北飛的12架飛機和後來由兩航機務人員修復的國民黨遺留在大陸的16架(C-46型14架、C-47型2架)飛機構成了新中國民航初期的機羣主體。內運的器材設備,成爲新中國民航初期維修飛機所需的主要航空器材來源,並組建了太原飛機修理廠、天津電訊修理廠,爾後成爲發展我國航空工業和電訊研製工業的技術物質基礎。

1949年底,中國由滿州里從前蘇聯進口兩架裏-2型飛機。1950年3月成立的中蘇民航股份公司全部使用裏-2飛機,最初有14架,1951年增至16架,其中裏-2P客機和裏-2T貨機各8架。到1957年,共進口裏-2飛機41架,使該機成爲50年代初期中國軍、民航空運的主力機型,該機1986年退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