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3月31日,竟有一位中國老人,在盧浮宮前建起一座巨型的玻璃金字塔!


這座像鑽石一般的金字塔,征服了法國人,也徹底“復活”了800歲的盧浮宮,更作爲法國的著名地標驚豔了全世界!


然而,不幸的是,5月17日早間央視新聞援引外媒的報道,當地時間5月16日,這位創造玻璃金字塔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



出身名門,熱愛建築

作品曾遍佈世界


1917年,貝聿銘出生於廣東,祖籍蘇州,他的祖上當地的名門望族“吳中貝氏”,被稱爲“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清朝中期,的貝慕庭爲吳中鉅富,與戈、毛、畢姓人家合稱爲當時的“蘇州四富”;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叔祖貝潤生則是有名的顏料大王;父親貝祖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爲貝律銘)


他的家族涉足醫藥、顏料、銀行、金融等領域。然而,貝聿銘卻“執拗”地選擇了建築設計之路。


17歲高中畢業後,父親本希望他赴英國攻讀經濟學,貝聿銘卻對建築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最終選擇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不久轉學到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工程,27歲時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深造。


1995年6月8日,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獲得美國哈佛大學榮譽學位。(資料圖)


70多年來,這位建築界的華裔奇才爲世界帶來了各種精彩絕倫的作品,包括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和蘇州博物館等。


貝聿銘的作品多以公共建築和文教建築爲主,被歸類爲現代主義建築,作品散佈在全世界四大洲10個國家。


肯尼迪圖書館。(資料圖)


據粗略統計,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築在百項以上,獲獎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國設計的近五十項大型建築中就有二十四項獲獎。貝聿銘1979年榮獲了美國建築學會金質獎章,美國建築學會還把當年定爲“貝聿銘年”。


此外,他還於1981年獲得法國建築學金獎,1983年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第五屆普利茲克獎,1989年獲得日本帝賞獎,並於1986年獲得里根總統頒發的自由獎章等。



“不被看好”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在貝聿銘的建築作品中,最爲人熟知的還要屬巴黎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


法國盧浮宮玻璃金字塔。(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這樣一個宏偉的建築,在誕生之初卻並不被看好。


1981年,時任法國總統密特朗提出改造盧浮宮的計劃。當時盧浮宮的中央庭院被形容爲是“巨大的停車場”,顯得空曠而沒有加以有效利用,而盧浮宮博物館缺乏中央入口,使參觀人數受到限制。


密特朗委任貝聿銘來負責改造這個項目。貝聿銘提出了一個玻璃金字塔入口計劃,卻很快引發了爭議。當時,法國各大主流報紙都提出質疑,甚至有人說,盧浮宮前的這座金字塔是“一顆寒磣的鑽石”。


1989年3月29日,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密特朗親自參加了落成儀式。


1989年3月29日,法國前總統密特朗(左)在出席巴黎盧浮宮金字塔開幕式時與貝聿銘(右)握。(資料圖)


這個玻璃金字塔,由603塊菱形玻璃和70塊三角形玻璃準確拼接而成。


他曾說:“當時對於這個項目的批評聲,令我難以獨自承受。但人應該堅持,不應該隨便放棄自己的原則。當然可以有很多種堅持的方式,很多說服對方的方式。但那並不是說,我的堅持和要求會打折扣,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在一張照片裏,貝聿銘站在建好的新館金字塔前,露出標誌性的貝氏微笑。


1989年3月3日,法國巴黎,建築大師貝聿銘在他設計建造的盧浮宮金字塔前留影。(資料圖)


而事實證明,貝老的選擇是對的。人們對於金字塔的熱情,也讓參觀這座建築的遊客激增,很多人寧願在玻璃金字塔排起長隊,也不願意從另外兩個入口進入。



30年過去,那些反對和質疑之聲也早已平息,玻璃金字塔逐漸演成爲人們心中巴黎的地標。2019年3月,法國盧浮宮專門紀念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週年。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儘管受到過多年西方教育,貝聿銘卻從沒忘記過祖國:


“我在中國度過了吸收能力最強的少年時代,有種中國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無論如何也很難改變。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香港中銀大廈。(資料圖)笑雲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他共有三子一女,他們的名字都有特殊的深意——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3個兒子的名字裏都含有一個“中”,寓意着:安定中國、建設中國、禮儀中國。


他的兒子們也選擇了繼承父親的職業生涯:已故的長子貝定中是城市規劃師,貝建中和弟弟貝禮中則成了建築設計師。


1992年貝聿銘退休,貝建中、貝禮中兄弟創辦了貝氏建築事務所,成爲國際著名建築設計機構。


2002年,85歲高齡的貝聿銘應邀回到蘇州,再度出山爲故鄉蘇州設計了蘇州博物館新館。


民衆在貝聿銘設計的主館前拍照留念。 鍾升 攝


人到蘇州之後,他每天埋頭工地,有時忙碌至凌晨,笑稱自己是“勞碌命”。他將中國古典的山水畫融入到設計理念中,“以壁爲紙,以石爲繪”,呈現出一幅3D立體水墨山水。


中國蘇州博物館。王建康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開館儀式上,他說:“我73年前離開中國,但根在中國、在蘇州。這個博物館新館,就是我對家鄉的一點小小貢獻,有生之年還能有機會,爲故鄉留下一個紀念,我倍感感恩榮幸。”


“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貝聿銘曾這樣說過。



貝聿銘作品


法國盧浮宮金字塔入口

△貝聿銘在設計的金字塔前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美國肯尼迪圖書館

▲ 貝聿銘與傑奎琳·肯尼迪

▲ 美國肯尼迪圖書館

1964年,肯尼迪家族建造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紀念遇刺而故的美國總統肯尼迪。夫人傑奎琳就選擇了貝聿銘作爲設計師。最終,貝老設計的肯尼迪圖書館選址波士頓,被公認爲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


美國紐約州雪城埃弗森博物館

▲ 艾佛森博物館

貝老的得梅因藝術中心和艾佛森博物館項目都獲得了美國建築師協會國家榮譽獎,這是協會第一次頒獎給同一個建築師的兩個博物館作品。


日本美秀美術館

▲ 美秀美術館

香港中銀大廈

北京香山飯店


國內也有衆多貝老代表性作品。香港的中銀大廈,北京的香山飯店,都是他獻給祖國的禮物。貝老因地制宜,結合不同城市的風貌、文化,創造出極有“貝式特色”又含“中國元素”的作品。


蘇州博物館

貝老將蘇州視作故鄉,因爲這裏是貝氏家族的根基所在。1990年宣佈退休的貝老在2002年設計了蘇州博物館,親暱地稱之爲“我的小女兒”。


在開館儀式上貝老激動而自豪的說:我73年前離開中國,但根在中國、在蘇州。這個博物館新館,就是我對家鄉的一點小小貢獻。



一生鍾愛建築的大師

走好!


來源:科技日報綜合中國新聞網、每日經濟新聞、北京青年報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