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注:根據最新《USMLE Step1 考經可信度分級標準》(Version 1.5)?點擊閱讀,這篇考經rating為:4/5星考經。

評分細節:

(原文寫於2017年7月12日晚,轉載來源百歌醫學官網)

~~~~~~~~~~~~~~~~~~~~~~~~~~~~~~~~~~~~~~~~

In a world where everything is upside down, I try hard not to lose my mind.

2015年,我處在特別迷茫的階段。一邊是我鍾愛的臨牀工作,一邊我又特別反感削尖腦袋往「象牙塔」上擠。倘若就此離開醫療領域,實在有違初心,但又缺乏持續下去的動力,再加上一些個人因素,令我倍感躊躇迷茫。有過相似經歷的人都知道,迷茫不是一個穩態。要不就退回到迷茫之前的按部就班,要不就走出迷茫,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斷的執業經歷、銳減的生活收入、人走茶涼的圈子,無一例外地扯著我的後腿。尤其是剛離職那會兒,和幾位圈內好友聚餐,大家聊起我的決定總是帶有幾分惆悵和說教。就在我狀態最低谷時,考USMLE的念頭從腦海深處蹦了出來。當時作為「三無人員」,除了大把的時間,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揮霍的了。我決定利用時間資源為自己充電,以便再次揚帆起航。

▲李靜Step1 248分成績單

2015年11月 ~ 2016年5月 第零階段

我試聽過一節百歌醫學的精講課後,次周即加入了這個大家庭。雖然擁有多年臨牀經驗,但回想起來,自從2009年考完執業醫師,我就再也沒有正兒八經地準備過任何重大考試,外加一直從事臨牀亞專科工作,那些基礎醫學知識只能用「十分荒蕪」來形容。所以,我的Step1備考完全借鑒了路標系統。既然一步步走過路標系統,就讓我以過來人的角度說說親身體會。

首先,來談談第零階段一開頭那個「先看書?先做題?先上課?」(?點擊可閱讀《路標系統》第零階段)。這是三個常見的起步者的切入點。路標系統首推「通過做題來發現問題,再通過看書來解決問題,最終達到理解並記住考點」。

我實際上的體會,是這樣的......當我翻開FA Q&A某章節,第一道題題幹看不懂,五個選項只認得一個,查了字典、理清語法,還是選不出答案。換!情況類似!再換!情況差不多!接連換了好幾條題,都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我放下FA Q&A,開始反思一個問題:「不識字,談何做題?就算字認全了,答不對題等於瞎忙乎。」另一方面,每週一天的精講課,的確是知識刺激非常強烈。可是經常會出現內容多到要溢出腦容量。綜合多種因素,我選擇先從看書開始,生理、病理、藥理、微生物。看書時打算完成兩項任務:查字典認字以及記住知識框架。原本以為都是學過的內容,記憶力也不差,可真正落實起來,效率極低。又反思:「語言障礙導致理解不能,不甚理解而滋生乏味,因為缺乏樂趣而對查字典認字又形成負面的情緒。」於是我調整看書的任務:優先解決英語閱讀問題(詳見我的出分前考經)。因為放低了要求,焦慮情緒也隨之減少,這讓我更容易把看書堅持下去。兩個月後,我捧起Robbins Pathology Review,跟著看書的進度,總算能慢慢做對一些題了。直到這裡,我才逐漸認同路標系統中的一個建議「帶著問題去看書」,但前提是能夠從做題過程中篩出問題。

以上這個過程很枯燥,充斥著浩浩蕩蕩的挫敗感,但是一定要堅持,相信重複積累的力量。同時,每週一天的週末精講,聽講師用中文講解一遍英文知識,非常有助於知識的理解、消化和記憶。課上所有的問答環節都值得積極參與,講師會輻射很多很多考點,一開始會覺得很蒙圈,但隨著複習推進,反而可以利用輻射作為反饋,訓練舉一反三的能力。此外,上課的另一個作用是社交,結識戰友、紓解情緒。我認為,這在第零階段是很有意義的,考U是小眾活動,而精講課的班恰好把這個羣體集中起來,方便同道中人建立互動。

所以,英語的起步基礎差如我的人,建議在第零階段時,分成三個互相覆蓋且不互排斥的小步驟:

① 需要先看點書,邊看書邊背單詞、熟悉語法結構

② 待基本語言能力提高後,做新題、留意錯題,補充閱讀相關章節

③ 同時,認真上精講課程,全身心參與其中

同時,也建議路標系統第零階段,可以在「先看書?先做題?先上課?」這項議題上做進一步探討,增加對不同起點同學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

第零階段的關底BOSS來了,Kaplan dx test 57%,WHAT?!

驚訝之餘,按照路標系統實施補救措施。自己回顧發現,主觀因素仍是「讀題困難」是主要問題,常常回讀仍不能理解題幹,累積焦慮嚴重影響整體發揮。調整計劃,放緩複習腳步,每看完一小節,在腦海里用中文捋一遍知識點,畢竟母語構建的記憶比較深刻,不要在意英文處理信息還是漢語處理信息。

2016年6月 ~ 2016年9月 第一階段

開了Kaplan Qbank,分科做題,保持每週不低於40小時複習時間,加入復旦楓林討論組。據說,失敗的經歷更有參考價值,所以這裡重點總結自己做得不太盡如人意的方面,剖析我是怎樣漸漸偏離250+軌道的。

首先,路標系統(?點擊可閱讀《路標系統》第一階段)建議「做Kaplan Qbank題庫期間熟悉FA」,因為這套題庫每條答案解析均標註了對應FA的頁碼。看似很方便的事情,很容易執行吧?然而,我並沒有貫徹落實。僅僅是做完一個block之後,通讀答案解析,不懂的地方也不求甚解,就暫時把知識點籠統的背下來。久而久之,知識破碎得七零八落,沒有理解的基礎上,背下的知識是不持久的,無法滿足在做題過程中的對綜合應用能力的考察要求。另外一點,我還忽略瞭解剖、組胚、行為科學、分子基因等各種小科,想當然地認為依靠題庫涉及的考點就足夠應付了。

第一階段的關底BOSS來了,Kaplan SIM1 68%,WHAT?!

我毫不猶豫給百歌公郵寫了信。

2016年10月 第二階段

結合路標系統(?點擊可閱讀《路標系統》第二階段)和公郵的回復,我重讀了FA和Kaplan note中短板分科的內容,回爐錯題和標記題。相較於小夥伴們,我確實沒有在刷題和看書過程中,通過總結考點來系統性地回顧知識框架。簡而言之,我無法關聯各種關鍵詞,遇到稍微複雜一些的題目,就毫無頭緒了。而且,當時我還未找到恰當的讀題技巧,題幹中的信息提取能力有限。

結果,第二階段的關底BOSS又來了,Kaplan SIM2 70%…

這次,沒有驚訝、沒有補救,甚至我都沒好意思給公郵寫信。路標系統中用「十個包子」作比喻,形容第一、二階段是中間那五個。其實,這個比喻就是要用通俗的方式說:「最終的高度,源於堅實的基礎,打好基礎很重要!」而我在這兩個階段中恰恰特別水。

2016年11月 ~ 2017年5月 第三階段

無視第二階段checkpoint未達標,貿然開了UW題庫。儘管神經大條如我,也意識到不可繼續怠慢下去。重整士氣,再次調整複習進度,保持每天做一個block,不分科,每週不低於40小時複習時間,繼續參加討論組活動。由於前期的豆腐渣工程都是注水的,我的整個第三階段(?點擊可閱讀《路標系統》第三階段)都在水深火熱中舉步維艱。先說UW的題幹。UW多數是繞著彎子問,就跟考閱讀分析似的。對於當時的我來說,不僅要惡補醫學知識,還得惡補語言,而且又沒給自己留退路,簡直可以用「前面刀山火海,後面萬丈深淵」來形容。做題一小時,分析一整天,是家常便飯。為了彌補理解上的不足,我再次把Goljan病理學翻出來研讀,日復一日的單曲循環模式開啟。

有周末班的小夥伴私下問我:「為什麼我可以每天坐在電腦前那麼久而不乏味和煩躁?」說輕鬆點,是我對處境的適應力特彆強,實際上怎麼可能不煩躁,我在書桌前抓頭皮的樣子不適合在這裡回放而已。說透徹點,我是「好了傷疤忘了痛」的人。這種性格特質在考U過程中可能是把雙刃劍。好處是不管發生多麼不理想、不符合進度的情況,過不了幾天我就能滿血復活,繼續沉迷於刷題和各種輔導書;壞處是容易在之後的挑戰中掉以輕心。所以,需要時不時給自己潑盆冷水,保持清醒。

UW刷到40%左右,某個週末我去參加討論組活動,途中遇到了李炳玉(?點擊可閱讀「李炳玉 step1 260 考經」),他建議我做個NBME篩下弱項,以便及時查缺補漏。於是,回家立馬上網、註冊、付費,次日我的NBME15成績爆出500分,DUANG!!頓時我像是被一隻強有力的手從「我正在努力」的桃源幻境中拉回現實。查看成績單,有一半的分科踏過borderline,就算有心補救,也得先找到個頭緒。那時,我想起百歌官網上有一篇解讀成績單的文(《【揭開】USMLE成績單上的【祕密】- 正確解讀模考,讓成績更好!》?點擊可閱讀),現學現用,列出需要補救的科目,並根據表現和題量排序,調整複習策略。鑒於做題、分析、補救已經消耗掉我絕大部分清醒時間,再也沒有閒情逸緻去查uptodate補充彈藥。

第三階段的關底BOSS來了,UW SIM overall 250,有進步,雖然沒達標。

給公郵寫信求助,詳細表述自己模考時的主觀體驗和實際困難,公郵回復:「建議穩定情緒,通過分析錯題來指導補救短板,因為這個階段知識的缺漏已經不是大塊的了,複習要有針對性。」

考前3個月

必須指出,全程「迷之自信」的我能夠堅持把考期一推再推,絕對是最後沒有偏離250+軌道太遠的重要因素。從3月起調整作息,保持每週約50小時複習時間。但是,基礎的「五個包子」沒喫夠,後期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嘗試改進讀題方式、回顧錯題、背誦FA等,正確率卻遲遲未見提高。總結下來,應該是我前期對多個分科的知識理解不夠透徹,缺乏聯結記憶,也就是相同考點換一個場景或換一個考察側面,我就不一定能答對。

  • 2017年3月25日 NBME16 570
  • 2017年4月11日 NBME18 560
  • 2017年5月10日 NBME17 620
  • 2017年5月20日 Free150 87%

考前3天

總算在考前見過一次250+的成績,而且傳說NBME17預測最準,我樂呵呵地跟著迷信,想著「好兆頭」啊!再來一個唄!原本不打算再做一套,就是怕萬一成績不理想,壞了心情。可是怕什麼來什麼,終是難逃此劫。之後出現心悸、冷汗、坐立不安,胃裡一陣一陣翻騰,我運用各種心理防禦機制均無法紓解焦慮。於是開始給小夥伴打電話,一個電話解決不了,那就打兩個。事後想來,還好沒選在考前一天做這套題…

2017年5月23日 考試當天

考前一晚住在考場門口的酒店,和往常一樣複習到22點,洗澡、嗑上睡覺葯、聽兩段BBC催眠。次日早上6點起牀,篤篤定定去星巴克喫個三明治,買了杯美式,多加一分濃縮咖啡,帶入考場,自備切片麵包兩片。考場的儲物櫃很小,但放本FA和咖啡零食是沒問題。我站在門口,閉目、雙手握拳、微笑,擺了個不怯場的儀式,告訴自己這場馬拉鬆,跑到今天已經不是在和別人比賽了,只要堅持跑到終點,我就贏了,加油加油加油!然後填表、安檢、領白板和板擦,進入考場,開始考試。

我比任何一次模考都認真的讀題,儘可能排除不正確選項以便二次確認答案正確。上來第一個block我就頻頻mark,感覺有點詭異,但是沒有多餘心思去揣摩,只管安心做題。第一個block完了之後出考場,洗臉、深呼吸、繼續給自己鼓勵。之後的幾個blocks難度和之前差不多,沒有遇到特別難、特別長的題,但總是遇到各種記憶模糊的題,最後一個block感覺稍難,mark的題來不及全部複查。每個block答題時間可剩餘3-8分鐘不等,離場休息時間緊迫,全程無飢餓感。

全部考完走出考場,我整個人都傻了,四肢無力、眼神茫然,斜靠在牆邊,外面下著大雨。舉起杯子,喝完最後一口咖啡,轉頭視線迎上另一雙暗淡的目光,這個高高瘦瘦的男生叫小潘,當日唯一和我同場考Step1的人。彼此簡短地寒暄之後,是漫長的沉默,我想我連說話的力氣都被抽走了,滿滿的沮喪排山倒海般襲卷過來。我起身,沒有打傘走在大雨裏,好像只有這樣我纔能有那麼一點點存在的實感。

2017年6月 等分

考完後差不多有一週的時間,我沉浸在無法自拔的喪氣樣depression中。晚上失眠,早上早醒,晝夜噩夢連連,越來越覺得可能要爆出220分的成績。儘管收到幾位熟悉的小夥伴關心和安慰,可是我一點都沒有好起來。腦子無法正常運作,既不思考為什麼考U,也不思考今後想幹嘛,似乎一切都變得那麼不真實。唯一能讓我自愈的方式是旅行,於是我立刻決定去趟北京玩兒。

回來後,我的情緒改善很多,先參加了圈內好友聚會,接著又趕赴魔獸公會線下活動,恢復曾經堅持多年的運動習慣。考分遲遲不出,又不願意虛度光陰,我思前想後做了最差的打算,即使Step1隻得220分,也繼續考Step2 CK。自從想通了這一節,我的內心倒也平靜了許多,漸漸又恢復到備戰狀態。

2017年6月28日 出分當天

「你收到成績單了嗎?」小潘同學給我發來微信,「我考得比所有的模考成績都差...」

「我去收下郵件。」快速回復後,我握著滑鼠熟門熟路地登陸郵箱,期間腦中什麼都沒想,也沒出現心跳加速。當考分完完全全暴露在我視線中,我能回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TED演講,名字叫做《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248,沒有超常發揮,也沒大跌眼鏡。

特別感謝

首先,感謝老爸和老媽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給予我全力支持,在我最困難的階段依然認同我追求獨立和自由。

其次,感謝楓林討論組的全體組員,讓我意識到「長江後浪推前浪」,要是不努力的話,我這前浪必定死在沙灘上了。

最後,感謝李暘大叔分享的大量信息,尤其是高端私立醫院的,拓寬了我很多職業發展的思路,迷霧中能看到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