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京城的许多院落里大多种树,而且种树讲究多,不能瞎种,北京人一般喜欢种石榴,桃树,香椿等。

  而且北京人种香椿少则一两棵,多则四五棵,不为别的,就为初春时节吃上几口新鲜的香椿芽儿。

  过去街坊四邻像是一家人,家里的香椿能吃了,一定弄些香椿芽送给没香椿树的左邻右舍,香椿虽然不多但是一份情谊。

  北京有句老话:“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说的是每年谷雨时节,正是香椿长出嫩芽的时候,此时的香椿不但鲜嫩,且光泽度强,香味浓厚,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以紫椿芽最佳,有“树上青菜”之称。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吃香椿是老北京的习俗,辽代已有北京右安门外开阳桥一带种植很多香椿,春天采食嫩芽的记载。明代还在为宫廷种植蔬菜的“官菜园”里设置暖棚,专为皇家种植香椿。

  到了清代,香椿仍受到老北京人喜爱,有:“香椿芽拌面筋,乃寒食佳品”的说法。清代还称春天采摘、食用香椿为“吃春”,有迎接春天之意。

  由此可见,老北京人食用香椿的习俗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正因为北京人喜爱吃香椿,所以种植得也多,由此便有了长椿街、香椿胡同、椿树街、椿树院、椿树巷、椿树胡同、椿树馆等以香椿而得的地名。

  椿树在初春时发芽,采摘香椿芽的时间性很强,每年的四月中下旬为最佳采摘时机,北京人俗称“打香椿”。

  老北京人吃香椿很有讲究,常见的吃法就有七八种。如香椿饼、香椿拌豆腐、腌香椿、香椿豆儿、吃馅儿等。其中以炸香椿鱼、香椿炒鸡蛋、腌香椿最为北京人所喜爱。

  北京传统应时小食炸香椿鱼儿。就是春季香椿树嫩叶连根带叶裹上稀面糊炸着吃,形状如小鱼儿,故称“香椿鱼儿”,外表金黄,香椿碧绿,外酥里嫩;沾上花椒盐。真是香酥入口美不可言。

  香椿炒鸡蛋是把香椿切成小粒,鸡蛋打入碗中,再将香椿、盐一起放入搅匀,锅内放油烧热,随后将调好的香椿鸡蛋放入锅中煎炒两三分钟即可食用,其味油而不腻,醇香可口。

  将香椿焯一下,切成碎末和豆腐拌在一起,撒上盐,点点儿香油,一道香椿拌豆腐就做好了。

  春天,北京人吃炸酱面的时候更是离不开香椿,将腌好的香椿芽儿当菜码儿,与青蒜、黄瓜、青豆嘴儿一拌在一起,常吃的炸酱面就立马儿有了另一番风味儿。

  本图文转自@四九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吃喝玩乐大搜索 -

  ID:chwl876

  每天17:00-19:00北京文艺广播FM87.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