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说的元嘉草草是什么故事?它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什么影响?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一句传唱千古的名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此句常被后世用来讽刺欲成就一番业绩,但却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人。那么,这句词中所说的,到底是一则什么样的典故?它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辛弃疾说的元嘉草草是什么故事?它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什么影响?


宋文帝的野心


在南北朝中的南朝四朝里,由刘裕建立的刘宋政权是其中第一个朝代,也是四朝中享国最久、疆域面积最大的朝代。南朝一共170年,仅刘宋就占了60年。刘宋在当时虽然只有半壁江山,但其国境线却一直向北推进到河南和山东半岛,势力范围比其夙敌北魏要大得多。可是,宋武帝刘裕死后,少了这个强劲对手的北魏开始大规模攻宋,相继夺取了刘宋在豫鲁两地的大片领土,将两国国境南移至淮河北岸。到了元嘉元年(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第三子)即位。他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开创了后世称之为“元嘉之治”的盛世局面,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于是乎,收复失地、找北魏算账,便被宋文帝提上了议事日程。

元嘉七年(430年)四月,宋文帝命大将到彦之率军北伐。到彦之领兵五万,走水路溯黄河西进,收复了位于河南的虎牢、滑台、金墉等地。但由于他将战线拉得太长,以至顾此失彼,结果入冬之后在魏军的反攻下一败涂地,不得已只能烧掉战船辎重,狼狈撤回刘宋境内。次年,为挽回颓势,宋文帝再命檀道济北上。檀道济率军在二十多天中连打三十仗,虽然重创魏军,但粮道被断,最后也只能无功而返。

两次北伐大大消耗了刘宋的国力,也令宋魏之间的强弱态势发生了逆转。而且当时北魏还在与赫连氏建立的夏国作战,却仍然有余力对付刘宋,可见宋弱魏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到元嘉二十七年(450年),自认为时机成熟的宋文帝却决定再发大军,进取中原。其实这时候,北魏早已一统北方,没有了后顾之忧;而刘宋则因为内部一系列相互倾轧,实力更加衰弱。但宋文帝无视这些,强要出征,不得不说真是有些记吃不记打。正可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那些喜欢拍马屁、却又不知彼不知己的大臣纷纷迎合宋文帝,比如王玄谟,他已年过六旬,整日里就喜欢空谈兵事,还自诩建树颇高,能与诸葛孔明相仿佛。宋文帝听了他的高谈阔论后大喜,说听彦德(王玄谟字彦德)所陈,有封狼居胥之意(指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山而还)。御史中丞袁淑更会扯淡,他说陛下席卷赵魏之后,定要封禅泰山。臣得此良机,愿献上一篇《封禅书》。宋文帝听后,高兴地手舞足蹈,似乎整个中原已经回到了刘宋的版图。

辛弃疾说的元嘉草草是什么故事?它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什么影响?


开始很顺利


当年七月,在群臣的一致忽悠下,早已按捺不住的宋文帝正式下诏出师。关于这次北伐中宋军的部署,史书记载得十分复杂,如果照实而写,恐怕大家会被搞晕。因此在这里只说个大概,使读者容易理解。

北伐军中最东边的一路,也是此次北伐的主力,由那位自比为诸葛孔明的王玄谟统领,他们走的路正是元嘉七年到彦之走过的那条水路。元嘉二十七年雨量充沛,大军坐船航行没有任何问题,进入黄河后,可直取碻磝(山东茌平西南古黄河南岸)。雍州刺史、随王刘诞(宋文帝子)率最西边的一路,从襄阳(今湖北襄阳)北上,取弘农(今河南灵宝北)。这两路之间,也就是大体上位于今天江苏徐州到河南中部地区,还有几支偏师,就不一一细说了。

刚开始,宋军进展十分顺利。北魏在碻磝、乐安(今山东博兴东北)的守军自忖宋军势大,纷纷不战而退,这些地方未经厮杀就被宋军接收。王玄谟命沈庆之守碻磝,自己率军直扑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前面说过,王玄谟部是此次北伐的主力,所以兵力最多,装备也最精良。但王玄谟本人却极不靠谱,滑台城中茅草屋很多,部将建议用火箭往城里射,敌军必乱,滑台可乘势而下。但王玄谟生恐把城里的财物烧掉,那样就啥也抢不到了,于是不肯使用火箭,导致宋军攻城失利,官兵也十分疲惫。当时有不少中原义军见宋军北伐,都纷纷赶来投奔。王玄谟不信任义军,把他们的队伍拆散,配属给自己的亲信,令中原百姓大失所望。不仅如此,这厮还向百姓强索财物,每家要进献一匹布、八百只梨来犒军。如此做法,只能令滑台军民坚定决心抵抗到底。

再看刘诞的西路军,他们打得要比王玄谟强得多。有一位老将军庞季明,主动提出要去关中发动百姓反魏,获得允准。他从襄阳北上,穿过魏军重重警戒线,抵达今天的河南卢氏县,说服当地人赵难起兵响应。宋军以赵难所部为向导,一路无阻,顺利攻克弘农。当年十一月,西路军与魏军重兵集团在陕城(今河南陕县西南)相遇,宋将薛安都率军一马当先冲杀过去。他是员悍将,在阵中来往厮杀,打得性起,索性卸去盔甲,怒目挺枪冲击魏军。他用力过猛,一下子挥断了枪杆,就换一根再打。有这样的榜样,宋军谁还不玩命?打了两天,魏军大败,主将洛州刺史张是连提等三千多人被杀,另有两千余人被俘。宋军随即攻克陕城,又攻克潼关。一时间,关中豪杰闻风而起,不少人派使者去与宋军接洽,表示愿意归顺。一时间,刘裕入关中的那一幕,似乎就要重演了。

辛弃疾说的元嘉草草是什么故事?它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什么影响?


转折


前线告急,令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不敢怠慢,立即亲率精兵,昼夜兼程南下驰援。这位在后世以其字“佛狸”闻名于世的马上天子果然了得,他得知王玄谟部是宋军北伐的主力,而这位统帅又不谙军事后,遂毫不犹豫直奔滑台。十月,太武帝到达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先派几个人利用夜色掩护潜入滑台,告诉守军援兵已到,稳定了城内军心,随即又登城观察宋军部署,而后返回营中。太武帝得回报,了解到王玄谟并无防备,当即下令全军出击。黑夜中,魏军故意把鼓声擂得震天响,喊杀之声铺天盖地。王玄谟被吓得六神无主,仓皇之中只喊了一个“走”字,便拨马而逃。宋军顿时全军溃散,被魏军杀得血流成河。魏军斩首一万余级,缴获的兵器、铠甲、车仗等堆积如山。亏得宋将垣护之在后死战,这才掩护部分官兵安全撤回,没有全军覆没。

由于王玄谟部是宋军北伐的主力,所以其溃败基本宣告了宋文帝北伐的破产。魏太武帝马不停蹄穷追猛打,宋军只得被迫放弃之前收复的碻磝等地,狼狈逃走。而宋文帝在收到败报后,认为西路军也不宜继续前进,下诏让刘诞班师。于是薛安都等将只得含泪撤出辛苦打下的潼关、陕城等地,退回襄阳。这次雄心勃勃的北伐,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辛弃疾说的元嘉草草是什么故事?它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什么影响?


饮马长江


北伐结束,该轮到北魏还击了。憋了一肚子火的魏太武帝一口气派出几路大军,对刘宋展开全面进攻。其中永昌王拓跋仁率八万骑兵从洛阳出发,一路打到寿阳(今安徽寿县)。宋将刘康祖手下只有八千官兵,且多为步兵,但他毫无畏惧,率军拼死抵抗。他命将运粮车结为防线,将士有回头看者,力斩不赦。魏军猛攻一天,伤亡近万,士气大受挫折。刘康祖身受十伤,铠甲都被血染红了,仍死战不退。拓跋仁仗着人多,将部队一分为三,轮番冲锋。最后宋军不敌,几乎全部阵亡,刘康祖颈部中箭,落马而死。刘康祖和八千将士用自己的牺牲大大消耗了魏军,使其无力攻取寿阳。拓跋仁恼怒不已,遂将寿阳周边掳掠一空而还。

魏太武帝亲率主力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这时刘宋的江夏王刘义恭(宋文帝弟)、武陵王刘骏(宋文帝子)都在城里。刘义恭听闻强敌到了,上马就想跑。刘骏拦住他,说自己愿与城池共存亡,这才断了叔叔逃走的念头。

刘骏用大义感召彭城守军,大家同仇敌忾,连败魏军。太武帝见彭城难打,遂绕城南下。恰好这时,由于担心自己的宝贝儿子,宋文帝派臧质率一万兵来救彭城。两军在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相遇,臧质大败,只带了残部七百人跑进盱眙城。有人劝太守沈璞弃城逃走,沈璞却说,敌人来犯,这正是我们杀敌报国的大好时机,为什么要走?敌强我弱,这是事实,但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还少吗?昆阳(汉光武帝刘秀破王莽军)、合肥(曹魏名将张辽破孙权军)两仗,大家都忘了吗?众人听罢,士气大振。臧质入城后,二人同心协力,共同守城。

太武帝见盱眙也不好打,索性继续绕城南下,于十二月十五日到达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当时在长江边)。他让官兵拆民房、扎筏子,扬言要渡过长江、直扑建康(今江苏南京,当时是刘宋的都城)。魏军兵临长江,令建康陷入空前紧张的状态,城内十六岁以上男子全部被征入军中守城。宋文帝登城瞭望,感叹道,如果檀道济尚在,胡马怎会到此!看来檀道济冤死前所说的自坏汝万里长城,真是至理名言。

辛弃疾说的元嘉草草是什么故事?它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什么影响?


结束


魏军在江边待了一个月,因粮草接济不上,加之后方还有盱眙、彭城等“定时炸弹”没有除掉,也只好撤军。魏军回到盱眙,太武帝向臧质索取美酒,臧质让人封了一坛子尿送去,惹得太武帝大怒,下令攻城。宋军顽强抵抗,魏军攻不进去,尸体铺满了城外。太武帝为了泄愤,不惜断送大量士兵的生命,他下令不惜一切代价,驱使官兵攀垣而上,还命人把死尸堆起来当阶梯用。攻了一个多月,还是攻不下来,魏军尸体堆得差不多和城墙一般高了。再攻时都不用云梯了,直接踩尸体上就行了。打到这时,太武帝心里也有些发毛。不久后,听闻彭城宋军欲出击断其后路,他只好下令烧掉攻城器械,并杀掉掳掠来的一万多百姓,而后撤军。

战争就这样结束了,刘宋军民的死伤和被掳不知有多少,而魏军将士也损失了一半以上,两国都是名副其实的输家。但经过这场大战,南北朝由此进入了南弱北强、南守北攻的局面,南朝再也无法对北朝造成实质性威胁。而之后刘宋就是一笔糊涂账了,宋文帝在位三十年,被太子刘劭所弑;刘劭自立为帝后,又被其弟孝武帝刘骏(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武陵王)所杀。之后刘宋宗室内乱不止,王公贵胄被杀得七零八落,直至国灭。

作者:林森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