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傑地靈的閬中

  開國大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標誌,更是中華民族的一件歷史盛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盛大的開國大典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舉世矚目。下午3時許,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祕書長林伯渠宣佈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員就位。在羣衆的歡呼聲中,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廣場上歡聲雷動,羣情激昂。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毛澤東按動電鈕,新中國第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高高飄揚。接着,舉行盛大閱兵式。朱德總司令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車檢閱受閱部隊。隨後舉行分列式,在全場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受閱部隊邁着威武雄壯的步伐,由東向西通過天安門廣場。與此同時,剛剛組建的人民解放軍空軍飛機編隊,凌空掠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檢閱。

  這是中國人民的盛事,這是開國大典的權威記載,這是開國大典的真實報道,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高小林、綦軍編著的《解密開國大典》,對詳細經過進行了大揭祕,《解密開國大典》因歷史人物衆多,所寫事件面寬,可謂惜字如金,這麼重要的歷史記載中卻有5處閬中符號,無不讓閬中人倍感驕傲。

  一、邢海帆爲代理隊長

  《解密開國大典》第五章第225頁記載:“後來因徐兆文隊長跳傘受傷,不能擔任領隊任務,改由邢海帆(原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12期、美國航校第二批畢業生)爲代理隊長,負責受閱編隊的領隊任務。”

  邢海帆原名邢文卓,是中國航空史上的傳奇人物。 1916年出生在四川省閬中縣涼水鄉,青年時受“航空救國”思想的影響,後考入筧橋航校,在雲南楚雄、昆明等地接受飛行訓練。1941年,邢海帆同航校的12期同學,從海路赴美國接受飛行訓練,一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回國,他被作爲空軍“種子”,分配到中國空軍軍官學校工作。在抗日戰爭中,他多次參加對空、對地作戰,先後駕機擊毀日本佔領區的20多個火車頭,炸燬數艘日艦,擊傷擊毀日機8架,獲得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頒發的團體榮譽勳章,晉升爲空軍上尉軍銜。在對美戰爭中,他1人擊落美機1架、擊傷美機1架。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空中作戰中,邢海帆一共參加輪戰4個月,駕機率部戰鬥起飛70餘次,擊落擊傷敵機多架,榮獲二等功臣稱號。

  參加抗日戰爭,擊落日軍飛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又擊落美軍飛機,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就是總飛行時間高達5000多小時的閬中籍軍人邢海帆。

  二、聶榮臻把安志敏請到家中

  《解密開國大典》第五章第227頁記載:“第二天,聶榮臻又把有關閱兵的空軍官員請到自己家中,研究落實空中受閱的具體安排。除了昨天出席會議的幾位代表,還來了一位飛行員,叫安志敏。”

  安志敏原名安天江,曾用名張天江,1916年8月出生在四川省閬中縣紅土鄉安村觀,1934年1月參加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營、團、師部書記,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第一科見習參謀等職,後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西路軍西征失敗後,他隨左支隊歷盡艱險到達新疆星星峽,任總部警衛班長。

  1938年春從“新兵營”選入新疆邊防督辦公署航空隊學習飛行,1942年9月與航空隊的同志們不幸被捕入獄。黨組織積極組織營救,1946年7月11日安志敏一行順利回到延安,受到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等的親切接見。新中國成立後,安志敏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六航校校長、空軍第五軍副軍長、空軍第三軍副軍長兼航空兵第六師師長、空軍第五軍軍長、原廣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中國駐越南空軍顧問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截至1949年10月,安志敏先後開闢了北京—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蘇聯赤塔、北京—太原—西安—蘭州—迪化、北京—石家莊—開封—武漢、北京—濟南—徐州—南京—上海等新的空中航線,爲祖國建設和國家的航天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邢海帆的試飛意見獲得毛主席批准

  《解密開國大典》第五章第227頁和228頁記載:“代理領隊邢海帆提出,機種複雜姑且不說,飛機又破又舊,人員彼此陌生,心裏實在沒底,能否在天安門試飛一下?那時,北平剛剛和平解放,局勢還不穩定,中國版圖還有一大片掌握在國民黨手中。解放軍炮兵在城外訓練都要在《人民日報》上登個公告,安民告示一下。飛機橫穿市區,更不是兒戲,必須慎重,大會籌委會主任周恩來請示毛澤東,然後批准了邢海帆的要求。”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邢海帆接受了一項重大的任務,就是參加開國大典的空中受閱飛行,這是中國空中力量第一次受閱,時間十分緊迫,訓練準備不到一個月時間。當時擔任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和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的聶榮臻對空軍接受檢閱明確指示:“要保證安全,要搞好,要按時通過天安門。”邢海帆臨時受命,負責受閱空中編隊飛行人員的訓練,並且擔任受閱戰鬥機編隊的總帶隊長機。當時,準備參加開國大典的受閱飛機只有17架,基本上都是從國民黨軍起義或接收過來的,機種複雜,最佳飛行高度、速度不一,而且又殘又破,很多都是經過解放軍地勤人員日夜搶修好的,飛行員也是不久前才抽調來的。空中集合不能亂方寸,不能擠在一起,必須精確地計算出高度、速度,整齊編隊飛行,誰在第一層,誰在第二層,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十分棘手。邢海帆擔任受閱戰鬥機編隊的總帶隊長機,任務很光榮,也很艱鉅,必須分毫無誤地完成,所以他提出了實地試飛的要求。通過試飛,邢海帆與戰友們一起晝夜研究航線,區分高度,規定速度,編好隊形,經過充分準備、空中精飛、合作演練,檢驗考覈,雄鷹劃過長空,順利完成了空中閱兵。

  四、安志敏開國大典飛行時殿後

  《解密開國大典》第五章第227頁記載:“安志敏,開國大典飛行時,他殿後,他駕駛教練機最後通過天安門。”

  解放戰爭開始後,中共在東北創建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安志敏和航空隊的其他同志一起,於1947年3月到達東北東安,投入到我軍第一所航空學校的建設。在航校,他先後擔任飛行隊隊長、飛行第一大隊副大隊長、大隊部領航班、戰鬥運輸班黨支部書記等職,1949年7月,中央軍委辦公會議上,聶榮臻代總長提出要配備各軍種自己的標誌和服裝,軍委航空局把服裝設計的任務交由安志敏負責。在安志敏的具體組織下,人民空軍終於有了自己的服裝。1949年10月1日下午4時35分轉入空中檢閱,受閱的機羣列成整齊的隊形,由東向西飛過天安門上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仰望着碧藍天空中翱翔的機羣,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頻頻招手致意。在受閱的機羣裏,一位紅軍戰士穿着自己設計的人民空軍服,駕駛着PT-19型教練機,最後一個通過天安門上空,這位駕駛員就是中央軍委當時的航空局航管處處長安志敏。

  五、朱德總司令宴請邢海帆

  《解密開國大典》第五章第229頁和230頁記載:“受閱圓滿結束,朱德總司令以他個人的名義在北京飯店宴請陸海空受閱代表。除了毛澤東主席,其他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基本上都來了,邢海帆和幾位空軍戰友連飛行服也沒換,匆匆趕來。朱總司令舉杯向空軍祝賀‘從今天起,我纔是真正的三軍總司令了。’參加宴會的人全都開懷大笑起來。”

  1949年10月1日15時,北京市30萬軍民雲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16時受閱飛機接到起飛命令。16時30分威武雄壯的坦克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天空中傳來了巨大的轟鳴聲,以閬中人邢海帆駕駛的P-51D型飛機領頭,以閬中人安志敏駕駛PT-19型飛機殿後的空軍編隊列隊受閱,邢海帆帶領9架P—51飛機最先通過天安門上空後,再直飛並向右急轉彎,沿北城牆外側飛行,正好接上尾機,再次通過天安門上空,使人們看見天空的飛機是一個整體編隊,前後都有9架P—51機,看起來是26架飛機在參加表演,蔚爲壯觀,爲前所未有的創舉!整個空中受閱過程雖然僅有7分半鐘,但卻被永遠載入中國空軍的史冊。看到初具規模的空中受閱部隊,一些外國記者們驚呼:“中共幾乎一夜之間有了自己的空軍。”

  在當日的晚宴上,朱老總的兩位家鄉人駕駛戰鷹飛過天安門成爲佳話,朱德總司令高興地舉起酒杯來到受閱飛行員們面前,風趣地說:“你們飛得很好,我現在是名符其實的陸海空三軍總司令了。”大家開懷大笑。

  據《北京飯店史聞》記載:1949年開國大典朱老總宴請邢海帆們的盛大宴會是在北京飯店舉辦的,菜系是用淮陽菜,主要有:醬牛腱子、四寶菠菜、熗黃瓜條、桶子筍雞、油吃冬菇、五香肉乾、扒黃肉翅、紅燒雞塊、冬菜扒鴨、大煮乾絲、燒獅子頭、清湯官燕、冰糖銀耳、淮陽湯包、黃橋燒餅等菜品。

  邢海帆、安志敏是同一年出生,出生地相鄰,同飲構溪河水長大的閬中驕子,創造了新中國第一飛的神話,永遠名垂青史。

  如果覺得文章有用,請點亮右下角的“在看”喔~

相关文章